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際東
發展農民合作社,是在新形勢下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先進農業科技推廣、培養農民民主意識、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三農”問題,推動農村改革,更好地解決農業投入機制、土地規模經營、集體經濟等諸多問題的重要抓手。但是合作社的經營管理和運行還不夠規范,缺少培訓、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許多農民盲目發展合作社,這些問題的存在不但不利于合作社自身的發展,而且對發展合作社所相關的產業也十分不利。針對此,從全市成立的各類農民合作社入手,通過深入調查,根據了解和掌握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提出有利于合作社發展的方向和思路。
一、我市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情況
自《農民合作社法》頒布實施以來,市委、市政府和農業部門把推廣普及農民合作社這種新型農村經濟組織作為三農工作的大事要事來抓。通過廣泛宣傳、科學引導、樹立典型、示范帶動、精心指導、力促發展等一系列工作措施,使全市農民合作社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是發展速度迅猛。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已登記注冊的合作社有432 家,按產業類型劃分,從事種植業的有231 家,占合作社總數的53 %;從事養殖業的128 家,占30%;從事林業的60 家,占14 %;其他類型的13 家,占3 %。按合作模式劃分,主要有產銷結合型、銷售型、加工型、專業技術服務型、綜合服務型、特色產品開發型等。
二是帶動作用日趨明顯。農民合作社是以能人帶動、種養大戶牽頭、龍頭企業依托、自主合作、技術服務等為成立形式,以核心戶(出資戶)--示范戶(成員戶)--帶動戶(松散型成員戶或群眾戶)為主要組織形式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開展單項或多項合作的,有力的帶動了當地一村一品、一社一品、多社一品的形成和發展。據農業部門統計,我市農民合作社已有入社成員1.72 萬戶,出資戶1.55 萬戶,經營收入資金30054萬元,聯系帶動農戶 2.68萬戶。
三是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大部分農民合作社基本上是免費技能培訓、免費技術指導、免費提供產銷信息,主要依靠農資供應、產品銷售等為合作社獲取合理收益。在獲取收益的同時,也就為廣大農戶提供了相應的生產服務。據不完全統計,農民合作社已幫助成員和當地群眾銷售農產品 5386 噸,采購供應各種生產資料4143噸,占全市農業主要物資消耗30%。
二、目前農民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農民合作社的發展速度很快,但其發展的規模、規范程度、發揮的作用等與全市的農業經濟和產業發展現狀及促進農民增收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合作社認識不足,發展較為盲目。《農民合作社法》實施時間不長,群眾對農民合作社的了解還很少,對合作社的登記、構成、運行、管理等基本知識不清楚,在不了解市場需求和實際及自己所從事的產業的情況下,組織者發展盲目,參與者盲目加入,缺少依法保護意識。總體規模偏小,制約著合作社作用的發揮。偏小的規模使合作社在形成人的聯合、規模的聯合等方面的作用大大降低,制約著農民合作社的發展。
2.缺少系統學習和培訓,合作社起步標準低。在注冊的合作社中,經過專門系統培訓的合作社理事長不多,對如何才能辦好合作社及創辦合作社的宗旨不是很清楚,怎樣規范的管理和運作方法不熟悉,如何發展和壯大合作社心里沒數,如何創造盈余實現兩次分紅的目標無把握,缺少走出去、請進來的膽識,造成合作社注冊簡單,隨意性大,運作不規范,距離國家號召興辦合作社的初衷越來越遠的現象。
3.合作社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實現盈余分配的較少。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合作社的設立、運行應該有與之相適應的一整套完善的規章制度,但部分合作社建立的制度不完善。一些合作社管理水平不夠高,經營水平低下,民主意識差,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雖健全,但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實現盈余分配少。
三、合作社發展的方向和建議
我市農民合作社目前尚處在發展的初期。如何不斷培育壯大合作社,規范合作社發展,提升合作組織管理水平,推動合作社發展再上新臺階,把農民合作社這件好事辦實、實事辦好,為我市農民合作社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推動農民合作社的進一步發展,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1.強化宣傳培訓,積極建立規范的農民合作社。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財務人員、種養大戶、龍頭企業代表、農戶代表進行階梯式培訓,幫助其及時了解現代農業發展趨勢,改變種植方式,熟悉和掌握什么是真正的合作社。在市農業局協調發展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積極發揮林業、水利、財政、科技、經貿、供銷、金融、國土、工商、稅務等部門的作用,實行多元化培育。
2.強化規范管理,積極提高農民合作社發展水平。首先規范合作社的章程和制度。要求各合作社按照農業部《農民合作社示范章程》,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規范的合作社章程。其次規范財務管理。加強合作社財務管理,獨立建帳,規范會計核算,年初向市農經站報送上年度財務和會計報表,每半年向社員公布一次財務狀況,接受市農經站的審計和監督。再次規范專業合作社運行制度。加強合作社理事長、監事長、經理、財務人員的教育培訓,加強內部運作規范,按照章程建立并嚴格執行議事、經營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收益分配、獎懲等制度。
3.強化政策扶持,積極推動農民合作社發展壯大。一是要加強責任意識。各有關部門要在市農民合作社協調發展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切實加強對發展農民合作社的指導、扶持、協調和服務,落實部門責任,強化先行先試意識,創新工作機制。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和培訓機制。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組成部分,各有關部門不僅要認識興辦農民合作社的重大意義,而且要制定出相關的扶持優惠政策和相應的管理制度,引導和幫助合作社規范運作程序。三是加大扶持力度。隨著全市專業合作社規模的迅速增長,應積極爭取銀監會的支持,加大金融信貸方面的協調力度,并增加市級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四是要加強指導服務。農業部門應切實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對農民合作社的指導,協調落實好各項扶持和優惠政策,幫助解決農民合作社創辦、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形成統一協調,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從授人以魚逐步轉為授人以漁,使合作社真正做到自負盈虧、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1]邵武市農業局2015年度農村經營管理統計報表.
[2]邵武市統計局編寫的2015年邵武統計年鑒.
[3]邵武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1990-2005年邵武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