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艷
摘 要: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是推動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習中的問題進行探索,進而理解運用知識,調動學生主觀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學習形式。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充分掌握探究性學習的特點,精心運用,對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大有裨益。
關鍵詞:歷史;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不僅應在研究(探究)型課程中采用,而且應引入各類課程的教學中。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習中的問題進行探索,進而理解運用知識,調動學生主觀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學習形式。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充分掌握探究性學習的特點,精心運用,對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大有裨益!
一、探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
讀史使人明智,即歷史知識和歷史經驗,可以豐富人們的思想,陶冶情操,拓展視野,增添人們以古攬今,鑒往知來,認識現實的智慧和能力。探究性學習不以理解前人發現的知識為主要目標,而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為目的,它是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可以圍繞某一主題,也可以圍繞某一專題主動的搜集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學生的探索特別是實踐性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人認為,歷史是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是前人考證記錄下來的,不宜運用探究性學習,也無法探究,更無法創新。其實不然,探究并非對課本知識一味的考證,而是對教師就教材中的知識提出的有關問題分析探索,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而解決問題。
二、學生是探究性學習的主體
在探究性學習的活動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在一定的范圍內研究問題。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幫助者,在師生的交互過程中,學生完成學習內容的選擇、組織和編排。從實踐來看,學生的這些活動可以有多種形式,然而不管是何種類型的活動,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的主題作用都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以學生為主體,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探究性教學的作用在于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從傳統的課堂上單純的接受轉變為主動的探究,這對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探究性教學,應把握探究性教學的以幾個特點:
1.問題性。探究性學習,以問題組織課程,教師圍繞問題提供相關信息,學生圍繞問題閱讀教材,收集資料,展開討論。
教師設計的問題要集中,新穎有價值。教材中不是什么事情什么問題都需要探究。歷史的時間、地點、人物無須探究。問題的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就有多大。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必須進行深入的思考或者與同學合作,才能得出問題的答案。教師必須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設計出有一定空間的問題。設計要把問題落在學生最近的發展區。太難或者太易都沒有發展價值。
2.探究性。探究性教學中,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尋求。帶著問題去探索,探究中解決問題,探究中發現知識的聯系,探究中有創新和突破。
3.開放性。探究性學習可以是歷史學科內的學習,也可以是跨學科的學習,即使是歷史學科內的問題,也可以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多角度的展開學習,這也是探索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
4.主體性。探究性學習以個人學習,小組結合為主要形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它注重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因而,學生的主體性可以在這類學習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很大幫助。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時間留給學生,而不是教師自己過多的占用時間獨自表演,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這個教師的教學觀,探究式教學決定了作為主體的學生,必須有充分的學習時間。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自由支配學習時間,是學生個性發展的條件,他所說的自由支配時間,其實就是這種自主學習的時間。
新課程下,歷史課程的人文色彩越來越濃,強調個性是現代化社會的標志,因此,教師必須發展學生的個性。以前教師在課堂上以自己和書本為中心,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的能動性沒能很好的體現出來。探究性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表演。教學“商鞅變法”一節時,“商鞅變法”是體現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而進行的社會變革。學生對變法的內容、性質、意義,難以理解清楚。我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思考,同時指導學生編寫“商鞅變法”課本劇,讓學生自己排練,在課堂上表演。通過活動,學生的對“商鞅變法”的來龍去脈理解透徹。講春秋戰國歷史時,組織“春秋戰國”成語比賽,歷史故事大賽,這些活動,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語言文字的組織表達能力,激發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個性特色。初中生年齡一般在13~16歲左右,現代社會的物質條件和文化條件促成了他們智力的早熟。初中生的智力發展突出表現在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發展。他們對具有故事情節及具體形象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感興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觀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對此作全面的分析還有一定的困難。同時,隨著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他們從各種媒體獲取的信息和知識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新,自發的探索求知欲已經相當強烈。
探究性學習增強了學生獲得新知識的欲望,掌握了必要的獲得知識的技能。課堂上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課堂成了學生研究問題,探究問題的陣地,也成了學生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戰場。只要教師把握探究性學習的特點,積極運用,精心組織,定能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