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招娣
寧夏中衛市海原縣回民小學 寧夏 中衛 755200
摘 要:高年級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提高階段,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可把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定位在“培養獨立閱讀能力,落實篇章訓練”上,切實提高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開展;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
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休閑活動,將可養成閱讀的習慣,將可獲得各種知識,對于陶冶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培養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時。適時施教,在學生開讀的最佳時段,教師幫助其樹立起閱讀的興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育走向成功的關鍵。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呢?
一、引導學生學會“閱讀”
聽說讀寫是語文要培養的能力,閱讀教學培養的能力是“認讀能力、理解能力、評價能力”,小學高段的閱讀教學就在語文聽說讀寫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并集中,其中二者相交部分是形成學生能力的重中之重。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才會全面,學生未來生活的閱讀能力才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才不會落伍于社會的發展。讀的目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因為只有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理解的時候,我們緊扣“聽”的目標設計的訓練、緊扣“說”的目標設計的訓練、緊扣“讀”的目標設計的訓練、緊扣“寫”的目標設計的訓練才能腳踏實地。讀可分為“朗讀、默讀、精讀、略讀”,各種讀法都有本身的奧妙之處。朗讀,可以培養人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語感能力;默讀,實際生活中常用的讀書法,有利于文章內容的理解;精讀,有利于對文章內容深層次理解,文章的遣詞造句的絕妙,語法修辭的表達效果,都源于精讀;略讀,有利于提高閱讀的效率。
二、組織合作探究形式閱讀
閱讀是閱讀主體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交流的過程,學生只有從文本中去探究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思考和感悟問題,并結合自身的知識經驗和基礎去理解文本,才能夠實現作者與讀者心靈的交流。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充分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方式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例如,在學習《小草和大樹》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請教遭訓”這一情節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針對夏洛蒂當時的心情如何、信中哪些字詞讓你感覺到心痛、如果有人看到他在寫作會怎么做怎么說、她是一個怎么樣的女孩等問題,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進行心靈的交流,因而更能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此外,小學高段閱讀教學中,要注重課后拓展環節,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讀后拓展的方式可以是寫讀后感、課后辯論、角色扮演等一般性的活動,也可以是結合生活的拓展,如組織觀看活動、調查活動、寫作活動等。總之,為了促進小學高段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探究和課后拓展三個環節著手,有效推進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發揮。
三、讓每個學生都與書交朋友,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首先,語文教師要解放思想,摒棄那些阻礙學生發展的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從封閉沉悶的繁瑣分析中走出來,徹底解放學生的頭腦、手腳,開放課堂、教材,教學向課外延伸,向社會延伸,向各種傳媒、電子網絡延伸,使之與社會發展、知識巨增相適應。其次,兒童在進學校讀書之前幾乎“讀得懂”所有“說”出來的書,對書的“聽”的興趣往往會遷移到“讀”的興趣上來。因此,語文教師一方面在課堂上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錄音機、電視等視聽媒體多讓學生“聽”書,從而誘導學生早讀書、多讀書。第三,語文教師要盡量多的向學生推薦一些中外優美的文學名著,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講《荷葉圓圓》時,我打開幻燈,出示荷花的圖面,簡介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荷花,在美麗的荷花塘的風景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優美的形象刺激著學生的情緒,影響學生的情感活動,而相應的情緒,情感。
四、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語言的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時,接觸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現力的語句、段篇,只有熟記在心,才能變成自己的財富,需要運用時才能脫口而出或涌流于筆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隨時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同時培養對好詞佳句的敏感,養成積累詞句的習慣。在我們的課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課文,對于這些課文,教師要重視創設情景,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教材中引導積累語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背誦,二是抄寫,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誦的部分,有的則是由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對于教材中安排的這些背誦、抄寫的練習,應該通過交流、檢查,使之落實,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和主動積累語言的習慣。教材中比較多地采用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抄寫自己感興趣的語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確,那就是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培養興趣,使之逐步形成習慣,據我所知,很多老師都有一些好辦法引導學生積累,如采蜜本、美詞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錯。
五、總結
總之,教師要多引導學生的閱讀內容,鼓勵學生閱讀好的書籍、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并給學生閱讀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讀書氛圍,同時要給學生松綁、減負,讓學生與書為友。在小學六年學習中使學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感與趣味的熏陶,張揚自己的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周克來.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03).
[2]蔡建蘭.任務分析理論在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6(36).
[3]王芳.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確定閱讀教學內容[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