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正面臨日益嚴重的細菌耐藥性問題。一項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期刊上的新研究顯示,抗生素如果有足夠的作用力穿透細菌細胞,就仍可殺死耐藥性細菌,這一發現有助于未來開發出更有效的抗生素。
抗生素一般指的是用于預防和治療細菌感染的藥物。抗生素耐藥性主要指細菌對治療它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進而演化為耐藥菌。這些耐藥菌可能感染人類和動物,與不耐藥的細菌相比會變得更難治療。
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領銜的研究團隊利用高靈敏度的儀器深入分析了不同抗生素與耐藥細菌和非耐藥性細菌“對壘”的狀況。
研究人員解釋說,抗生素就像“鑰匙”,能打開細菌細胞表面的“鎖”并施加作用力,然而細菌一旦產生耐藥性,就等于換了一把“鎖”,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就不好用了。但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仍有部分抗生素擁有足夠“強力”,能夠殺死耐藥菌。
研究人員指出,不同抗生素對普通細菌施加的作用力基本類似,但如果遇到耐藥菌,不同抗生素的作用力差別就很大。其中,強力抗生素奧利萬星產生的作用力能在耐藥菌細胞表面“撕開很多洞,并將其瓦解”。
研究人員發現,奧利萬星的分子容易聚合成分子簇,當兩個分子簇“鉆進”細菌表面時,它們“推開彼此”的作用力可以“撕破”細菌表面進而殺死細菌。讓人意外的還有細菌表面的環境本身就有助于分子簇形成,使這類抗生素更有效。
研究人員基于觀察結果建立了一個詳細的數學模型,描述了抗生素如何在細菌細胞表面發生作用。這個模型未來可以用于篩選新的抗生素,以便找到能“暴力”殺死耐藥菌的新藥物。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研究成果不但有助于新抗生素的研發,應對耐藥性問題,同時也可用于改進當前的常用抗生素,如奧利萬星就是從另一種抗生素改良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