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勇+王亞敏
摘 要:在現代建筑工程設計中,經常由于功能需求要把主樓與裙房連為一個整體,但根據設計規范要求不允許設計沉降縫,一般情況下,為減少主樓與裙樓的不均勻沉降,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通過設置后澆帶解決這一難題。
關鍵詞: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
建筑工程一直朝著大型性以及功能多樣化發展,設置后澆帶不僅可以加快施工進度,還大大縮短了工程工期。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后澆帶技術的設計與施工進行分析了解,對后澆帶設置的位置、斷面形式、鋼筋布置及施工等問題進行探討。
一、后澆帶的概述
后澆帶就是設置在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在施工期間留存的臨時性的交接縫,起消化沉降收縮變形的功能。當建筑的結構尺寸超過相關規定時,通常情況下會采用設置后澆帶,避免出現由于溫度、收縮不均勻引起裂縫的情況。根據相關的混凝土設計與施工規范的要求和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位置的選取,盡可能的選擇結構構件少且施工方便的部位。后澆帶可以將建筑物的平面分割成為幾個部分,在主體工程施工結束45天之后,在氣溫較低時,采用比原先高一個等級的混凝土繼續澆筑,將結構連成整體,預防由于施工時間不同造成的施工冷縫。
二、后澆帶的主要功能
后澆帶后澆帶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取代伸縮縫和變形縫。既可解決沉降差又可減少收縮應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應用較多。
1.解決沉降差。進行深化設計時,應分別考慮在兩個不同階段的受力狀態,進行強度校核。計算連為整體后的內力狀態時,應充分考慮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內力。這種做法不僅對地基的承載力要求高,建筑物的沉降也要在施工過程中完成。設計期間可以采取以下調整措施。
(1)調整壓力差。主樓荷載大,采用整體基礎降低土壓力并加大埋深,減少附加壓力;低層部分采用較淺的十字交叉梁基礎,增加土壓力,使高低層沉降接近。
(2)調整時間差。先施工主樓,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結束,然后進行裙房的施工。
2.減緩溫度收縮的影響。混凝土的澆筑硬化中將產生收縮反應,已經完成的結構主體受冷時收縮,受熱后會膨脹。硬化收縮反應發生在澆筑完成的45天左右,溫度的變化則會一直伴隨著結構發生。當結構本身無法產生變形時,結構內部會出現溫度應力,甚至出現裂縫。事先在交界處留好后澆帶,后澆帶兩邊的主體結構就可以自由收縮,避免收縮應力給結構本身帶來的破壞。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可以抵抗溫度應力,增強結構自身抵抗溫度應力產生的變化。
三、建筑施工后澆帶的設置
施工后澆帶有三種,根據功能的差異性分為沉降帶、收縮帶和溫度帶,可以代替多種變形縫的作用。現今為減少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根據建筑物的綜合現場情況,已經取代了原先設置沉降縫的方式,改為設置施工后澆帶。
后澆帶設置的留設部位和距離要充分考慮溫度、收縮應力的影響,一般間距為20m—30m。交界處設置的梁板受力部位不能中間截斷,必須是完整的鋼筋。當后澆帶的跨度較小時,直接配夠所需鋼筋;反之,可根據相關規范進行截斷并焊接。模板在混凝土澆筑硬化之前不能拆除,以免造成結構變形。
四、施工技術措施
1.模板及支撐系統的施工。后澆帶處單獨進行支模、拆模體系的設置,兩邊支模時,后澆帶處模板是在開始大面積模板支設時統一進行支設。兩側掛雙層鋼絲網,統一綁扎鋼筋。使整個模板標高一致,受力均勻。只將在后澆帶處的模板斷開,以免前期拆模時模板受到動搖。
后澆帶往往設在跨中1/3位置,混凝土未澆筑前只有鋼筋相連,澆筑后澆帶混凝土相當于在兩側結構施加向下的荷載。若遇到截面和配筋較小的構件,過早拆模可能導致整體斷裂。后澆帶砼澆筑前重新檢查模板是否支設到位、牢固,鋼筋是否位移等。檢查無誤后方可進行后澆帶處砼澆筑。后澆帶的獨立支撐模板系統中途不得任意拆除,必須等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后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方可拆除支撐模板系統。
2.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措施。在澆筑頂板和底板后澆帶混凝土之前,必須清除后澆帶內的垃圾,剔除墻側面的水泥漿和松動砂石、軟弱混凝土層及浮漿,并將鋼筋和止水鋼板清理干凈,用高壓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不少于24小時。后澆帶一般設置在各樓層上下同一位置處,是一條貫通建筑橫向的“直線帶”,這樣做容易引起此位置處出現應力集中現象。待后澆帶施工完畢后出現貫通的裂縫。后澆帶施工時優先采用柔性好、施工方便的鋼絲網,可作為永久性模板使用。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和振搗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定,分層厚度不得超過500,必須細致搗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達到防水效果。在后澆帶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設計強度之前,嚴禁任意拆除后澆帶下面的底模板和支撐。
3.后澆帶垂直施工縫的處理措施。后澆帶垂直施工縫的處理措施有:一是清除浮漿法,就是用鐵抹子將表面的浮漿刮去一層深度<25mm,并挖壓出條紋狀;二是二次開發振搗法,掌握好時間,在砼初凝后終凝前進行二次重振。
五、后澆帶施工流程中的注意事項
后澆帶在施工中應注意很多細節問題,比如說支設的模板支撐應該牢固穩定,綁扎的鋼筋需要事后整理,使其條件滿足施工要求以及相關的設計以及驗收規范,避免因質量問題帶來的混凝土施工不合格問題。并且澆筑的混凝土需事先設置試塊的檢驗,根據規范做好抗滲實驗。
另外,后澆帶施工時應注意鋼筋的保護處理,避免鋼筋的變形狀況。一旦發生變形,需要在混凝土澆筑之前進行修正。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注意對已完成工程的及時養護,可采取蓄水保養法。在后澆帶密封之前,它周圍梁、板的模板支撐不得提前拆除,保證施工期間,后澆帶不會施加可變荷載,例如臨時停靠的施工設備、施工所需材料等,確保結構的安全性。為保證空置期間雜物不會進入后澆帶,可采取膠合板封閉的方式。
六、結論與建議
建筑物在在設計階段是一個整體,但實際施工中往往做不到一體化同時施工。將建筑物的主樓與裙房分別施工完畢后,用后澆帶將兩部分再澆注交接部分的混凝土,將主樓與裙房連為整體。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查力度,對每個項目做好經驗總結工作,以便起到指導借鑒作用,保證結構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左晨光;仇偉東.高層建筑中后澆帶的設計與施工技術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