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
四川音樂學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 要:研究藝術類高校輔導員的引導作用,旨在從當前藝校輔導員工作中常見問題入手,找到優化工作模式、提升引導作用成效的途徑。本文以四川音樂學院為例,通過分析輔導員工作現狀闡釋了常見問題,并就輔導員發揮引導作用的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藝術類高校;輔導員;引導作用
與專業課教師不同,高校輔導員需要同時充當教育者與管理者,并且其教育與管理涉及的遠遠超出一門單純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范圍。特別是在藝術類高校中,輔導員更加需要在外部環境日益復雜、多元化思想深刻影響校園內外的大背景下承擔起引導藝術類專業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責大任。
一、藝術類高校輔導員工作現狀——以四川音樂學院為例
四川音樂學院作為老牌藝術類高校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既已成立,延續至今已成為國內六大知名藝術類院校之一。響應國家加強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號召,四川音樂學院在新世紀連續三年擴大了輔導員的招錄工作,不僅使校園內輔導員的絕對數量迅速增加,也讓輔導員隊伍中高學歷人才的比例有了長足提高。
輔導員隊伍的充實壯大讓學院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更加全面細致,不僅在維護校園秩序、規范大學生學習和生活方面更為系統,也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服務水平諸多方面得到了更好的促進與提高。正因有了輔導員的辛苦付出,四川音樂學院多年來不斷為國家輸送著優秀的藝術類高等教育人才,為社會和民眾的藝術生活提供著杰出的服務。
二、藝術類高校輔導員工作存在問題——以四川音樂學院為例
輔導員機制有待統一、完善。具體表現之一在于輔導員所帶大學生數量從零到上百名不等,造成同樣崗位工作承擔工作壓力差異過大。表現二,在學校既定的輔導員工作條例中有規定為每個班級應配備兼職班主任一名與輔導員共同開展大學生的輔導工作。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些院系確實按照條例規定執行,但有些院系則僅僅安排了輔導員負全責。缺乏統一性和完善性的輔導員工作機制不僅難以體現多勞多得、按勞付酬的激勵原則,制約了輔導員在其引導工作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混亂的輔導員機制也易造成這一關鍵崗位從業者對自身的定位失當。例如不少輔導員無法將工作重心維持在引導和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軌道上,而是逐步被動地陷入更加瑣碎的日常事務的不良循環中難以自撥。這樣的定位失當既不能切實體現出輔導員引導作用的真實價值,又會使輔導員的工作流于形式、滿足于表面現象。
另一方面,隨著學校新院區的擴大與新增專業數量的增加,學生人數與輔導員數量間的比例差距不斷加深,輔導員工作壓力持續增長。時下的四川音樂學院的輔導員彼此間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經常只能在輔導員大會這類場所偶爾見面寒暄,即使是曾經為方便輔導員溝通而建的QQ群也逐步簡化成為文件傳輸工具。這就造成輔導員之間非常缺乏知識與經驗的促進和發展,形成了事實上的固步自封,給輔導員強化自身工作的引導作用造成了不少負面影響。
三、藝術類高校輔導員發揮引導作用的策略
(一)在輔導員工作機制設置上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
面對思維活躍但更易受到外部環境干擾的藝術類高校學生,輔導員的引導作用需要提升到戰略高度,即從培育和鞏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宏觀層面著手,而不能過于局限在日常生活瑣事的羈絆中影響輔導員引導作用的實現。
基于此,在輔導員工作機制設置上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就顯得十分必要。比如應當盡量將輔導員工作內容細化、量化,根據這一量化指標分析和制定出輔導員對應學生數量的統一標準;再根據量化結果計算權重,與輔導員工作績效與薪酬待遇掛鉤,使輔導員工作與其勞動所得更加公開、透明,進一步激發出輔導員的積極性。
其次,應當讓信息技術全面融入輔導員工作。例如在加強輔導員之間的溝通時,校方應當嘗試設置定期線上交流機制,比如視頻連線、三方通話等。線上交流能夠節省往返路途的時間,實現實時、現場的溝通。
(二)持續學習、正確定位,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強化引導作用
輔導員應當有意識地加強自我學習,無論是教育部關于高校輔導員的文件還是與輔導工作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專業知識和技能都需要廣泛涉獵,從而端正心態、給予輔導員重要的引導作用以正確定位。同時,持續學習也是在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強化引導作用,這不僅是對輔導員個人的職業生涯拓展廣度與深度極大助力,也是順應素質教育改革大方向的應勢之舉。
(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技術的先進性提高引導工作的成效性
要使輔導員通過言傳身教實現將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引導到社會主流方向上,除了以人為本、采取生活化策略走進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外,還可以借助技術的先進性簡化環節、提升效率。事實上,信息時代下高校學子早已習慣了網絡化、信息化的交流方式,輔導員需要充分認識并主動參與其中,才能更好地捕捉到引導學生思想意識的契機,提高引導工作的成效性。
比如在輔導員工作中更多利用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即時通訊技術就是不錯的嘗試。這類突破了時空限制的技術既能實現一對多的廣而告之目的,又能在一對一私聊環境下保護溝通雙方的隱私性,提高學生的接受與認同度。
四、結束語
藝術類高校輔導員需要深入了解本崗位引導作用的性質與內涵,并全面掌握藝術類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價值與意義,遵循與時俱進、與人為本的教育和管理原則,不斷優化和創新輔導員的引導工作。這不僅是藝術類高校輔導員在新時期提升工作效能、拓展職業生涯的重要舉措,更是高校素質教育改革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遲沂軍,潘國廷.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實現機制探討[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20.
[2]杜亮.論手機媒體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的可行性與重要意義[J].文教資料,2012(12):181-184.
[3]韓爭艷.論心理咨詢技巧在輔導員談心工作中的啟發和作用[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