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者多年的林業工作中總結出林業改革面對的諸多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林業改革;探討
一、大力發展林業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幾年前中央林業工作會議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首要任務。美麗中國,綠色是根本。山清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物豐。要通過加強生態建設,讓祖國大地披上美麗綠裝,為老百姓營造出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林業肩負著森林、濕地、荒漠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管理職責。我們將把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作為總攻方向,實現因林而綠、因林而美、因林而富?!熬G起來”,加快植樹造林和荒漠化治理步伐,加強濕地保護“;美起來”,更加尊重自然規律,提升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富起來”,提高林地生產力和林業經濟效益,實現老百姓依山脫貧、靠林致富。
二、受多重因素影響“植樹不見樹”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開展植樹活動,但出現造林成效有疑問,認為“植樹不見樹、造林難成林”,公眾感到這些年造林力度很大,但森林面積增長速度沒有想象的快,主要有幾個因素在抵消,包括林木自然死亡,木材生產消耗,林地征用占用和自然災害損毀。造林是在自然狀態下的生命培育過程,都存活下來很難?,F在,適宜造林的荒山荒地主要在自然條件較差的北方和西北。按照規定,當年造林成活率達85%以上算合格,3年后保存率達80%以上算達標。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為生產木材而消耗的森林資源數量,相當于把現有森林全部砍了一遍?,F在,我國每年造林約8000萬至9000萬畝,而每年自產木材要消耗3000萬畝森林,亂砍濫伐等非法采伐、林地流失、火災、病蟲害等也在侵蝕森林。今后,我們將加大投入,抓好良種苗木,重視栽植和經營管理,加強保護,確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這幾年我們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在80%以上。
三、堅決遏制“大樹進城”風
近年來很多城市提出建設“森林城市”,個別地方為求快,大搞“大樹進城”、“大樹移植”,導致一些樹木死亡。2004年以來,我們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活動,大力發展城市森林,切實改善生態、改善民生。41個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城市,在“創森”期間,年均森林覆蓋率增加0.8百分點。2012年,64個“創森”城市完成新造林面積1880萬畝,約占全國新造林面積的1/4,改善了城市生態狀況和人居環境。為確保森林城市建設科學健康的發展,國家林業局明確要求各地務必堅持科學規劃、生態優先、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決不能搞超財力建設和經費、人力上的硬性攤派,決不能搞“一夜成林”和“大樹移栽”。對于“大樹進城”、“大樹移植”,我們堅決反對。大規模地采挖、移植大樹進城,違背林木生長規律,造成原生地森林資源、生態環境破壞。大樹進城的原因,一是城市中栽小苗難以成活,對此我們要求栽大苗而不是栽大樹,二是一些官員追求政績,恨不得“一夜成林”,這和官員的考核機制有關系。國家林業局2003年就采挖樹木的審批程序作出規定,2009年又要求規范樹木采挖管理,我們實行嚴格審批,嚴禁移植古樹名木。今后,將完善法律法規、修訂具體政策,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綜合治理,堅決糾正不合理行為。
四、深化集體林改,維護農民權益
農民權益問題已為國家所高度關注,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急需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在保持林地集體所有制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家庭承包的經營方式將林地使用權落實到農戶,使農民成為經營的主體并享有對林木的所有權、收益權和處置權。在確立以農民家庭承包為基礎的林地產權制度和經營管理制度的同時,應賦予農民以相對完整的權利,并通過制度供給來保障農民正當行使權利,促進農民的權益得到充分實現。十八大提出2020年“收入倍增計劃”,林業要實現農村居民收入倍增,從某種意義上說,希望在林,潛力在山,重點在林改。這些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踐表明,林改極大激發了農民興林致富熱情,破解了就業增收難問題。通過林改,廣大農民分得了林地和林木,5.9億農民獲得財產性收入,戶均增加財產近10萬元,并且增加了勞動就業收入、政策性收入,林農還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景觀利用等林下經濟。2012年,全國29個省區市的林改縣農民人均年收入為7515元,林業收入占比較林改前提高了十個百分點。我們將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落實并保持農民林地承包經營權長期穩定,堅決維護農民權益,完善扶持政策和服務平臺。扶持發展木材及原料林、木本糧油、生物質能源、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等綠色產業,大力支持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等。積極推進重點國有林區改革和國有林場改革,著力解決林區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就醫難、上學難等問題。繼續加大支持力度,確保農民經營林地得到實惠。林地承包到戶后,農民保護和利用林地、森林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激發。許多農民一方面大力造林育林,發展森林資源;另一方面發展林下經濟,擴大了就業機會,提高了家庭收入。我們要按照中央要求,不斷改革采伐管理制度,認真總結推廣采伐管理改革試點經驗,公開采伐指標,簡化申辦手續,探索工業原料林、速生豐產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確保農民經營林地得到實惠。繼續完善優惠政策,確保森林資源快速發展。林地承包到戶后,政府部門需要轉變觀念,設身處地考慮林農的需求,落實和完善財政、金融、保險等各項支撐政策,提高造林、撫育、種苗、林機等補助范圍和標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將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及林區道路、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扶貧開發、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大舉措,積極推進。同時,改善林業融資服務,積極完善林權抵押貸款辦法,逐步建立林權抵押貸款的擔保和信用制度。加快推進森林保險工作,引導更多資金投向林業和林區,確保森林資源得到快速發展??傊?,我國農民群體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處于弱勢地位,以及由此出現農民權益的制度性流失,是農民權益不能充分實現的癥結所在。因此,需要通過制度供給優化和創新來保障和促進農民權益的實現。
作者簡介:王加良(1987-10),男,漢族,本科學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