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宇+毛水紅
摘 要:房屋建筑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建筑施工過程當中不僅僅要符合外觀的審美要求,更加重要的是建筑的施工必須有質量的保證。若論如何確保施工質量,首先應該從建筑地基的施工做起。地基是整個建筑工程的基礎,本文結合實踐經驗,對現代建筑中地基的施工技術進行全面的探討分析。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基基礎;施工技術;質量
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建筑的質量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在目前的建筑施工當中,經常會碰到些質量問題。地基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礎,做好地基的施工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地基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對不同狀況進行詳細分析,然后結合實際情況解決建筑工程施工問題。
一、建筑工程地基基礎的施工特點
1.復雜性。我國國土面積位居世界第三,經度與緯度的跨度比較廣,所以地質條件有著較大的差異,有易塌陷地、鹽堿地、凍土地等。從東北到西南,氣候條件的差異也給建筑的地基基礎建設帶來很大的復雜性。另外,我國地質災害發生頻繁,泥石流、滑坡以及地震等都給建筑的地基建設帶來了不同的要求,導致我國建筑的地基建設工程具有相對的復雜性。
2.潛在性。建筑工程在施工中是環環相扣,相互依托的,也就是說建筑的后一項必須是在前一項的施工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有些質量問題沒有在施工中被發現,使之成為一個潛在的問題,只有在后一項施工開始后才可以發現問題的存在。這一特點便要求施工人員必須對每一個系統進行質量檢查,并且收集和保存系統的數據。
3.嚴重性。地基作為支撐整個建筑的基礎,假如在建設施工的初期沒有打好基礎,會留下不可調整的問題隱患,無法保證后期的建設工作。從以往的實踐經驗來看,地基一旦確認使用,那么在后期的施工過程中,即便發現問題,處理起來是相當困難的,除此之外,需要投入的資金也相當大,甚至稍微疏忽便會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而且地基中的局部問題很難被察覺,有可能在施工過程中逐漸被影響而產生。
4.難度大。從整個工程的質量治理來說,局部問題都可以采取相對應的措施慢慢進行調整,來達到預期的質量效果。但是唯獨地基,由于它是地下作業,其特殊位置必然會加大施工的難度:一、地基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問題處理起來難度系數很大;二、一旦地基承載了上部分的荷載,如果對其本身的問題進行處理,必定會影響建筑上部分的結構性能。建筑的施工全部都是建立在地基基礎之上,地基一旦出現問題,上面的施工必然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可以說,地基一旦出現問題便代表著整個建筑都將面臨事故。
二、提高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有效措施
1.做好工程的勘查工作。建筑地基的事故是能夠提前預支和發現的,如此便可以相對減少事故帶來的損失,若想能夠做到事前的預測,則需要準確全面地進行勘測,詳細地記錄下具體的數據信息。根據建筑的使用用途及范圍,確定不一樣的全方位的勘查工作。尤其要注重勘查結果,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數據地記錄工作,發現問題要及時上報,不可以忽視或者隱瞞不報。此外,在進行勘查時也要注重對鉆孔深度的選擇。其深度要符合事前評估的深度,如果不符合深度的標準而無法進行準確的數據分析,則必須放棄使用,對建筑的建設負責。
2.提高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地基基礎的建設需要經過設計人員的精心設計。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建筑的使用用途;建筑周圍的環境氣候;建筑的具體圖形結構;建筑地基所在地的地質狀況,進行充分的實地勘測后,在實用和經濟之間找到一個最合適的平衡點,確保在節省資金的前提之下,滿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三、加強建筑地基工程的施工技術
以某個住宅建筑工程為例,闡述怎樣提升建筑工程的地基質量。該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為7層,下面設架空層,層高為2.1米,上層的層高均為3.0米。
1.地基基礎的選擇。我們將建筑和地基想連接的地方稱之為基礎。建筑所承受的全部負荷都是經過基礎傳給地基的。在實際施工中,地基基礎又分成筏形基礎與獨立基礎。每一類型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及局限性,必須結合實際情況來定。通常來說,獨立基礎成本較低,如果地基的承載力足夠,則采取此種方式。而對那些地基相對較差的且建筑物又較高的,則必須加大接觸的面積,因此要采用筏形基礎。筏形基礎的成本較高,但是使用的效果較好。施工單位要盡量避免由于經濟因素而使用獨立基礎,導致無法達到質量的標準;也要避免在可以使用獨立基礎時而使用了筏形基礎,導致經濟的浪費。如果地基是軟土性質,沒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則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對其進行改善。這種類型的地基的組成物質大多是混合著雜土的淤泥,有一定的粘性,在設計初期要實地考察檢測它的均勻性,并且提供數據作為參考。然后根據數據統計,做好早期的均勻分布作業,根據不同的荷載位選擇相應的基礎。
2.地基基礎施工的技術及措施。以淤泥作為主要的地基填充材料,其表面土層沒有達到相應的厚度,則必須采取技術手段減少對它的擾動,當然填充的材料也有可能是較之淤泥要好一點的建筑垃圾等,相對于淤泥來說是較適合作于持力層的,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有些填充材料需要通過人工進行處理,達到相應指標之后才能夠用作填充材料。至于具體的處理手段措施應當考慮到建筑工程的地質狀況、水文條件、使用用途、以及施工單位的技術水平等。經過對比比較確定合理的方案。
較常使用的地基的處理辦法有:強夯法、預壓法、換填基層法、石灰樁法、圖擠密樁法、沙石樁法以及灰土擠壓樁法等。建筑基礎處理方法應當將工程所處位置的地質水文情況、建筑功能要求、相連建筑情況、施工條件與抗震能力等進行綜合考慮,選擇一種合理的基礎形式。考慮到本工程的地基較差且荷載量大,施工之前要增強其整體性、減少不均勻沉降現象,為了滿足地基要求,可以使用樁基礎或者是人工處理地基。方案中,要著重考慮到超長會給結構帶來不利的影響,要采取可行的措施,防止結構開裂。此外,當建筑的高差明顯、但結構設計根據實際的情況不設置永久變形縫時,就會存在差異沉降問題。當地下室的結構超長,僅僅依靠設置后澆帶不能夠解決混凝土收縮問題時,我們可以采取補償收縮混凝土的形式,在適當的位置上設置一個膨脹加強帶,并且制定有效的技術保障措施,確保混凝土材料的質量與微膨脹劑的配比準確。
近幾年,復合地基被廣泛應用與建筑工程當中,復合地基能夠提升地基持力層的承載能力,有效控制建筑的沉降,能夠解決高層建筑的主體與裙房間的沉降問題。無論是采取何種方法,如果施工后澆帶不設置永久變形縫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建筑整體傾斜。所以,想要確保建筑的使用壽命,除了質量安全、工藝、材料之外,做關鍵的還要把握好地基的基礎施工。
四、結語
建筑工程質量關系到大家的日常生活與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基礎施工時,質量管理是最為核心的部分,只有做好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督才能創造出更多優質工程,確保建筑的耐久性和人們的正常生活。
參考文獻:
[1]王鳳亮. 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處理施工技術的探討[J].現代裝飾(理論),2011.
[2]建筑地基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