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是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中的主體,隨著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由大規模的搶救性建設階段進入到科學集約型建設階段,生產和管理部門碰到了一系列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價值評價及空缺分析評價的研究,旨在對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價值、科學晉級、優先建設、空缺分析等方面進行定量評價方法上的探討與分析:為生產、管理部門今后對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開展合理布局、科學規劃、重點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價值評估;布局
自然保護區建設是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之一。自然保護區可以保護原始的生態系統按照自然規律進行繁衍和自我平衡,為受到破壞的生態系統的恢復提供參考依據;自然保護區保護獨立的不受人為因素干擾的區域為瀕臨滅絕的物種和一些分布區域狹小的特化的物種提供天然的生存場所;同時,自然保護區作為生態建設的基本單位,即便于管理又有強大的生態效用;自然保護區還有助于保留自然本底,儲備物種,保存生物多樣性,維護自然生態平衡,其在生態建設中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
一、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價值評價
1.確定保護價值評價指標賦值區間
在對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價值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對各個評價指標的確定采取賦值法,利用各個指標的實際數據就可以實現對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的科學評價,以大興安嶺針葉林地理區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為例,對其保護價值的評價指標賦值如下所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種類,高分值區間為[200,∞),中分值區間為[100,200),低分值區間為(0,100);特有植物種類,高分值區間為[100,∞),中分值區間為[20,100),低分值區間為(0,20);天然林面積,高分值區間為[88.08,100),中分值區間為[66.05,88.08),低分值區間為(0,62.64);特有植物種類,高分值區間為[100,∞),中分值區間為[20,100),低分值區間為(0,20);保護區內總面積,高分值區間為[87.10,100),中分值區間為[64.59,87.1),低分值區間為(0,64.59)等。共有17個自然保護區進行了定量評價,涉及到的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價值有374處。
2.評價排列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價值
通過賦值評價的方法,可以計算出各個森林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價值排列順序,且從中可以看出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的標準要較高一些,如東北東部山地針闊葉林混交林地理區各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其中屬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有黑龍江庫爾濱河自然保護區,其保護價值指數為0.4894;黑龍江牡丹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保護價值指數為0.5084;黑龍江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保護價值指數為0.6462;而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價值指數較低一些,如黑龍江曙光天蠶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價值指數為0.4494等。而在晉冀山地半旱生落葉闊葉林森林類型保護區,屬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有河南太行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保護價值指數為0.5380;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保護價值指數為0.7952等.
二、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的合理布局
1.升級保護區為國家級的方法
湖北省、河南省的交接地帶是河南淮河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具有35938平方千米的總面積,具有7種瀕危級植物、11種二級植物、3種一級植物、27種國家重點保護二級動物等,具有0.5548保護價值指數,與國家的保護價值指數標準相符,而且目前在該區域內只有5%的國家級森林保護區面積,不足10%的優先保護地區內國家級森林類型保護區面積,因此在合理布局規劃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時,建議將該自然保護區升級為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
2.優先重點建設方法
目前我國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達到了350多處,對于該重點投資建設哪個保護區成為了難題,為了促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均衡發展,在優先建設時應當遵循平衡性原則、控制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即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對自然保護區建設是否符合自然保護地理單元的需求、行政區域發展等,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均衡發展提供保障;根據國家建設自然保護區的總體要求確定合理的自然保護區數量,并與國家的經濟狀況相結合,對優先建設的保護區數量進行適當的設置;優先建設保護價值較高、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保護地理單元等保護區。
3.國家級自然保護小區建設
自然保護小區一般以保護一種或者幾種珍稀瀕危植物物種為主要目標的,面積較小的保護地形式,是自然保護區的延伸和補充,對于拯救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都具有一卜分重要的意義。建議對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中,未在現有國家級、省級森林自然保護區中得到保護的,且種群分布面積極小的,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小區。對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小區的管理應由國家林業局直接管理,或委托所在省份里地理位置臨近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代為管理。
4.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建設原則
對保護價值指數達到國家級標準的省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級別升級;處于森林主要分布區的各自然保護地理單元內至少建立2處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或所建國家級保護區總面積占所在地理單元面積比例不低于5%;處于優先保護地區的自然保護地理單元至少建立2處以上的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或所建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占所在優先保護地區面積比例達到10%以上;未受到現有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的森林植被群系,要在其分布的區域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或升級所在的己有的省級自然保護區;未受到現有國家級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的國家重點保護森林動植物物種,要在其分布的區域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或升級所在的已有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參考文獻:
[1]聶宇一. 江西省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價值評價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2]韓鳳. 湖南省森林類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4.
[3]樓丹.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合理布局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