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樹榮
摘 要:優化初中語文作業設計,能夠努力實現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讓作業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一座橋梁,從而優化語文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關鍵詞:優化;作業設計
一、優化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意義
作業是課堂教學極為有用的輔助措施,它是教與學的重要一環,通過完成作業,學生能鞏固上課所學知識;通過批改作業,教師能進一步了解學生對上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為調整下一步教學策略提供依據。傳統的作業設計策略往往是教師指定現成的練習冊習題,學生自答,對照答案修改,教師批閱,發現問題,集中評講;作業模式單一,數量統一,層次劃一,全班甚至全年級都做相同的作業。但是,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這些作業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因為通過這些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識;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和年齡的增長,對生活有了自己更獨特的感悟。這樣的作業一方面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個體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適合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的發展,同時有可能使學生對千篇一律的作業形式產生厭倦。所以,認真研究作業的設計策略,布置出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發展需要的作業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樣才能布置出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發展需要的作業呢?
二、優化初中語文作業設計之策略
我認為在語文作業中也應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新課程下的語文作業改革做一點嘗試。
(一)選擇性個人作業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作業應該注意量力性和差異性。所謂“量力性”是指教師為學業程度不同、興趣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作業,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時間來選擇當天完成的作業。另外初中學生渴望獨立自主性更強些,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盡可能做好預設,提供多樣化選擇,學生寫語文作業的積極性會被調動起來,他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作業,不管是學困生還是學優生都有話可寫,做到一練一得。而且學生會覺得這樣的作業富有趣味性,有利于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從作業的形式來說,可以采取“星級作業”和“必做+選做”等形式。
“星級作業”是將作業按照難度劃分成不同等級,學生可自選一項或多項作業來做,評分也是根據等級和完成的質量而定。
如《醉翁亭記》的作業布置如下:
一星級:按課文格式抄寫一遍,并背誦。
二星級: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作者筆下山間朝暮變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并談談你的感受。
三星級:朗讀補充資料《岳陽樓記》,指出它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星級作業”的形式也是靈活的,不必每次都設置三個等級,星級作業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權,給了學生更大的展示空間,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如果有某些重要的技能或知識點要求全體同學都要掌握,那么還可以采取“必做+選做”的布置形式。這不僅能保證全體學生落實教學要求,又能讓學優生或者有特殊興趣的學生有發揮和表現的空間。
(二)探究性集體作業
所謂探究,就其本意來說,是探討和研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毙抡n程理念更是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以現行教材或學生對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或合作討論為學習的形式,運用探究式的科學學習方法,來促進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挖掘自身的創造潛能,開發自身的多元智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真正成為個性健全發展的人。
作為語文老師,都能認識到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而語文能力差的學生往往缺乏閱讀的興趣,這時如果設計一些研究性作業,或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結合初中學生實際情況,我認為初中探究性作業的教學策略如下:
1.從選題入手。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而不是科學研究活動。所以確定探究性作業要堅持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著眼于學科知識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首先,探究性作業要注意了解學生的關注點和興趣點,開展活動時除了緊扣語文學科的問題設計外,還可以事先對學生進行調查統計,以便了解學生的認知興趣和探究熱點,確定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探究課題。其次,每學期還可以留一定時間讓學生“自由探究”,由學生自主選擇探究課題。再次,教師提供一定的選擇范圍或若干參考題型,幫助學生拓展思路。如學習了《北京胡同》、后組織學生探究“北京、上?;蚴亲约旱募亦l還有什么其他的特色”并形成作品進行交流。
2.從組織形式上落實。探究性學習不同于班級授課制的學習,它更開放、更靈活。采用“獨立——合作”相結合的組織形式是一種收益很大的教學策略。探究性作業過程既需要學生獨立地思考探索問題,同時也需要伙伴之間的合作學習。如在教學《宋詞》這一單元,結合課本上的綜合學習,學生自由組合,為自己喜歡的宋詞選配音樂和圖畫,讓學生嘗試著用音樂和圖畫來詮釋自己對詩詞的理解。這樣合作、探究的活動,學生熱情高漲,不僅使語文與音樂、美術學科之間架上了溝通之橋,更是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從指導方面加強。探究性作業強調學生的自主嘗試性,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探究作業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探究活動的互為作用的組成部分,學生是探究活動的創造者和主體,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創造者,師生是共同開展探究活動的新型伙伴關系。如在學習完“世間百態”這個單元后,開展了一個“百態人生”的演講會,學生充分發表了自己對世間人性、人生的看法。由于處于初中階段的年齡,有些看法較膚淺甚至很偏激,此時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一旁細致耐心地指導和引導。
4.從評價給予肯定。探究作業的評價同一般的學習評價相比,它更注重對學生參與情況的評價,注重對學生作業過程的評價,注重對學生學力發展的持續情況的評價。因此,“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指導思想。每個學生的能力及智力都是各不相同的,反映出來的作業也肯定參差不齊。
探究作業是學生學習的嘗試,我們更注重的是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努力情況,著眼于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