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潤霞+張志功+賈敏
摘 要:為認真落實國家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探索新增耕地新途徑,永川區國土局創新思維,將廢棄雜交竹和速生桉等大量占用良田尤其水田的區域進行整治,變廢棄竹林為良田,符合農民需求,有利于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有利于還地于民,有效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本次通過試點項目的分析,總結出試點中存在的問題,為后續全市全面推進低效園林地整治工作奠定基礎。
關鍵詞:廢棄園林地;土地整治;試點;項目分析
為認真落實國家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耕地占補平衡工作的通知》(渝府辦發〔2015〕189號)要求,深入貫徹市局關于開展低效園林地整治試點的講話精神,扎實有序推進永川區低效園林地整治工作,在有效滿足農民需求前提下,確保永川區耕地數量、質量、生態 “三位一體”保護目標有效實現,本次在永川區何埂鎮魚龍村開展廢棄園林地整治試點項目。
一、目的意義
對于永川區低效園林地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永川理文紙廠曾占用4.05萬畝耕地用于種植雜交竹和速生桉,近年來由于雜交竹和速生桉失去銷售通道,理文紙廠與農民解除包銷合同,導致雜交竹和速生桉林基本處于低效、無序生長狀態。雜交竹和速生桉由于根系發達,農民自主難以鏟除復耕,強烈期望通過低效園林地整治實施工程手段予以復耕。開展低效園林地整治工作,符合農民需求,有利于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有利于還地于民,有效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同時,通過永川區何埂鎮魚龍村低效園林地土地整治項目試點,探討低效園林地整治要點和實施細則,也可為后續全市全面推進低效園林地整治工作奠定基礎。
二、試點項目情況
1.林園地整治試點。低效林園地整治條件界定 本項目將林業部門統計為可變林地、老百姓無經濟收益、所處地塊土層厚、水源充足、坡度小作為低效林園地開發的條件。
整治理念。實施綠色、點狀開發理念,采用砍伐林木、表土剝離、降坡平整、犁底層重構、田坎修筑、地力培肥等工程措施,實施低效林園地整治試點。
林園地整治規模及分布。本項目總規模107.3847公頃,納入實施規模與變更調查地類一致的低效林園地面積為6.5249公頃,整治后整治為旱地的面積為2.5420公頃,水田為3.9829公頃;該部分均納入新增耕地統計;納入現狀為林、園地,變更調查為耕地的面積為4.5255公頃,整治后全為旱地,未計入新增耕地統計范圍;
增加成本。本項目低效林園地整治區域投資構成比傳統土地整治項目多出伐樹、犁底層重構和地力培肥三道工序;砍伐低效林園地面積11.0504公頃,其中砍伐后整治為水田的面積為3.9829公頃,旱地為7.0675公頃。該工程伐樹總投資為338799元,畝均投資為2044元;犁底層重構面積4.5047公頃,畝均投資885元;因速生桉和雜交竹多年生長,每年消耗氮50kg/hm2、磷60kg/hm2、鉀30kg/hm2,為改善流失土壤的肥力狀況,本次規劃設計針對低效林園地整治區域增加地力培肥措施,補充氮、磷、鉀等微量元素,提高土壤地力等級。項目培肥6.5249公頃,畝均投資304元;即低效林園地整治試點項目較本項目條田整治成本(2769元/畝)增加3233元/畝。
2.旱改水整治試點。本次旱改水整治試點選取地形坡度在15°以下,土層厚度在40cm以上,現狀耕作方式為旱作的區域,采取土地平整降坡、覆土、田坎修筑、犁底層重構技術、地力提升技術,實現旱地整治為水田的目的。實施面積0.5218公頃,畝均投資4982元。
3.耕作層剝離再利用試點。為改善項目區內局部區域土層較薄,巖石裸露、不利耕作、耕地面積浪費的現狀,本項目充分有效利用項目區內新修溝渠、道路等工程建筑物壓占的耕地耕作層,實現表土剝離再利用,將建設占用的優質土壤搬運至薄改厚試點區域,增加區域有效土層厚度,提高耕地質量等級。本次試點面積1.1732公頃,總投資165014元,原土層厚度20cm,覆土25cm,項目新修工程占地2.3251公頃,剝離25cm,剝離量5812 m3,覆土土方量2941m3,畝均投入9353元,主要成本為表土剝離及運輸。
4.項目投資情況說明。畝均投資高于城市發展新區一般縣級土地整治項目(建設規模總投資畝均1500~2000元,新增耕地總投資畝均15000~20000元),但總體低于城市發展新區市級土地整治項目(建設規模總投資畝均4100~5500元,新增耕地總投資畝均35000~65000元),與傳統土地整治項目相比,本項目單價增加的原因在于,開展低效林園地整治必須實施以下施工工藝:一是低效速生桉和雜交竹的砍伐及其根系的處理工程量較大,二是因低效速生桉和雜交竹根系繁茂,嚴重破壞原有土層結構,保水性差,開發區域犁底層重構工藝次數較多(由正常設計的一次變為四次),三是植被種植多年,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偏低,地力等級較差,肥力不夠,需增加地力培肥。
三、施工結果與預期的差距及原因分析
因魚龍項目為首批低效林園地整治試點項目,工期緊、任務重,無現成經驗可借鑒,導致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如下不足之處:
1.低效林園地整治過程中,考慮到保護生態、防止水土流失,設計預期將居民點附近和山坪塘周圍預留部分竹林,如7號區域山坪塘,因施工單位未充分理解設計意圖,沒有保留相應的植被,導致與設計理念有差距。針對新設計理念,在以后的項目中要加強參建各方的溝通交流;
2.耕作層剝離再利用試點施工過程中,施工初期沒有剝離該區域的表土,直接在原土基礎上增加覆土,經設計人員及時現場指導后,按質對表土進行剝離;
3.考慮到生態隔離帶設計,在田間道、生產大路兩側設計培植土路肩。因施工細節處理不到位,致使局部區域寬度過窄,線型不美觀。在以后的項目中,建議做好樣板工程驗收合格后再全面推進。
四、需要解決的問題及建議
1.解決國土部門與林業部門對地類認定統一性的問題,為明確界定低效林園地整治條件,順利開展低效林園地潛力篩選提供前提和保障;
2.解決精準設計、精準施工、精細化管理的問題。精準設計指需針對不同植被根須深度進行開挖深度設計;精準施工指針對工程量大小和交通便利程度合理考慮機械選型;精細化管理指需加強對施工人員、監管人員的培訓,嚴格按照設計工序和工藝要求管理,施工到位。
參考文獻:
[1]楊偉. 基于區域特色模式的重慶市農村土地整治潛力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3.
[2]陳僥僥. 基于生態綠當量的重慶市土地利用結構優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4.
[3]張光明. 鄉村園林景觀建設模式探討 ——以溧陽市新農村建設中的村莊整治規劃、建設為例[D].上海交通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