仝萌
摘要 在泛娛樂化時代的浪潮中,體育新聞娛樂化也漸成趨勢。這種趨勢使體育新聞一方面呈現出報道內容趣味性和報道形式多樣性的特色,拓寬了體育報道領域,滿足了受眾的娛樂需求;另一方面,也存在著色情化、暴力化和虛假化的態勢。究竟為何會產生體育新聞“娛樂化”趨勢,是一個值得深刻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泛娛樂化 體育新聞 新聞把關人
一、“泛娛樂化”現象浪潮推動
受‘泛娛樂化”的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在悄然發生著改變,部分大眾樂于在爆笑、雜耍、惡搞的電視節目中尋求刺激,思維方式漸趨表面化,缺乏內涵和深度。這種思維方式的變化,使得人們對于知識的理解、問題的分析把握缺乏深度,追求淺閱讀、零思考。其具體的表現,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內涵被娛樂所消解,人們對其所崇拜的明星甚是了解,但對基本的科普知識卻知之甚少。
我們在認識到“泛娛樂”現象存在之并然性的同時,要辯證分析問題,不能一味追求時代潮流而忽視潮流中夾雜著的不利于社會發展的因素。
二、體育新聞娛樂化產生的經濟原因
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出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擴大市場份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各大媒體將關注點轉到了爭取受眾上。媒體盡力將娛樂八卦、暴力犯罪、花邊新聞等元素加入新聞報道中,來滿足受眾的好奇心、窺視欲。伴隨商品經濟的發展,傳統體育項目逐漸向競技運動演變,受眾傾心于高水平體育競賽與表演,賦予了部分體育項目以市場價值,導致了商業化對體育的滲透,形成了職業體育。
三、體育新聞娛樂化產生的社會原因
從受眾的多元化需求和新聞“把關人”角度分析,目前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相應地人們的生活壓力也急速上升,人們強烈地需要某種娛樂化的東西來放松和緩解內心巨大的壓力。這也促使媒介從受眾心理出發,把重大嚴肅的硬新聞軟化得更具戲劇性、故事性,用輕松活潑的語言等營造出娛樂場,幫助人們緩解生活中的壓力、釋放身心。帶有一定娛樂性質的新聞可以引發受眾共鳴,拉近和受眾的心理距離,這是新聞娛樂化的社會成因。但是,一些媒體和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導致新聞娛樂化過速發展;一些媒體把新聞報道的重點集中在吸引受眾上,采用各種手段,降低了新聞輿論導向和社會監督的功能,缺少深度層次報道的能力;另外,新聞媒體的“把關人”形象不斷弱化,新聞人的職業素養降低也是新聞娛樂化的成因。
與此同時,娛樂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時尚,人們對于娛樂的需求迅速膨脹,新奇、刺激已經成為大眾娛樂的代名詞,同時受眾多元的價值觀也通過各種方式滲透至整個社會,體育新聞報道也逐漸趨向娛樂性,其關注者也不再僅限于體育迷,而是吸引了更多的受眾群體,為了滿足不同受眾的文化需求,體育新聞就必須將娛樂功能充分發揮。
另一方面,社會監管機制的不完善也使得體育新聞娛樂化趨勢加劇速度迅猛,過于娛樂化的體育新聞報道,給社會帶來了諸多不良影響。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一些媒體無原則、無底線地運用各種方法炒作體育新聞,吸引受眾關注。正是因為缺乏完善的監管機制,才導致體育新聞報道趨于娛樂化。
四、體育自身的娛樂化因素影響
就體育自身而言,大部分運動項目的產生都與娛樂和游戲息息相關,體育新聞娛樂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體育自身的娛樂屬性,隨著人們對娛樂精神的需求不斷增大,娛樂體育也就隨之發展起來,其傳播活動還是通過大眾傳媒來實現,體育新聞報道是以體育的娛樂功能為基礎來進行的,關注體育運動本身,其由于競技性、高難度、藝術性等,起到了豐富人們閑暇生活、娛樂大眾精神世界的作用。體育運動本身具有的娛樂性,能讓觀眾感到放松和愉悅。而各媒體知曉體育運動的娛樂性對吸引大眾有很大作用,所以時常會在報道中著重體現體育新聞的娛樂因素。
五、“體育明星”娛樂精神滲透
從體育明星頻繁參加綜藝節目,到明星主播個人直播軟件的大量忠實粉絲,無疑不體現出當今體育與娛樂的多角度融合。體育明星自身在語音、身體形態、情感表達等多方面的娛樂精神使得體育新聞在主題內容及播報角度上本身就帶有了一定的娛樂性。
綜合各角度分析體育新聞娛樂化成因,為的就是能夠使得現象化的事件在潮流中走向正確的道路,追其現狀也是為了最終能將傾向性向好的趨勢發展指引。體育新聞娛樂化是大眾時代的產物,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原因和依據,是社會現實和經濟發展狀況的表現,體現著新聞業改革發展的方向。一定程度的娛樂化傾向有積極的意義,加強了新聞的接近性和趣味性,更多更好地滿足了受眾的需求。但是,體育新聞娛樂化的程度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一味地追求新聞娛樂化勢必會導致整個新聞業的淪陷。體育新聞工作者必須謹遵職業道德,做出更高質量的新聞,保證新聞要素的完整和新聞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