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印發了《問責條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要深刻領會黨中央意圖,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好《問責條例》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把管黨治黨的責任擔當起來。
要充分認識學習貫徹《問責條例》的重要意義。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我們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嚴密、紀律嚴明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我們黨的力量所在。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當前,我們面臨著黨的領導弱化和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的嚴峻挑戰。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高度的責任擔當,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嚴肅問責違紀違法行為,言出必行、令出如山,使強化問責成為治國理政的鮮明特色和管黨治黨的有力武器。黨中央制定出臺《問責條例》,是全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它與《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一起,構成了以黨章為遵循、以責任為導向的制度體系。《問責條例》是對問責成功經驗的固化與升華,是對權力與責任關系的進一步廓清,是進一步落實“兩個責任”的制度保障。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中央出臺《問責條例》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問責,而是促進負責,督促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牢記“權力”更多是責任、是擔當,繃緊責任的弦,踐行自己的承諾,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真正做到一以貫之、堅守初心、終身負責。
全省各級黨組織要深刻領會黨中央意圖,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強化政治擔當,切實擔起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各級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要強化責任擔當,切實擔負起管黨治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各級領導干部既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接受《問責條例》的監督約束,又要敢于動真碰硬、真抓嚴管,充分發揮問責利器的威力。各級紀委要把貫徹執行《問責條例》貫穿于紀委監督執紀問責的全過程,同時也要把自己的職責擺進去,對紀委失職失責的更要嚴肅問責,切實把監督責任做深做細做實。要通過《問責條例》的執行,切實解決一些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不擔當、不負責等突出問題,堅決把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落到實處,把黨的紀律刻印在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心上,真正把黨章黨規黨紀的權威性、嚴肅性在全黨樹立起來。
要認真組織《問責條例》的學習宣傳教育。學習貫徹《問責條例》是當前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也是我們肩負的共同責任,必須高度重視、全面推進,切實做到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努力把學習貫徹《問責條例》工作不斷引向深入。
各級黨組織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要學深悟透,周密部署、迅速行動,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支部學習、輔導報告等形式,把《問責條例》的基本精神、主要內容傳達到每一個黨員領導干部,掀起學習貫徹《問責條例》的熱潮。要把學習貫徹《問責條例》與學習黨章、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通過有層次、有重點、有節奏的學習宣傳,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吃透《問責條例》的精髓要義。要把中央精神同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制定針對性強、便于操作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把問責事項、方式、程序等具體化,推動問責制度落地生根。
宣傳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把宣傳《問責條例》作為當前思想宣傳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綜合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問責條例》精神。主流媒體要開辟專欄,深入解讀制定實施《問責條例》的重要意義,組織開展系列訪談,及時宣傳全省黨員干部學習貫徹情況和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執紀問責情況,為《問責條例》的貫徹實施營造良好的氛圍。
要強化黨的領導。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體現在黨自身就是理想信念宗旨的堅定性;體現在治國理政就是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科學性、實踐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關乎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必須不折不扣、堅定不移,決不能有絲毫的含糊和動搖。群眾聽到黨中央為民務實的政策無不為之高興,但由于有的領導干部不擔當不盡責,致使黨的好政策得不到落實,人民群眾就沒有獲得感。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僅要聽表態,更要見行動,看是否把中央精神同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實事求是、求真務實,見諸行動、落到實處。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以強有力的問責督促責任落實,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確保中央政令暢通。
要強化主體責任。領導本身就包含著管理和監督,分工負責就要有問責。要用責任詮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政治承諾,構建起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領導帶頭抓、全黨一起抓的工作格局。要強化一把手的責任。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既要掛帥又要出征,種好責任田,誰不抓、誰抓不好,就要問誰的責。要強化“一崗雙責”。班子成員要履行好分管范圍內的管黨治黨責任,決不能當“甩手掌柜”“旁觀者”,更不能端坐城樓上觀山景,唱管黨治黨的“空城計”。要層層傳導壓力。把學習貫徹《問責條例》作為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的重要內容,納入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干部考核管理,確保一以貫之、不打折扣。
要強化制度保障。執行是最好的詮釋。貫徹執行《問責條例》,不是口若懸河說出來的,不是洋洋灑灑寫出來的,而是要真刀真槍、落細落小干出來的,決不能只是嘴上說說、紙上寫寫、墻上掛掛,濤聲依舊。當前,要嚴格按照中央要求,結合實際,準確把握問責工作的整體狀況、重點難點,進一步總結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細化完善“一案雙查”等工作機制,抓緊制定實施細則,做到于法周延、于事有效。要強化督促檢查,把《問責條例》實施情況作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的重點內容,不僅要對問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剖析,還要對問責成效進行綜合評判。要強化“監督的再監督、問責的再問責”,省紀委年終要盤點問責情況,對該問責不問責、該落實不落實、“探頭”作用沒有發揮的,要嚴肅追責,防止問責不力、制度空轉,讓《問責條例》真正從“紙面”落到“地面”。
要重視《問責條例》和《紀律處分條例》貫徹執行中的異同。中央公布的《問責條例》是第一部專門對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失職失責行為進行問責的黨內法規,與《紀律處分條例》側重點不同,但是也有密切聯系。
第一,從適用對象上,《紀律處分條例》面向全體黨員和各級黨組織;《問責條例》對象一是黨組織,二是黨組織的領導成員,重點是一把手,不是對一般黨員。
第二,從適用情形看,違反黨紀是六大紀律、85項條款規定、100多種行為。《問責條例》的問責情形有六大類,包括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維護紀律處分條例規定的六大紀律不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堅決不扎實,以及其他應當問責的失職、失責情形。這六大類,第一,很原則,原則性是它的特點之一。第二,屬于重大失職、失責情形,不是一般的。比如,維護六大紀律不力,這個地方指黨組織或系統發生違反黨的紀律的問題,情形、危害和影響都非常嚴重,才會追究責任。六大類問責情形,都與《紀律處分條例》相應條款有密切聯系。最終需要追究紀律責任的,都能在紀律處分條例中找到相應條款。比如,違反第一項問責情形黨的領導弱化,就與處分條例第53條政治紀律、第113條工作紀律密切相關。再比如,第三種問責情形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不落實,與處分條例第114條完全吻合。
第三,從問責方式看,適用的情形和處分條例有一定的對應和銜接關系。《問責條例》對黨組織的問責方式有三種,第一就是向上級黨組織檢查,第二是上級黨組織給予通報,第三是改組。處分條例對黨組織的處理,一是解散,二是改組。解散黨組織,黨員都要重新登記。問責不包括對普通黨員,因此解散沒有當作問責方式。《問責條例》對領導干部的處置有四種,前兩種是通報和誡勉。通報沒有影響期,今天通報,明天就可以對這個干部重新使用,甚至重用;誡勉不同,中央組織部制定的對黨員領導干部誡勉的規定,影響期是半年,不論談話方式,還是書面方式,半年內都不能提拔使用,不能在重要崗位上使用。第三種方式是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第四種方式是紀律處分。紀律處分是問責的一種方式,與多種問責條款、10種問責方式完全不同。以前的14種問責方式,包括批評教育、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等,只有明顯違反黨紀同時問責的才有黨紀政紀處分,個別的還要移送司法。玩忽職守達到犯罪程度了,要追究刑事責任。誡勉包括書面和談話兩種方式;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包括停職檢查、調整職務、責令辭職、降職、免職5種。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問責條例出臺,并不意味著其他問責方式就不用了,那十幾種問責方式都可以用。也就是說,要執行黨章第38條的規定,從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都是合適的方式,不一定非要問責條例規定的那幾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