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梅
摘 要:近幾十年來我國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由于我國林木種類繁多,近些年人工種植的單一樹種純林增加,以及長期使用不合理化學農藥等原因,導致我國森林病蟲害發生日趨嚴重。筆者就預防和除治工作的必要性、防治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且針對以松材線蟲為代表的森林病蟲害的危害性,提出治理方案及策略。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危害;松材線蟲;防治
我國近幾年不斷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手段,從而很大程度上增強整體抗災減災能力。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形勢不容樂觀。目前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仍然在不斷的增加。在當前各條件限制的情況下,防治工作難度加大。進而嚴重制約我國森林可持續發展,威脅我國的生態安全,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故此,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一、我國森林病蟲害現狀
1.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擴大速度明顯
據相關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森林病蟲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O多億元。其發生面積占全國總森林面積的8.2%,占人工種植園林面積的23.7%,已成為制約我國森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重大危險性病蟲害種類繁多
我國森林病蟲害因各種因素,導致發生種類繁多.重大危險性病蟲害不斷出現,目前,我國發生的森林病蟲害種類已超過 8000 種,其中經常造成嚴重危害的數量就達 200 多種。近幾十年來,平均每年有 3~5 種森林病蟲害由小范圍轉為大面積暴發成災。
3.森林病蟲害發生特點----以松材線蟲枯萎病為例
松材線蟲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是因松材線蟲寄居在松樹體內所引起的。該病主要特點是具有致病力強,寄主死亡速度快.感病的松樹最快40多天即可枯死,而對于松林來說,從發病到毀滅只需3 ~ 5年的時間。據不完全統計,自1982年發現松材線蟲枯萎病以來,30年間已感病松樹枯死已累計超過 5000萬株。 給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更嚴重威脅到我國松林資源,尤其是松林和重要生態區域,同時,也對我國外貿出口競爭力造成了嚴重地影響。1984、1986、2004年3次被列入全國森林植物檢疫對象名單。
松材線蟲在松樹的樹脂道中寄生。其繁殖能力很強,很快就遍布整個枝干。松樹的細胞被破壞,所有生命活動都難以維持,最后導致整株枯死。病害發展過程分4個階段,可以從針葉顏色變化來判斷,針葉會陸續變為黃褐色乃至紅褐色,萎蔫。
松材線蟲的主要擴散方式是通過飛翔的松褐天牛成蟲來進行。我國松材線蟲病疫情擴散的主要原因是調入未經處理或處理不徹底的感病原木、木材、薪材以及包裝材料而引發的。
二、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刻不容緩
近幾年森林病蟲害愈發嚴重,受災,防治難度逐年增大。隨著人工造林,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 天然森林長期超負荷砍伐,長期使用不合理的化學農藥以及防治工作被動等導致病蟲危害加劇。
80年代末以來,因國際交流引起外界多種危險性害蟲先后侵入我國,雖然已在大的危害造成之前,對這些危險性病蟲害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但由于缺乏造林規劃的經驗,人工種林品種單一,生態系統非常薄弱,防御功能差,很容易遭到病蟲害的破壞,進而影響其他原始森林。這種潛在的威脅仍不容忽視。
過去幾十年,有部分森林病蟲害表現的相當頑固。這些高危性害蟲很容易形成暴發性成災,局部地區甚至幾乎年年暴發。若無法及時監測,等到發現時,局面已經非常危害嚴重。此時的防治工作就愈發困難,除治工作也相當被動。我國森林面臨著三種危害,也就是病蟲害、火災以及人為的亂砍濫伐。森林病蟲害作為其中一種,在林業的建設與發展中,其防治工作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在防治林業病蟲害工作中,我國局部地區也取得了突出的治理效果。但仍然無法根治。目前國內進行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時仍然以“救災”為主,監測預防工作基礎太過薄弱,不能從源頭解決問題,這十分不利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另外,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也相當落后。因技術和資金限制,新的技術和設備無法大范圍的推廣。另外,大部分林業管理人員沒有受到專業培訓,對病蟲災害的識別能力有所欠缺。
三、治理病蟲害的相關對策
1.加強預防意識,防治結合,增強防治主動性
建設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森林,而森林病蟲害防治則直接制約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因此,我國的強森防隊伍需要加強建設,各級人民政府更要加大重視,這樣才能確保順利開展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為支撐防治工作,首要任務就是增加資金投入。同時,合理、科學的開展封山育林工作,嚴防危險性病蟲傳入,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建立健全的預測觀測系統觀測。引進新的技術、設備以及人才,提升病蟲害預防工作的能力。森林病蟲害具有高危、高損失以及防治艱巨、頑固等特性。因此,我國各級人民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建立相關的責任制度。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納入減災計劃規劃。
2.做好除害處理
對于需要根除的疫點或病死樹率高且林木無保存價值的林區均需采用皆伐,除害區域以實際發生松材線蟲林份邊緣為基準,向外至少延伸100m左右,在成蟲羽化前,需由外向內伐盡所有松材線蟲寄主植物,所有砍伐的活樹、死樹、枝條,均需進行除害處理,時間控制在成蟲羽化前,若操作允許,病死林木伐樁高度需低于5cm。
3.藥物處理
在松褐天牛羽化期,可在病林設置誘捕器捕殺成蟲,或在羽化初期使用噻蟲啉,采取地面噴藥或者農用飛機噴藥等方式進行防治;在松褐天牛幼蟲期,可采用濃度為16%的喹硫磷·丁硫克百威乳油80倍稀釋液,向樹干噴灑,從樹梢枝椏到樹干全株噴灑,作業區除了病林邊緣外,還需向外延伸2000m左右。
參考文獻:
[1]賴萍.控制林業有害生物危害的營林技術初步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5,(23):205-206.
[2]劉世英,趙瑞玲,李振海,等.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1,(17):196-197.
[3]張占飛.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6):1809.
[4]劉小琴.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3,(24):90-90.
[5]劉海波.關于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8):27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