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煒
摘 要:林業資源對于改善環境、調節生態系統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其也是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結合鳳岡縣近年來的營林造林實際狀況,針對營林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對策和防范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營林造林;質量;因素;對策
一、引言
為了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維持綠水青山的生態狀況,政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營林造林工程,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以達到保駕護航的目的。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往往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營林造林工程質量和實際效果大打折扣,難以真正實現營林造林工程既定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
二、鳳岡縣林業規劃概況
鳳岡縣位于貴州省遵義市,處于貴州省東北部的居烏江中游,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平均海拔達到720米。2013年,鳳岡縣實現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211371萬元,比2012年增長7.7%,其中的林業總產值21492萬元,比2012年增長7.4%。
鳳岡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林業工作,提出發展目標,預計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完成現有1042萬畝宜林荒山的綠化,使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到2020年達到52%以上。因此,做好縣鄉村造林綠化工作,消滅宜林荒山,既是讓“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重要指示落地生根的具體實踐,更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省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三、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
1.營造林統計上報數據不統一。在實際的營林造林活動中,對于相關數據信息的統計往往容易出現錯報、復報等現象,甚至在部分省份,還出現了串報和虛報問題。我國現行的林業統計管理辦法,主要還是依據縣級林業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與林業統計單位所上報數據來進行,對于統計數據的真實性,需要從基層上報部門的數據進行核實與監督。
2.缺乏后期維護。我國當前雖然重視營林造林項目的建設,但卻忽視了造林后管理和維護工作的開展,在營造后不注重及時培土、補種、除草,也幾乎不進行后期維護,造成樹木成活率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影響樹木生長,直接降低營造林質量。
就技術層面而言,基層營造林管理單位先進技術的使用不足,導致資料數據丟失,影響營造林質量;就管理層面,我國普遍存在重種植、輕管理的現狀,退耕還林工作落實較為緩慢,實際林木存活率下降甚至被毀壞。
3.營造林作業設計缺乏規范性。營造林設計是對營造林整體規劃和對施工現場的計劃,當前營造林設計不規范的現象普遍存在:(1)對設計工作的不重視,部分林業部門將設計工作看成是走過場;(2)對林業設計的資料準備不足,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未能對規劃地進行實地測量;(3)營造林設計缺乏科學性,設計林木層次較為單一。
4.忽視種苗生產環節。切實做好種苗生產環節,對于保障營林造林質量來說是重要基礎,而種苗生產則是造林的首要前提,只有確保種苗為優苗壯苗,才能夠實現速生、豐產和質優,從而為營林造林工作的順利發展創造條件。而一些林業局對于種苗的生產環節不夠重視,沒有樹立超前抓種苗的理念,因而嚴重影響了營林造林工作。
5.營林方式粗放。當前的營林方式較為粗糙,集約經營水平較低、林分質量低。造林工作過程中,具有重造林輕管理現象,而在撫育管理中則存在重項目輕造林問題。如果幼林撫育投入不夠,則會造成撫育后的林分質量大幅度降低。
四、提高營造林質量的對策
1.正視任務分配。在已經公布的鳳岡縣的造林綠化規劃中,針對大約1042萬畝的宜林荒山造林,其綠化任務的具體進度安排、工作指標等,都已全部分解至縣、鄉、村,各地要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做到規劃到位、數據核實到位、資金到位、任務到位、質量到位、考核到位,如期完成。值得強調的是,各地的任務數,之前是由省林業廳和各地反復核對過的,必須堅決完成,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2.努力克服困難。就鳳岡縣的造林綠化工作而言,由于其山頭地塊絕大部分地處偏遠,且交通不便、立地條件差、零碎分散,營造林難度很大、成本很高,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按照預算,全面完成1042萬畝宜林荒山造林綠化任務總投入需要20.5億元,除了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投入的11.5億元,余下的9億元需要由省、市、縣三級財政按照2:1:1的比例共同出資。由于我省經濟基礎薄弱,全省營造林投入歷來都是依靠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投入,地方財政的投入很少甚至沒有,加上現有的營造林補助標準偏低,勞動力價格高,全面完成縣鄉村造林綠化任務的難度可想而知。盡管如此,貴州省依舊落實了省級財政資金4.5億元,余下的4.5億元,需要市、縣兩級財政共同落實。
3.嚴格把關營造林數據統計工作。針對我國目前存在的現狀,相關部門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嚴格把關營造林數據統計和上報工作,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1)提高營造林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和責任感,確保能夠認真謹慎對待測量數據;(2)加強制度建設,讓營造林數據測量、匯報工作有據可循,以制度的力量規范人的行為;(3)積極引進先進的測量技術,以技術的力量規范測量方式,提高數據的科學性。
4.規范營造林作業設計工作
(1)全面、正確認識營造林作業設計工作;(2)營造林作業設計過程中,要遵循科學性原則,做好實地測量工作,要明確設計要求,充分準確地利用相關數據圖表;(3)需制定嚴格的營造林設計審核流程制度。
5.改善育苗造林技術。傳統的育苗造林技術,是將幼苗培養于苗圃中,然后進行直接移栽。但是這種傳統造林技術容易受到山高、山體地勢、當地氣候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影響其存活率。而如今可采用輕基質網袋容器育苗造林,以避免環境限制,并且可在完成培育之后直接種植,網袋也會自動解體,而不產生環境污染,過程簡單、幼苗存活率也相對較高。
6.改善經營環境,激活苗圃市場。為了有效確保苗木造林質量,激活苗圃的競爭能力,可以嘗試開辟苗圃作為種苗市場,在苗圃中對所需要的苗木進行自由選擇。可允許苗圃在保證自用苗木的基礎上,通過簽訂育苗訂單的形式,拓展育苗市場。對內把閑置的苗圃進行承包經營,以發展種植業。
7.質量驗收環節掌控。營造林質量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可以運用手持GPS,結合實地考核驗收的方式,嚴格按照《營造林質量考核辦法》所規定的林木合格率要求,記錄林班的位置信息,將檢查規格、樹種、達標率、合格率等進行統計、匯總,并最終生成造林核查圖,以及綜合性驗收報告,以作最終的項目質量評定依據。
五、 結語
做好營林造林工作,不僅有利于改善生存環境,還可以增強國家的生產力。為了確保營林造林工作可以順利開展,相關部門應當給予營林造林工作以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加強營林造林技術的更新發展,做好營林造林工作,為國民經濟的增長作貢獻。
參考文獻:
[1]黃仁炎.淺析營林造林技術[J].廣東科技,2013(20):158-158.
[2]樊志榮.淺析在可持續發展下營林造林工作的意義及完善[J].現代園藝,2011(17):15-15.
[3]曹旗鑫,戴序鵬.加強營林造林工作,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16):24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