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辦公室人際關系的優劣不僅影響到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向心力、團體工作效率,又對辦公人員的精神狀態、工作狀態、身心健康產生重大影響,本文試從實踐唯物主義研究中主客體關系維度提出些許建議,以期緩解辦公室緊張的人際關系。
關鍵詞:辦公室;人際關系;交往;主客體關系
市場經濟對高校辦公室人際關系產生巨大沖擊,正負面效應的博弈中負面效應占據了優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功利化、庸俗化、商品化。那么如何在波濤洶涌的商品大潮中站穩腳跟、堅定立場,減輕負面效應對人的影響,處理好人際關系,已成為當務之急,或許從人的反身性建構這一路徑出發,改善緊張的人際關系,頗為有效,
高校辦公室是整個學校管理的中樞機構,發揮著承上啟下、溝通內外、參謀輔政、綜合協調的重要職能,既是領導做出重大決策的有力助手,又是聯系基層、聯系師生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更是高校外在宣傳的窗口和形象代表,作為一個綜合管理機構,其作用和管理效能直接影響到學院的整體工作。高校辦公室的重要性和特殊職能決定了其工作復雜、任務繁重,辦公室人員面對高質量、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要求,容易產生狂躁、抑郁等不良情緒,極易造成不良的人際關系。長期惡化的人際關系,不僅影響到整個辦公室團隊的和諧穩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對個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身心狀況產生不良影響。上述狀況的出現,是必然的,市場經濟為人們帶來巨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負效應,人與人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功利化、庸俗化且同質化,一種潛在的關系規則涌動在表面和諧的主客體關系之下,人的防衛與占有心理皸裂開人際健康關系的紐帶,人與人交往的前提不是愛與奉獻,而是實用與增值,通過虛偽的言行裸露出人的動物本能的一面,這種惡的無限循環,早已剝奪了我們完整的自由、安全感與幸福感,那么,人與人關系的異化狀態如何改善呢,在自我主客體雙向的對象化活動中或許能找到答案。
自我主客體的雙向的對象化活動中,自我主體對自我客體駕馭與改造以當前社會發展的歷史現狀及社會實踐方式為條件,既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停滯不前。自我主體對自我客體改造的有效性需要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進行糾錯和修正。社會是有作為個體的人組成的有機體,人們的實踐活動創造和改變著人們所生活的社會環境,而人本身具有歷史性、時代性以及各個時期所具有的局限性,這些特征是由社會環境造成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滲透到社會歷史中,具有長期性、延續性的特點,形成與主體自我相對抗的反作用力,當然不能因為這種力量的存在,就認為未來歷史發展具有不確定性或者歷史本身的永久不健全性。作為客體的自我,其活動方式對作為主體的自我產生反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自我主體的思維和認識水平,使自我主體在選擇時產生偏差,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作為主體的人的能動性,把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當作遙不可及的理想,人對自我的駕馭能力是完滿的,其不能完整展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歷史發展中必然暫時存在的負效應遮蔽了這種能力,人的發展的特殊性取代不了人之為人的類本質的普遍性。
反身性這一特征普遍存在于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對于作為個體的人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人作為生命有機體,在進行生產生活的實踐活動中,不僅改造相對于人而言的外部世界,而且改造人自身,人的自我反身性建構這一實踐活動存在于人與自我的雙向對象化活動中,人作為主體對自身的作用是人自我認識、自我意愿的對象化,自我根據自身的知識儲備、經驗、以及其他一些非理性的因素施作用于自身,沿著自我活動的目的或者自我的價值方向推進這種自我的改造。社會生產實踐活動過程中,作為個體的人,不僅改造外部世界,而且對人自我也進行改造與反思,人的自我反身性應然地表現于人與自身雙向的對象化活動中。作為主體的人與作為客體的自我相互作用是人自我認識、自我意愿的雙向對象化,人根據自我社會經驗、知識結構以及理性因子之外的各類非理性因素作用于自我,以自我對象化活動目的或者實現自我價值為目標推進人對自我的改造。作為主體的自我生活于不同的時代,帶有時代烙印和時代局限性,在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實現之前,人自我主客體關系本事就是不健全的,甚至是畸形的,人的自我異化必然存在并長期存在于人與人交往的實際活動中,而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是區別于普通動物的一類社會存在物,人的能動性很大一方面表現在對自我駕馭與改造的內在訴求與沖動,這是一種旨歸性的訴求,在人的內在心理與外在行為中均有所表現,這一主觀能動性使作為主體的人對自我的駕馭與改造成為可能,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為目標,這也是人之為人的終極目標。
歷史發展進程中,人類社會運行機制是不完滿的,人類個體本身自然也帶有缺陷,人的自我異化必然衍生出人與人的緊張關系,“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人與人之間,雙向的對象化活動是以謀求自身最大化利益為前提的,雙方的博弈與對峙發生在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團體、團體與團體等各類社會關系中,各類連鎖反應也自然出現了,那么當前的現實問題就是如何實現利益的讓渡,這本來就是對人們動物性本能的挑戰,須要發揮人對自我駕馭與改造的主體能動性。只有實現自我主客體雙向對象化活動所產生的對抗關系的內在揚棄,人由自我異化走向自我統一,人與人正常交往活動的實現才能成為可能。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人際關系的緊張局面在某種意義上推動了人對自我的改造,人與自我與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實踐活動中。人們創造新世界、改變舊世界,與人與人關系的完善、人自身的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共時存在。人自我反身性特征的存在,與社會發展的階段性、時代局限性以及人的主體能動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的自我反身性是人與自我的雙向對象化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在社會實踐活動的各個方面都能找到它的影子,“當人同自身相對立的時候,他也同他人相對立。凡是適用于人對自己的勞動、自己的勞動產品和對自身關系的東西,也都適用于人對他人、對他人的勞動和勞動對象的關系。”人與人的交往活動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這一有機統一整體中的一部分。人自身反身性的建構和人與人關系的生成是互為基礎和前提條件的,要擺脫人與人的矛盾關系對人自身發展的羈絆,就要通過人的反身性建構推動人的改造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方向前進。
整個高校辦公室團體效率的提升需要成員間良好人際關系維護與良好氛圍的形成,辦公室人際關系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整個辦公室工作效率與工作效果,尤其是高校辦公室工作繁雜、任務重、人員不足,還要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項工作,辦公室人員工作壓力大,人際關系時難免出現沖突和矛盾。人與人的交往問題是實踐唯物主義研究中主客體關系的一個方面,外在表現錯綜復雜,本質上是一種主客體對象化活動,通過人自我反身性的建構或許能為緩和高校辦公室緊張的人際關系提供些許參考。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祁華. 淺談如何處理好辦公室的人際關系[J].辦公室業務,2004年04期.
[4]楊虹. 淺議高校辦公室工作中人際關系的處理[J].辦公室業務,2005年06期.
[5]彭澤勝. 如何處理好辦公室的人際關系[J].辦公室業務,2012年16期.
作者簡介:孫清松(1982-),男,漢族,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