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瑜



摘要:電腦繪畫是信息技術和傳統繪畫相整合的產物,深受小學生的喜愛。電腦繪畫教學的難點是激發學生的思維:通過“看”,讓學生掌握繪畫軟件的操作,激發電腦繪畫創作的靈感;通過“說”,讓學生理清電腦繪畫的思路,認識作品中的閃光點和不足處;通過“展”,讓學生分享電腦繪畫的樂趣,增強創作的自信。
關鍵詞:電腦繪畫;信息技術;觀察力;語言表達
“畫圖”是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簡稱“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信息技術電腦繪畫模塊教學中使用的軟件,也是Windows系統自帶的一款電腦繪畫軟件,軟件的易得性與其操作的便捷性讓它成為學生電腦繪畫的好幫手、好工具。如何讓學生用好“畫圖”軟件,啟發學生的創造力,使他們在電腦繪畫這塊空地上,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創新,大膽想象,大膽創作,成為我們一線教師努力探尋的方向。
一、“看”—電腦繪畫教學中觀察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課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許多操作必須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才能掌握。對于低年級剛剛接觸電腦繪畫的學生來說,一開始就讓他們創作作品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因此,“看”在電腦繪畫教學初期尤為重要。
1.“看”操作,掌握“畫圖”工具的奧秘
在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信息技術第20課《畫線》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出示“—、~”兩種線條。
師:同學們,老師利用直線工具和曲線工具畫了這兩種線條,它們是怎么畫出來的呢?你能自己動手試一試嗎?
學生自主嘗試,很快地畫出直線和曲線。
此時,教師繼續出示拓展練習,要求學生選擇一幅例圖畫一畫(如圖1)。
很顯然這是對“曲線”工具的拓展使用,然而學生通過嘗試很難發現曲線工具的這一隱藏技巧,這時就需要通過教師的示范和學生的“看”來完成技能的傳授。
對于教師來說,讓學生迅速地掌握一種繪畫軟件,除了必要的介紹軟件外,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觀察教師的示范操作,然后進行模仿。學生只有通過細心的觀察與練習后,才能更好地挖掘畫圖工具的奧秘,得心應手地使用軟件中的各種工具進行電腦繪畫創作。
2.“看”佳作,激發“畫圖”創作的靈感
在電腦繪畫創作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優秀電腦繪畫作品,在欣賞的過程中,尋找作品中的圖形元素、所用到的畫圖工具;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作品中的主題元素、結構及用到的技巧,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到電腦繪畫作品所描繪的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畫圖”創作的欲望。
例如,在教學《畫多邊形》一課后,要求學生利用多邊形工具與其他工具組合,創作出一些新的圖案。在創作前,教師出示例圖(如圖2),要求學生看看這些圖案中你最喜歡哪一個,這個圖案包含哪些圖形,要用什么工具,從這個圖案,你能擴展想象出哪些其他的圖案。
通過生動的感官刺激與聯想,學生的創作欲望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風箏”“照相機”“城堡”“花籃”……各種鮮活的圖案在孩子們電腦上一一呈現。
電腦繪畫教學中“看”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觀察力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觀察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
二、“說”—電腦繪畫教學中語言工具的運用
“說”是指在電腦繪畫主題創作前,學生講述自己的設想、構思,或在作品完成后,闡述畫圖作品的創意與技巧。電腦繪畫教學中的“說”能幫助教師運用語言工具啟迪思維,激發學生創作欲望,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1.畫前“說”
說創作內容。電腦繪畫教學的難點就是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根據一個圖形或一個主題自由想象。“說”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師在運用多種媒體手段給學生許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想象,并采用個別說、互相說、小組說、全班說等多種形式說說自己想畫的內容。
說操作步驟。學生在通過想象與交流明確自己想畫的內容后,再說一說操作步驟,先畫什么,再畫什么,主要用到什么工具,這樣完成的作品成功率將更高。
例如,在《畫方形和圓形》一課的教學中,出示半成品—小明房間內部圖(如圖3)。
師:可以在小明的房間里添上些什么?用什么工具畫?
生:畫張床,用矩形工具。
生:用橢圓工具在墻上畫個鐘。
生:畫張桌子,再畫個電視機……
案例中提供的半成品“小明的房間”,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根線條,組成的卻是一個透視圖。選哪些圖形來畫?畫在什么地方?畫多大?都是要動動腦筋,做一番探究的。
2.畫后“說”
畫后說是指學生在完成電腦繪畫后,說一說作品的創作意圖、創作時用到的主要技巧、作品中最得意之處,從而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作品,也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作品。
說自己作品。針對電腦繪畫作品,向老師和同學介紹一下創作的內容、想表達的主題思想,說一說作品的得意之處,說一說在創作中的遺憾,為進一步創作奠定基礎。
說別人作品。對于電腦繪畫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說別人的作品既能讓學生加深對電腦繪畫創作的理解,也能使學生發現全新的角度,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例如,在教學《復制與粘貼圖形》一課后,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素材結合其他畫圖工具創作《美麗的水底世界》主題圖(如圖4)。
在作品創作后,教師選擇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要求學生圍繞作品說一說。
自己說:我利用復制粘貼命令,變出了很多的烏龜、水草和魚,現在水底世界熱鬧極了……
別人說:①從作品中看出復制粘貼操作掌握得很熟練。②用曲線工具畫出了波浪,使畫面充滿動感。③烏龜是吃水草和魚蝦的,太多了不好。④復制粘貼的時候,還可以改變一下素材的大小和顏色。⑤復制粘貼得太多了,看上去有點亂。
教師總結:是的,復制粘貼能很方便地把同一個圖形變成很多個,在復制粘貼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調整圖形的大小,給圖形填充新的顏色。當然,還要注意“適度”,過多的圖形會使畫面變得雜亂。
電腦繪畫教學中的“說”,很好地幫助教師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了作品中的閃光點和不足處,既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展”—電腦繪畫教學中分享的樂趣
“展”就是把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每次電腦繪畫教學結束,學生的作品一幅幅產生,如何更好地保存并展示學生的作品,我們嘗試了許多。
1.作業提交,為電腦繪畫安個“家”
學校的電腦教室大多會安裝教學廣播軟件,而這些軟件都帶有“作業提交”功能。學校使用的是《極域電子教室》,學生利用“作業提交”功能,能將自己的作品統一提交到教師機的指定文件夾內。每節課后,教師均要求學生提交電腦繪畫作品,讓學生的每一次作品都能很好地保存下來,從而完整地記錄學生學習電腦繪畫的歷程,形成電子檔案袋。當學期結束時,學生們可在教師的共享文件夾中瀏覽自己的或同學的作品,回味電腦繪畫的樂趣,感受自己的點滴成長。
2.打印作品,把電腦繪畫“拿”出來
每次電腦繪畫教學后,我們總能在學生的作品中發現一些優秀的電腦繪畫,學生們特別渴望把這些作品從電腦中“拿”出來。為此,我在教師機上安裝了一臺彩色打印機,通過交流展示,共同評選出優秀的電腦繪畫作品打印出來,讓學生帶回家。課間時,學生們圍在一起欣賞打印出來的作品;放學后,學生向爸爸媽媽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的喜悅油然而生,學生電腦繪畫的興趣日趨濃厚,想象創作的熱情更加高漲。
3.多元平臺,將優秀作品“展”一“展”
學生的電腦繪畫作品,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每個人的感覺不同。教師應珍愛童真,尋找每一件作品的閃光點,為優秀作品提供多元的展示平臺。
學校的櫥窗、走廊、校報校刊,均是學生電腦繪畫作品展示的良好平臺,教師還可以專門在學校網站上開設一個專題,展示學生的電腦繪畫作品,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樣既方便了教師更清楚地了解學生每一個階段的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與家長分享學生的每一點進步,也能讓學生揚起自信的風帆。
電腦繪畫是小學生電腦的啟蒙教育,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繪畫的方法,創作一幅比較完整的作品,而且還要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電腦繪畫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在不斷尋求規律的同時,為每個學生提供屬于自己的天地,讓其放飛電腦繪畫的個性之夢。
【參考文獻】
[1]汪勇.windows軟件與小學生電腦繪畫[J].中小學電教,2014(09):75-77.
[2]裴娟.小學信息技術初級繪畫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J].中小學電教,2014(04):77.
[3]倪穎峰.在電腦繪畫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探究[J].新課程學習,2013(0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