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明
走進江蘇省太湖高中,這里不僅有現代化的建筑,還有那積淀已久的厚重的教育文化。校訓石上的四個大字“求美求實”,寓意“修身治學,實事求是;明禮崇德,盡善盡美”,全面地闡釋了太湖高中的辦學追求,昭示著太高教育人的辦學方向。太高教育人凝心聚力謀教育,真心誠意求“實美”。到2017年,江蘇省太湖高中在“實美”教育引領下,逐夢前行“八十”年,逐步形成了以小班化普高教育為主體,以藝術教育、出國教育等為特色的辦學新樣態,寫就了一所農村中學的創業史。
一、大魄力,大智慧,走“實美”之路
“太湖泱泱,浸潤梓桑;學府煌煌,造福南鄉。”立足回望,省太湖高中80年發展的歷程是一部不畏艱辛的奮斗史,更是一部蕩氣回腸的發展史。
1937年,民族實業家沈瑞洲先生為報效家鄉而創辦學校前身之一的私立錫南中學,后來學校為支持抗戰停辦,戰后復校以支持建設。在沈先生務實辦學精神的感召下,太湖高中教育人始終立足一個“實”字,堅持腳踏實地辦學、實實在在育人。新中國成立后,學校前身之一的華莊中學則由私校轉公,在多年辦學過程中,逐步找到了“美育”規律,突出一個“美”字,積極鼓勵學生在新時代追求美、欣賞美、創造美。進入新世紀,兩校合并,異地新建,省太湖高中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學校沿用“求美求實”校訓,堅守“實美”教育辦學特色。可以說,太湖高中的“實美”教育辦學特色萌芽于錫南、華莊兩校初建時期,初成于兩校創建省重點高中的跨越式發展時期,最終確定于兩校合并組建太湖高級中學后的轉型時期。“實美”教育源自80年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實美”教育強調以人為本的精神內涵,在此引領下,學校堅持修身治學,實事求是,讓每一位學生實現快樂成長,并力求明禮崇德、盡善盡美,讓每一位學生實現全面成長。
近年來,緊緊圍繞高品質發展戰略主題,學校規范管理,細致調研,開拓思路,努力推進“實美”教育特色品牌項目建設。實施小班化教育,建設精品化小班,已成為太高教育人的共識和心聲。從2001年開始,學校試點小班化辦學,探索辦學新思路,2012年6月26日,《中國教育報》以《小班化:締造個性化的教育幸福》為題,用較大篇幅介紹了學校小班教育的辦學經驗。2015年,學校融合當地傳統教育文化資源,以無錫首位狀元蔣重珍命名,首創“重珍班”,實施精品化小班戰略,以優質開創特色,不斷推進精品化小班教育。我校“重珍班”憑借人數相對少、課程設置新、管理方式好、教學質量高的優勢,贏得了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在2015年、2016年高考中,“重珍班”屢創佳績,本二達線率97%以上,部分班級本二達線率100%。精品化小班(重珍班)已成為我校“實美”教育特色項目及品牌之一。在建設精品化小班的同時,學校還依托30多年的藝術教育積淀,以深化江蘇省普通高中藝術教育課程基地項目建設為契機,深入推進藝術專項教學改革,積極實踐探索“普藝融通”的藝術教育創新之路,通過“午間大合唱”、學生藝術手工課等方式,加大了藝術社團的培育、創建和發展。實踐證明,“普藝融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合作意識和審美意識,為學生終身發展、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是學校“實美”教育又一突破口、創新點。
“實美”教育凝聚了學校80年辦學的精華,反映了學校的教育觀念、價值標準、行為準則。它是學校校園文化的鮮明標識,是太湖高中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我們希望,通過堅持“實美”教育辦學理念,將學校辦成一所具有發展力、生命力的高品質學校。
二、重生本,強管理,筑“實美”之基
“文明點燃理想,湖山添輝人物。”學校堅守“實美”教育,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秉持“學生發展第一”的教育理念,以生為本,培養全面發展、充分發展、持續發展的生命個體—“實美”學生。學校根據當前發展所需和時代所需,以校訓“求美求實”為導向,積極轉變育人理念,將學生的成人、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著力點、出發點和歸宿點。
以生為本,尊重教育規律。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人的發展,“實美”教育就學生個體而言,應是“一般發展”與“特殊發展”的統一,就群體而言,應是“共同發展”與“差別發展”的統一。學生自主性的提高,個性的充分展現,才是“實美”教育真正得以體現的標志。在“實美”教育實踐過程中,學校秉承“育德、明禮”實美德育工作理念,落實“尊重、理解”實美德育工作重心,創新“自主、自為”實美德育工作模式,優化人文管理,踐行“堅毅好學”的學風,注重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努力培養“四能”新人:有感恩,能自主管理的人;會求知,能明理崇德的人;有特長,能自我發展的人;懂禮儀,能誠實守信的人。學校積極搭建“實美”德育平臺,將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向善、求真、尚美,積極營造健康、純凈、美好的育人文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和行為素養。學生志愿服務、愛心義賣等活動,已成學校“實美”德育工作的亮點。
以生為本,倡導自主管理。自主管理能力是學生最重要的、最有價值的、最具有持久效應的能力。學校把這種能力培養貫穿于學生各種自主管理的活動之中,積極構建“自主、自為”實美德育工作模式,讓學生在自主管理中學會交往,學會合作,學會做人,讓學生在自主管理中培養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學校不斷完善學生自主管理系統,以“三力”(自主認識能力、自主行動能力、自主調控能力)為實現目標,構建“三級”(校級、班級、學生個體)自主管理網絡,進一步優化“三維”(掌握、達成、創新)自主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和諧發展。學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組建“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參與學校日常管理。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歷練,學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多彩人生。
以生為本,注重能力培養。學校為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提供適宜的環境,開設各類校本課程,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以多元評價為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社團活動和科技競賽,讓學生親身實踐,并在實踐中體悟,在體悟中生成、創新。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以發展的眼光善待學生的不足,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功,以鼓勵的眼光分享學生的進步,積極提升生命成長的質量,發展學生的生命力。學校積極舉辦文化藝術節、體育運動會、科普健康節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健康成長;鼓勵學生參加舞社、蒲公英心理社、太湖文學社等文體社團,參加省市學科競賽、“金鑰匙”科技競賽等,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發展;評選文化之星、學習之星、太高之星,星星璀璨,讓每一位學生都全面發展。文明處處有,事事見精神,這是太高“實美”教育的本色。朝氣蓬勃、健康陽光、積極向上鑄就太高亮麗的風景。
“實美”教育堅持有教無類,不僅種好盆景,還建好花園。學校堅信每個生命都會開花,只是花季的早晚有別;絕不偏愛“學優生”,絕不歧視“學困生”,絕不放棄任何“問題生”,創設適合每一位學生的教育;牢固樹立“只有差異,沒有差生”的理念,尊重學生個性,培育學生特長,激發生命潛力。
三、抓課改,促教學,提“實美”之效
“參天之木,起于毫末。海納百川,虎臥龍藏。”學校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以“實美”教育理念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創新思想,深化課程建設,落實目標達成教育。
以研興教,促進課程建設。課程是一個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沒有課程觀的課程改革是沒有靈魂的改革。學校課程是為學生而存在的,滿足學生發展需求是學校課程建設的出發點、歸宿點。學生喜歡的課程才是好課程,有特色的課程才是有內涵的課程。學校堅持課程建設和課堂變革同步推進,牢固樹立正確的課程價值觀,強化“實美”課程特色建設。學校及時作了“實美”課程發展規劃,形成了基本的課程開發、實施制度,努力提升“實美”課程實施水平。近年來,學校開發了“德育類”“人文藝術類”“科學技術類”三大類課程共88門。同時,學校還以省高中藝術教育課程基地,市英語、歷史、美術等學科基地建設為抓手,嘗試實施藝術課程“掛牌上課、師生雙選”制、“普適全體、三年承包”制,優化了“普藝融通”校本課程建設。學校借助“愛心廣場”“重珍橋”“狀元榭”等景點以其豐富的太高文化內涵時刻濡染著太高學子,建構“多層次、有創新、較豐富、高質量”的“實美”課程體系。學校從課程培訓、課程教學、課程評價等方面,學校進一步完善“實美”課程開發與實施,形成了多元課程體系,滿足了學生多元選課的需要,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以學定教,優化“實美”學堂。建設“實美”學堂是學校多年的辦學理念和教育追求,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追求、突破口和著力點。“實美”作為一種學堂最優化機制的創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實現了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的融合。學校積極構建“高品質課堂”,著力打造創新課堂、和諧課堂、綠色課堂、開放課堂、共享課堂。教師銳意教改,智慧引領;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努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近年來,我校積極推進“實美”教育理念下的學堂建設,實施目標達成教育,進一步關注學生,關注活動,關注體驗,關注生活,加大學生自主性發揮和自主能力的培養,追求一種互動、高效、和諧的課堂。為了抓好備課環節,學校實施教研組組長、備課組組長負責制,提高團隊意識,協同作戰,加強教學研究,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品質。隨著“實美”學堂的深入推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以身作則,提升教師素養。培養“實美”教師是學校創新發展、提升生命質感的源動力。學校著手從思想上引領,從感情上凝聚,從能力上指導,使全體教職工在態度、氣度、厚度上豐富自己,傳承“博學仁愛”的教風,積淀人文素養,開闊教師專業視野,提升教育專業能力。為打造這樣的教師團隊,學校搭建了一系列的平臺,如太高發展論壇、優秀教師教學思想研討會、名師工作室、師徒結對等,深入地開展教師培訓活動,構建教師梯隊,提升專業素養,讓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教師擁有智慧的頭腦、良好的師德、精湛的業務。提升教師自我驅動力,實現教師自我潛能的有效激發。在教師專業發展工作中,學校積極建設“實美”教師培養機制,倡導構建“教師發展共同體”,學校成立教科研中心組,引領各級各類課題的發展規劃和研究任務,使學校教科研工作立足課改,以點帶面,引領研究。在研究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成長為某一方面學有所長、術有專攻的優秀教師。
堅持“實美”教育,學校實現了從學校特色走向高品質學校的戰略提升,在江蘇省基礎教育領域中彰顯出特有的發展優勢。“八十”年風雨兼程,“八十”年“實美”教育,成績屬于過去,辦學永無止境。學校在踐行“實美”教育的征途上,正面臨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將繼續堅守自己的辦學特色——“實美”教育,將歷史和當下對接,爭取用更大的辦學實績,來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