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樹
摘 要:蕉城區地處閩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常年種植水稻9萬畝,中稻6萬多畝,甬優系列達3萬畝左右,占中稻種植面積50%左右。“甬優15號”連續兩年在海拔730m蕉城區洋中鎮鐘洋村作單季稻種植,總結其在高海拔山區種植的產量表現、特征特性和高產栽培技術,為今后在中、高海拔山區大面積推廣“甬優15號”提供參考。
關鍵詞:甬優15號;高產;栽培技術
蕉城區地處閩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9.8℃、年平均降水量1781.4mm、日照時數1700~1800小時。全區水田10萬畝、旱地7萬畝;常年種植水稻9萬畝,中稻6萬多畝,種植甬優系列達3萬畝左右,占中稻種植面積50%左右。2014~2015年連續兩年本局依托寧德市蕉城區鐘峰反季節白菜專業合作社,在海拔730m的洋中鎮鐘洋村建立“甬優15號”中稻示范片,每年各100畝。2016年該合作社擴大“甬優15號”種植面積達187畝,現將其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小結如下:
一、產量表現
2014∽2015年連續兩年在海拔630m的洋中鎮鐘洋村種植,該組合種植田塊為沙壤土,肥力中等。施肥水平為每667m2施純氮13㎏、五氧化二磷6㎏、氧化鉀12㎏,氮、磷、鉀配比為1:0.5: 0.9,插植規格23㎝×23㎝,叢插2粒谷。2015年9月23日,經蕉城區農業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現場測產驗收,實割3塊田,平均產量610㎏/667m2,比對照種“甬優9號”增產8.6%,表現高產、米質優、增產潛力大。
二、特征特性
“甬優15號”是由浙江省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作物所和寧波市種子公司合作,用甬粳4號A(原名京雙A)為母本與F8002(原名F5302)為父本配組育成的秈粳三系雜交水稻新品種,于2012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浙審稻2012017),2013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閩審稻2013006)。其穗大粒多,莖稈粗壯、分蘗力中等偏弱,群體整齊,須根發達、耐肥抗倒性較強;葉鞘厚重,葉片長挺、葉色翠綠、轉色順暢、熟相清秀。有效穗為14.5萬/667m2,株高126.2㎝,穗長26.2㎝,穗總粒數211粒,結實率80.7%,千粒重27.6ɡ,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甬優15號連續兩年在洋中鎮鐘洋村作單季稻種植,在4月20日播種、5月20日插秧、8月3日齊穗、9月23日成熟,全生育期155d。抗性表現為分蘗力偏弱、中感稻瘟病、易感稻曲病。
三、高產栽培技術
1.育秧
(1)整地做畦。選擇土質肥沃、松軟、排灌方便,距離大田較近的田塊做秧田,整地前每畝施農家肥1500kg左右,45%復合肥40kg,施肥后干耕干整,畦寬1.2~1.5米,溝寬30厘米、溝深20厘米的畦面,播種前灌水整平,泥漿落谷。
(2)浸種催芽。每畝大田用種子0.75 kg,在育秧前搶晴天曬種1~2d,用清水選完種后用塑料袋或布袋裝袋放入清水中浸種6~8小時,然后吊起濾種10~12小時;再浸種5~8小時,然后再吊起濾種。經過兩浸兩濾后,用40℃溫水浸種3~5分鐘,把浸種過的谷種裝入布袋或籮筐中,四周用農膜與無病稻草封好保溫,谷種升溫后,控制溫度在35~38℃,溫度過高要翻堆,經1d左右,谷種即可破胸露白。谷種露白后調溫到25~30℃,適溫催芽促根。
(3)適時播種。待芽長半粒谷、根長1粒谷的谷種攤開在常溫下煉芽3~6小時,使谷種適應空氣溫濕度,即可播種。每畝秧田播種15 kg,即每10平方米 播種四至五兩,播種時按畦定量,分次播種,力求勻播;播后塌谷,用少量陳草木灰或細土覆蓋。覆蓋一層小拱棚地膜,起到防雀防鼠的作用。天晴時,小拱棚兩頭揭膜通風,防止高溫燒苗,晚上蓋好通風口,即保暖又防鼠,齊苗后及時揭膜通風煉苗。
(4)秧苗管理。二葉前,保持畦面濕潤而不淹灌,畦面出現干裂,灌跑馬水。一葉一心期畝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20g,對水60kg噴霧;二葉一心期每畝追施尿素2-3kg 作斷奶肥。三葉后保持畦面淺水,淺水勤灌促分蘗。遇大風、暴雨等特殊氣候時,灌水層護芽,風雨過后及時排水;并施陳草木灰,提高地溫。栽前3-5d每畝追施尿素3-5kg作“送嫁肥”。苗期主要防治薊馬、稻象甲、二化螟,做到帶肥帶藥進大田。
2.大田管理
(1)插足基本苗。甬優15號屬大穗型品種,插足基本苗是關鍵。肥力一般的田塊,密度以1.0~1.2萬叢/667m2為宜;肥力較高的田塊0.8~1.0萬叢/667m2。基本苗在2.5萬/667m2左右。
(2)重施基肥。甬優15號需肥特性,施純氮13kg/667m2、五氧化二磷6.5kg/667m2、氧化鉀12kg/667;基、蘗、穗氮肥比5∶2.5∶2.5,鉀肥比例2∶4∶4,磷肥做基肥時一次施入。肥田少施,瘦田多施。后期看苗巧施穗肥。基肥施水稻專用復合肥50kg/667m2。插后5~7d,每667m2施尿素5kg和氯化鉀5kg。穗肥看苗施,生長旺盛可少施或不施。基肥、前期追肥不足,在幼穗分化時應補施穗肥,667m2施用尿素和氯化鉀各4~5kg。在破口、齊穗時用250ɡ磷酸二氫鉀兌水60kg/667m2各噴施1次。
(3)科學管水。甬優15號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藥施肥時采用淺水灌溉外,其余都是無水層或濕潤灌溉,使土壤處于富氧狀態,促進根系深扎。通過根系生長提高肥料利用率,當莖蘗數達到每畝13萬苗時開始多次輕擱田,畝最高苗控制在20萬內,營養生長過旺的適當重擱田。倒2葉齡期采用干濕交替灌溉,以協調根系對水氣的需求,直至成熟。
(4)綜合防治病蟲害。根據田間病蟲發生情況和預測預報,以防為主、綜合防治。防治策略上要改善田間水肥管理,降低病蟲危害。重點抓好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稻飛虱、螟蟲、稻縱卷葉螟等病蟲防治工作。根據病蟲發生情況,因地制宜確定防治適期。具體防治時間和方法應根據病蟲發生情況而定,合理用藥,達到防治最佳效果。由于該組合中感稻瘟病,在各個時期應做好稻瘟病預防工作,苗瘟用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00~150ɡ兌水50~60kg/667m2噴灑;或30%稻瘟靈150~200ɡ兌水50~60kg/667m2噴灑。該組合在高海拔山區易感稻曲病,在破口抽穗前3-5天結合紋枯病用井岡霉素進行預防。
(5) 適時收割。甬優15號屬于大穗型的組合,灌漿時間長,谷粒成熟度達到90%~95%時收割,以提高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