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剛
摘 要:口蹄疫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疫病,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對畜牧養殖業具有重大影響。本研究通過分析牛口蹄疫的臨床癥狀及主要的防治措施,為養殖者鑒別和防治牛口蹄疫提供一定的參考,減小因其帶來的損失,提升牛養殖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牛口蹄疫;鑒別;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疾病又稱為“蹄癀”或“口瘡”,是一種引起蹄部、口腔和乳房等部位出現水泡、潰爛的熱性疫病該疫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途徑多及潛伏期短,本病可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感染,發病無季節性,但一般多發于春、秋兩季。此時氣候溫和,各種生物活動增多,生產工作比較頻繁,增加了和病毒接觸的機會,但口蹄疫在春季大流行較秋季更為常見。在自然情況下牛最易感,豬僅次于牛,羊再次之。會給養殖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普及牛口蹄疫的鑒別及防治措施,使養殖者采取合理的措施來減少和控制牛口蹄疫的發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
一、牛口蹄疫流行特點
1.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現該疾病,季節性特征不明顯。
2.該病的主要傳染來源分為患病牛和潛伏期帶有病毒 的動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3.傳染方式:直接傳染(患病牛同健康牛直接接觸); 間接傳播,借助有關媒介物(患病牛的乳汁、唾液、糞便所 污染的飲水、飼料、用具等)。
4.傳播途徑:消化道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乳頭、黏 膜、損傷皮膚感染等也是傳播的常見途徑m。
5.危害:出現牛口蹄疫后,便會迅速擴散到全群。如 果防治不及時、不恰當,便會出現流行趨勢。
二、牛口蹄疫的臨床癥狀
牛在感染口蹄疫病毒之后,一般有2~7d的潛伏期。發病初期主要表現是發熱,一般可達到40攝氏度以上,神情呆滯,進食量最明減少,有時還會發出吮吸聲,隨著病情的加重.癥狀也會越來越顯著,可以明顯看到門腔內出現白色水泡,若水泡破裂則會逐漸潰也同時鼻部、乳頭、蹄冠和趾間的皮膚出現水泡并很快破裂,鼻部、乳頭出現帶血的粗糙顆粒狀糜爛創面,牛蹄處可能出現蹄匣脫落。如果母牛在懷孕期間感染口蹄疫,則可能會導致流產。如果病牛在發病期間未出現繼發性感染,則病灶部位會在較短時間內恢復,臨床癥狀逐漸消失。如果病毒侵入心肌則可能導致病情快速惡化,促使病牛因心臟麻痹而突發死亡。
三、牛口蹄疫的臨床診斷
目前,牛口蹄疫的診斷依據主要是臨床癥狀、體征及流行病學等。通過這些依據可以初步確定所感染的疫病是否為口蹄疫。但是,口蹄瘡病毒有許多種,為了準確掌梶所患口蹄疫類型而進行針對性治療,可以收集患病區域的皮膚或分泌液,送到專門的實驗室進行檢驗。在送到實驗室之前,可將采集物置于50.0%廿油-生理鹽水溶液中,并及時送到實驗室鑒定病毒類型。如果牛已經到了恢復期,則可取牛血液,分離出血清,運用瓊脂擴散實驗來鑒定病毒類型。
四、牛口蹄疫的預防措施
對于動物疫病來說,必須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治方針,牛口蹄疫當然也是如此。首先要從裉源上進行防御,減少牛對口蹄疫的感染及傳播,從而降低養殖者的經濟損失。為了減少牛口蹄疫疫病的發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避免從疫區引進攜帶口蹄疫病毒的牲畜,由于口蹄疫病毒不只是會在牛之間傳染,也可以在羊、豬、駱駝、鹿等多種動物之間互相傳染。因此、要避免從疫區引進所有能夠感染和傳播口蹄疫病毒的牲畜。二是定期注射疫苗,尤其是如果當地有發生過口蹄疫疫病時,必須定期對所養殖的牛注射口蹄疫疫苗。三是加強日常管理,及時清理圈舍內的廢棄物,保持圈舍內良好的衛生及通風條件,定期對圏舍及飼養工具進行消毒。四是及時隔離,對于發現已經發生口蹄疫的病牛,及時進行隔離,并對其接觸過的物品逬行消毒,對于由于發生口碲疫而病死的牛迸行無毒化處理。對感染病毒的圈舍進行消毐,直至7d后方可讓其他牛入欄。五是合理治療,對于已經感染病毒的牛,要及時采集樣品送去檢驗,以確定所感染的門蹄疫類型,便于選擇合適的藥物來進行治療。
五、牛口蹄疫的治療方案
臨床實踐表明,如果牛感染的口蹄疫病情不太嚴重,則可以在15d內自動痊愈。但是,由于在發病初期尤法確定病情是否嚴重,在發現有口蹄疫感染發生時,必須進行及時隔離。對于疑似病例要有專人獨立飼養,對于其生活過的圈舍及飼養工具要進行全面消毒,一般采用2.0%氫氧化納溶液或石灰水消毒即可。對于疑似病例所排出的糞便,要經過發酵后才可使用,或直接掩埋處理,為了加快感染疫病牛的恢復,可以使用一定的藥物進行輔助治療。
如果病牛在自逾期內病情未明顯緩解,則需要選擇對癥藥物進行治療。口腔采用2.0%醋酸溶液或1.0%明礬、0.1%髙猛酸鉀溶液進行清洗,涂抹碘甘油、青黛散、冰硼酸或3.0%紫藥水。病牛蹄部首先用3.0%來蘇爾或1.0%硫酸銅清洗,后涂抹龍膽紫溶液或青霉素軟膏。如果病牛的蹄部病變嚴重,涂抹藥膏后用紗布包扎。另外,用1.0%硫酸銅或1.0%福爾馬林溶液對水,讓牛蹄完全浸泡在藥水中,每天2次,連續浸泡7d。用0.1%新潔爾滅溶液或2.0%來蘇爾消毒液、0.1%高錳酸鉀溶液對病牛乳房部位清洗。如果病牛為奶牛,則需要在擠奶后在病變區域涂抹抗生素軟膏。如果病情發展至惡性階段,在給予對癥藥物治療的同時,還需要根據病牛的體質情況給予適量的強心劑(如樟腦、安肭鉀)、滋補劑(如葡萄糖鹽水),增強病牛的體質,提升病牛機體的抗病泰能力。
六、結語
牛口蹄疫疾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而且傳染范圍廣、速度快,嚴重者可致牛死亡,可給養殖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需加強對牛口蹄疫的認識,在日常養殖中加強管理,提高牛的抵抗力,一旦發生也能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從而減少疫病發生所帶來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劉鳳祥,郭亞利,張素娟,等.牛羊口蹄疫的發生、鑒別診斷及防治[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1):874.
[2]再努熱買買提.牛口蹄疫的臨床診斷及防治措施[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4(9):56-58.
[3]徐桂平,李玉蘭,徐桂森,等.如何做好牛羊口蹄疫防治工作[J].中 國動物保健,2014(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