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鋒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對于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關注,在體育教學中有效地融入德育教育,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模式。本文首先介紹了德育教育與小學體育教學的必然關系,并進一步分析了將德育教學滲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方法。
關鍵詞 教育 體育 小學 滲透 方法
一、德育教育與小學體育教學的關系分析
體育教育不僅能夠強健學生的體魄,增強學生的體質,同時也和德育教育相互作用。在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教師的職業被賦予了“傳道、授業、解惑”的標簽,事實上,傳道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不斷加快的情況下,要想切實有效地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就需要重視起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切實有效地提升中華民族的素養,就需要摒棄以往的以分數為主的教育方式,要向德育教育看齊。
小學體育教學與德育教育息息相關。教師的言行舉止以及工作的態度能夠為德育教學帶來直接的影響。如果體育教師充滿熱情和朝氣,且有較強的責任心,學生對其有信心,有認可的態度,那么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他就會成為學生所效仿的對象,進而可以潛移默化學生的思想水平。
體育教學當中有很多內容和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息息相關的,例如田徑項目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意志力;球類運動則可以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而一些體育游戲可以培養學生對于規則的遵守情況等等。
體育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體育鍛煉有效地增強運動的能力。以往的教學方式方法只是機械性地為學生灌輸體育知識,整個課堂缺乏趣味性,這就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習沒有積極性,因而影響到體育教學的質量。事實上,當下的小學生有很多潛力可以供我們挖掘,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尚處于一個較為朦朧的狀態,體育教師如果能夠對其加強引導,學生對于課堂內容也會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會越來越好。
二、將德育教學滲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方法
(一)堅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教師作為教育的表現者,他們的行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造成影響。例如,一些教師的教學態度不夠嚴謹,進而會讓學生有消極的情緒。在體育課堂中,本來就沒有太多的硬性知識需要學生去學習,體育教師的言行也會占據大多時間。在課堂上,教師難免會犯錯,如果這個時候有學生指出來錯誤,教師勇于承認的話,那么這樣的榜樣行為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肯定也會成為學生將來的榜樣。教師作為學生的啟蒙導師,他們的行為會是學生學習的直接要素。所以,小學體育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堅持以身作則,切實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行動去啟發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才能夠讓學生更加信賴教師,這樣,教師才能夠向學生傳遞更多的德育內容。
(二)實現潛移默化的教學
在教學中有效地融入現代信息技術,通過課件、數字化的教學素材和工具,為學生呈現出聲情并茂的課堂,讓學生從聽覺、視覺等方面感受課堂的多樣性,充分體會現代化課堂的魅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還能夠充分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體育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完成這個階段的體育學習,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德育內容尤為重要。
制度越明確,就越容易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如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想真切地將德育的內容滲透進去,就需要根據學生和學校的情況,制定有關的措施、要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德育環境。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將體育教學與一些常規內容相結合,例如講禮貌、守紀律以及講道德這些內容的結合。例如在排隊中,教師要制定嚴格的規定,讓學生明白是非界限,鼓勵學生形成團結友愛、熱愛集體的思想。往往一個好的環境可以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行為。小學生作為可塑的個體,需要通過良好的教育,才能真正地發揮其價值。
(三)合理地運用突發事件
因為很多體育活動都是在室外進行的,在教學活動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不可預料的事情。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合理地利用一些突發的事件,對學生進行有關的德育教育,這樣不僅可以將一些事件轉化為具體的道德教育內容,還可以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音像。例如,在賽跑中很多學生會摔倒。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爬起來,然后繼續比賽,并且在比賽后對此事進行講解,通過對學生的鼓勵、表揚,來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
三、結語
德育教育是學校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小學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在體育教學實踐當中,小學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將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真正地落實在每一個環節當中,這就需要小學體育工作者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通過好的活動和方式為學生灌輸德育思想,培養學生堅強的品質與意志,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胡亞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小學體育教學機制系統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5.10:98-103.
[2] 王冠軍.論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5:229.
[3] 瞿葆奎.勞動教育應與體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答黃濟教授[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