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風景園具有依托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顯著特征,加強風景園林的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對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意義重大。從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節能環保型風景園林及加大旅游資源的整合力度著手,能有效構建可持續發展農村風景園林。
關鍵詞:風景園林;建設策略;農村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視覺審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風景園林設計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風景園林建設達到了新的高潮。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數不少的投資者瞄準了農村這個廣闊的市場,在農村投資建設風景園林,以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總體看來,當前我國農村風景園林建設處于起步階段,我們要將一些新的發展理念融入其中,以促進農村風景園林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風景園林內涵剖析
風景園林這一專有名詞是舶來品之一,其由美國風景園林師奧姆斯特德(F. L. Olmsted)于1858年首先提出。1899年美國風景園林師學會成立,1901年美國哈佛大學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個風景園林學專業,有力地促進了風景園林發展。風景園林是園林設計的一種,其主要指以特定區域土地上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為基礎,對該區域的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元素進行人為干預與整合,使其形成具有特定主題的園林設計形式。如意大利臺地園體現了亞平寧半島丘陵山地的特點,法國古典主義園林是法國平原景觀的再現,中國的傳統園林也是我國的山水風貌的展示。風景園林設計在人類利用、改造自然環境的實踐中,不斷發展、積淀和升華,它濃縮了地域人文、自然環境的各個方面,是人們將傳統文化、民俗風情、手工工藝、建筑技術以及當地自然景觀有機結合,所創造出來的景觀,對提高現代人的生活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農村風景園林的特征
農村風景園林建設是農村經濟、文化等發展到特定時期的產物,是對當地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有機整合,其有著以下兩個鮮明的特征:一是以當地自然環境為基礎。農村園林景觀并不是徹底改變農村原有的自然環境,而是要在原有自然條件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即風景園林設計應該遵循當地環境,考察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水文狀況、植被特征等各類自然要素,分析場地環境的差異性,依此構建既相互聯系又各具特色的景觀空間。因此,在農村地區進行風景園林設計時,要充分認識當地環境、理解當地環境,全面掌握當地獨特的景觀要素和自然演替規律,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創新,營建和諧的局部景觀,建設和諧的風景園林。二是以當地人文環境為重點。風景園林與自然風光最大的區別在于——風景園林有人文風俗的參與,這也是風景園林得以蓬勃發展的動力源泉。農村風景園林的構建能有效將地方傳統、風俗禮儀、建筑風格、園林樣式等融入到設計中,能喚起人們對特定的歷史記憶和情感認同。現代園林設計中人文傳承的因素考慮較少,國家對文化傳承的提倡,使得風景園林的發展勢如破竹。在風景園林中融入人文因素,并不是對文化的簡單移植,而是要充分利用特定區域的歷史遺留痕跡,如獨特的手工工藝、巧妙的建筑布局等,來建造富有場所精神的地域性景觀
三、農村風景園林建設策略
農村風景園林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這樣才能建造出優秀的風景園林。
1.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由感測技術(如遙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航測等)、通信技術(包括網絡、無線電通信、多媒體通信等)、分析處理技術(包括計算機數據庫管理、CAD、地理信息系統GIS等)、控制技術等構成,目前在土地管理、城市規劃、地質勘測等領域中已有著廣泛應用。我們在建設農村風景園林時,要充分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做好資料收集、數據共享、信息交流、空間分析與信息提取、動態監測與管理等工作,為農村風景園林的設計提供可靠的支撐材料和論證。
2.建設節能環保型風景園林
節能環保是當前的主流趨勢之一,也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村風景園林的建設過程中,我們要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導向,不斷優化園林結構,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我們要提高資源利用率,改變依靠傳統能源的弊端,減少資源的消耗與浪費。在風景園林景區內的酒店、飯店、景點等經營人員都應該積極使用高新技術、運用新能源,廣泛使用節能減排技術,以求在有限的資源環境條件下,減少廢氣、廢水的排放量。此外,隨著園林的建設及運行,難免會對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要有意識的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形成合理的動植物群落,在動植物利用、發展和保護方面努力,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系統。
3.加大旅游資源的整合力度
農村風景園林的構建,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發展旅游業,促進經濟的增長。在對農村風景園林進行設計時,一定要充分整合當地的山水人文資源和歷史文化元素,科學進行規劃設計,充分抓住游客求知、探密、尋景的心理和回歸大自然、暢游綠色生境、領略歷史文化的需求特點。同時,在風景園林的設計及經營中,要融入體驗元素,通過全方位的體驗設計使風景園林做到“可進入、可停留、可欣賞、可回味”,使得農村風景園林特色凸顯、留住游客,促進風景園林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藺銀鼎,風景園林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與熱點研究問題[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274-278.
[2]熊瑤,楊云峰。地域性風景園林設計探討——以湖南株洲天池公園總體規劃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0):171-175.
[3]梁輝, 楊桂英.節能環保型風景園林建設的意義、策略與方向[J].建筑經濟,2009(2): 100-101.
作者簡介:余屹琳(1983-),女,漢族,湖北武漢人,北京龍安華誠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主要從事住宅及市政公共空間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