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華
湖南郴州市第十三中學(郴州市蘇園中學)
摘 要:當前,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開展團隊合作學習,希望以此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我國最先開始進行合作學習試點的科目是小學語文。但是根據相關研究發現,目前存在比較大的問題:形式化太嚴重、忽視合作學習的內涵等。因此給實際的教學過程帶來了一定的困惑,以及麻煩。本文主要根據目前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
目前,合作學習在我國仍舊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他最初的目的是改變學生的思維方法、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通過調查研究表明,小學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最佳階段。所以,在小學階段大量推行合作學習模式,這樣能夠讓我國小學教育事業實現很大程度的推進。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發展的學習方式,而小學生對任何事物都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其思維方式和速度比較不一,一般的學習方式很容易消磨小學生以上特性,但是合作學習就可以使其特性得到很好的保留和發展。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較差,因此探討如何更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就是目前所需要研究的重點。
一、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
以前,在對小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主要依靠教師,而學生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這樣學生理解的東西比較少,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學生主動的理解和思考,使其理解能夠得到提升,這樣才能夠成為學生的知識。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合作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使得小組的成員各補所短,進而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例如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打造互相學習的良好氛圍,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二、培養人際交往能力
社會越發展,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就越明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增強了交往,形成了初步的社交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此過程促進了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學生既能"忘情"投入,又能規范、約束和指導自己的課堂行為。如果從小對學生進行團隊意識的培養,可以對其今后的學習或是未來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在進行合作學習時,一般使用的是小組學習方式,而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會有成員之間的合作。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不知不覺地學到合作的技巧以及培養了團隊意識。
三、培養創新精神
釋放小學生的創造力是當今小學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對于作為學習主體的小學生來說,教學不應當是傳道,教學必須是伴隨著喜悅與感動的探究發現過程,或是伴隨著驚異的問題解決過程。合作學習由于采用的是異質分組方式,每個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知識面寬度都不一致,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間、師生間的互相啟發、相互討論,都會將另一些同學的思維導向一個新的領域,出現一些新的視角,提出一些值得爭論的問題。如在《撈鐵牛》這一課里,在學生已理解打撈鐵牛的過程中,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拉出的基礎上,此時,教師可再回過頭來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為什么要做那些準備工作”,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了。“為什么船里裝滿泥沙?”討論的結果是,“為了鏟掉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為什么兩船栓緊、跨船搭架?”討論的結果是,“為了使船只平穩,增加浮力。”學生就是在不斷的合作探究中,體會到懷丙和尚事前的周密思考和安排,感受到他的聰明才智。同時也讓他們在這樣的合作中鍛煉了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培養競爭意識
當今社會無處不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作為勞動力再生產基礎的學校,就應該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使之成為具有較強的上進心、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合作學習將整個班級分為若干個小組,在問題的討論與解決過程中,組與組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競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競爭意識會逐漸增強。班級可以看作是社會一個小的縮影,在這個小社會中培養出的競爭意識,對學生們進入未來的大社會,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如在《烏鴉找水喝》這一課上,采用小組討論“如果沒有石子,你還能想出其他辦法也讓烏鴉喝到水嗎?”等。并且設定一定的獎勵。激發小學生的好勝心,他們會想出跟多的辦法,讓烏鴉喝到水。
五、激勵主動學習
合作學習能使學生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一些問題放手讓小組合作討論,這時的學生已主動參與了學習。在合作討論中,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得到一些結論,注意這些結論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它是學生在合作討論中得出來的。如果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教師稍加點撥,學生對方法、結論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這其中有自己的學習成果。例如教師在教學《新型玻璃》時,如果直接要求學生找出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與用途,學生的興趣肯定不濃。但是如果讓他們以“高科技產品開發公司”的一名推銷員的身份去了解新型玻璃的特點與用途,并向“展示會”的商家們去介紹,那么他們的積極性就會被提高。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教育觀念在不斷轉變,并且教育水平也在逐漸提高,而合作學習就是當前提出的一個新教學理念,而這種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中應用的最為廣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主要是為了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達到培養學生的相互合作意識;二是提高其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度,而且能夠極大發揮學生的個性,進而使教學事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為了適應我國的教育改革,需要進一步推廣合作學習模式。
參考文獻:
[1]李玲.談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作文成功之路,2013(11).
[2]張永鋒.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