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明
隨著政治經濟的深層次體制改革,我國企業的改革改制工作也在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是國家政權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搞好國有企業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又是重大的政治問題。為此,要及時掌握我國現代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的現狀、摸清現代企業中黨務工作者隊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的建設水平,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作風好、業務精的高素質復合型黨務工作者隊伍。
一、新形勢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范圍界定模糊,國有企業黨組織難以發揮其應有作用。一直以來,國有企業黨組織構建企業領導體制的著眼點往往在如何處理好黨政關系上兜圈子。建國后企業的領導體制先后經歷了“一長制”(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黨委一元化領導——廠長負責制)的變遷。但無論怎么變,在企業的領導體制中一直存在著黨政兩套班子并存的“板塊式”的組織結構,理順黨政關系、擺正“中心”、“核心”始終是困擾企業的一大難題。出現上述狀況的原因不是國有企業黨組織不想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也不是在現代企業治理結構下不能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而是要在“圍繞中心”的基礎上,探索出在現代企業制度下能使黨組織正真切實有效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體制機制、方式方法,使黨建工作于企業經營管理有機融合起來,正真做到進入“融入中心進入管理”,做到“有位又有為”、“有為又有威”。
二、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對策思考
(一)現代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企業對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不夠重視,保障機制不健全
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國有企業黨的建設重要性,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歷來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作為國有企業,其中心工作是生產經營,提高經濟效益和追求利潤最大化,這是企業最基本的自然屬性,要實現這一自然屬性,關鍵在人。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因素,進而創造最佳經濟效益。對于國有企業,除了經濟指標,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企業黨委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企業各項工作中去,推動和保證企業的發展戰略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為經濟工作各項指標、任務的完成保駕護航。
(二)黨務工作者政治素養尚需提高
部分黨務工作者理論根基不深,政治素養不高,對政治理論的學習缺乏系統性;有些黨務干部事業心責任心不強,不注重理論的更新學習,只是吃老本、擺樣子,對理論照抄照搬,不注重對新時期的企業黨務工作做深入探索;還有一部分黨務工作者在處理企業黨務工作時紙上談兵,空有理論,不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因地制宜的方法。因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反映出目前企業的黨務工作者的政治素養跟不上目前企業的發展需要,亟待提高。
(三)黨務工作者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整體不高
很多企業黨務工作崗位不設專職人員,大部分是處于兼職,因此黨務工作者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整體不高,由于大量被考核的工作內容占據了時間和精力,致使兼職的黨務工作人員沒有經歷抓好黨務工作;一些黨務干部缺乏復合型的知識和能力,知識面窄,管理能力低,思想上因循守舊,黨務政務工作不能有效結合;在業務知識方面,一些黨務工作者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不精通,不熟悉,工作中找不準方向,握不住重點,不能對企業員工給予正確的指導,也缺乏號召力、感召力,這些都源于企業中黨務工作者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不高。
(四)黨務工作者的管理水平仍需提升
一些企業黨務工作者不注意研究新時期黨員管理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會管理,不知管什么,如何去管;還有一些黨務干部從嚴治黨的意識不強,認為黨務管理可有可無,不愿意管;也有一部分黨務干部怕被打擊報復,怕得罪人而不敢管。這些都表現出當前企業黨務工作者的管理水平仍需提升。完善領導體制,明確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的范圍和邊界。
我們認為,應在黨章或有關文件中明確規定黨組織在企業中處于“政治領導地位”;并盡快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企業黨組織工作條例》,對企業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內容、途徑,落實黨管干部原則的方式方法和途徑,實施保證監督的責權、方法、手段等作出具體的規定;地方黨委及其有關職能部門要幫助、指導、督促、檢查企業黨組織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以促進和推動企業黨組織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方向邁進。必須全面貫徹“三句話”的方針。國有企業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和完善廠長(經理)負責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是多年來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領導體制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
因此,原有企業體制下的那種直接參與決策的形式就必須改變,變直接參與為滲透式參與。黨組織參與決策的主要載體,應由黨政聯席會轉向董事會。根據《企業法》和《公司法》的有關規定,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的范圍包括:生產經營計劃和財務預算;工資調整方案和紅利分配方案;高級管理人員的考核和企業黨群干部的任免及其他管理人員的培訓、教育、考察、監督等。在實踐中一般應是方向性、全局性、長遠性的年度計劃改革方案,機構設置、工資調整方案,資金分配和使用方案及對公司主要管理干部的選聘等。在這些問題上黨組織必須參與,以便增強企業黨組織參與決策的有效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