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娟
什么是磨牙?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磨牙。磨牙癥是指在非生理功能狀態下咀嚼肌產生不自主的收縮,使上下牙產生彼此磨動或緊咬,使正常生理休息位中斷的現象,屬副功能運動。其可分為白天磨牙及夜磨牙,夜磨牙是一種“干磨”,即在口腔內無食物,唾液也較少的情況下,上下頜牙發生摩擦,表現為睡眠中上下牙齒研磨或叩擊,有時伴有聲音。對長期磨牙者檢查時可發現,其牙齒咬合面有異常磨損平面。夜磨牙發生率為8%—10%。
為什么會夜里磨牙?
之所以有“夜里磨牙,肚里蛔蟲爬”這種說法,是因為有人認為,寄生蟲的活動及其分泌的毒素、代謝產物會進入人體內,刺激熟睡者大腦的相應部位,引起咀嚼肌痙攣或持續收縮,反射性地引起夜磨牙。但是,目前并沒有充分證據證明二者有關,如果孩童同時伴有體質偏瘦、腸道方面的問題等,可以進行相關的寄生蟲檢查,排除寄生蟲感染。
其實,磨牙主要還是以下幾個原因導致的:
1.精神心理因素
調查發現,經常克制感情沖動的人多半有緊咬牙的習慣和磨牙癥。情緒緊張、過度疲勞、思想有壓力或白天玩得過于興奮等,往往會造成晚上不能平靜入睡,即入睡后雖然大腦皮質的大部分處于抑制狀態,但仍有一部分處于興奮狀態,致使咀嚼肌收縮而發生磨牙現象。根據在校大學生調查結果看,有81.41%的夜磨牙為間斷性的。考試復習期間夜磨牙的發生頻率明顯高于平時,這是由于這期間大腦長時間處于高度集中和緊張狀態,使人的各種情緒難以得到及時的發泄,在睡眠狀態下大腦會下意識地表現出來。
2.咬合關系不協調
在替牙期,大部分兒童由于咬合關系不協調,牙齒接觸不均勻導致上下頜牙不能很好地吻合,于是會出現一種下意識的意念,想使多數的牙齒緊密接觸。在熟睡中,這種白天的意念就會變成咀嚼肌痙攣和收縮而引發夜間磨牙。
3.遺傳因素
父母單方或雙方有夜磨牙癥的兒童,其夜磨牙的患病率明顯高于父母無夜磨牙癥的兒童。
4.睡眠姿勢
在一項對2700多名3-12歲兒童的研究中發現,俯臥位的兒童夜磨牙癥的發病率最高,其次是仰臥位、側臥位。
此外,胃腸功能紊亂、內分泌不平衡、血壓波動、缺鈣、過敏性疾病等都有可能引起夜磨牙。對于兒童來說,打鼾、夜間睡眠中醒來或哭鬧、易沖動好動、父親狂躁或抑郁、無午睡習慣也是夜磨牙癥的危險因素。
磨牙真的沒什么嗎?
很多人可能認為磨牙沒什么,平常也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那是因為磨牙癥的影響是長期累積形成的,短時間內不會有很明顯的表現。夜磨牙會影響同睡的人的休息和睡眠;會使本人的牙齒面磨損,長此以往會導致釉質磨耗,牙本質暴露,牙齒敏感,此時,牙齒可能表現為對外界酸、甜、冷、熱刺激有酸痛的感覺,嚴重時甚至導致牙神經壞死。同時由于長期承受較大的咬合力,牙周組織退化,出現牙齒松動、食物嵌塞等情況。咬合面磨損嚴重時,上下頜之間的距離減少,兩側的關節位置發生變化,引起兩側咀嚼肌疼痛或疲勞,雙側顳下頜關節彈響等癥狀。
磨牙了,怎么辦?
關于磨牙癥的治療,目前還沒有公認的能停止磨牙發生的特效治療方法。臨床上的治療主要以減輕磨牙對口頜系統造成的破壞為主,也有少數針對病因的治療,具體表現為:
1.調整精神狀態
適當安排和調整生活習慣,睡前放松精神,不看刺激性較大的電影或電視劇,避免過度疲勞。
2.調整牙齒的咬合和治療全身疾病
到專業醫生處調整咬合或者進行正畸治療,積極治療胃腸道功能障礙,消滅腸道寄生蟲等。
3.使用牙合墊
牙合墊是用塑料托膜根據個人的牙齒形態壓制而成的保護墊。睡覺時把牙合墊戴在牙冠上,可以阻止上下頜牙齒咬合面的繼續磨損,從而有效保護牙齒和關節。
4.肌肉松弛訓練
這是一種對癥治療,利用皮神經肌肉電刺激使肌肉張力減低。另外,放松坐直進行各種姿勢是身體肌肉和呼吸習慣的放松訓練,也有一定療效。
磨牙癥會對口頜系統造成慢性傷害,短時間內可能沒有癥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危害將持續累積。因此,盡早治療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