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互聯網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互聯網信息科技已經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金融行業也興起了一股互聯網金融風潮,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政府也逐漸注意到了這一新興產業的價值,在2015年的政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將全國上下共同推動互聯網信息技術與現代產業的結合,而農業也是“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重要部分之一。
關鍵詞:互聯網科技;“互聯網+”;農業;新業態
中圖分類號: F724.6;F32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8.001
“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是通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與農業的跨領域結合,是傳統農業金融模式的創新,打造了互聯網平臺上新興農村經濟發展模式以及現代化的新農產品,創造了屬于農業金融的新業態。
1 “互聯網+”下的農業現狀
1.1 農業現代化現狀
優越的物質條件與基礎技術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前提,而農業則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石,但因小型農戶過多,使農業生產短時間難以徹底改變傳統發展模式,嚴重影響了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進程。
由于“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的施行,在互聯網這一優勢條件下,農業逐漸分工專業化、成本降低化、人員組織化, 同時還增加了農業發展,讓農業變得便利化、智能化、物聯化,因此互聯網信息科技和現代化農業的這一產業模式的改革創新與跨領域結合必定是我國農村發展歷史上不可磨滅的一筆。
1.2 農業信息智能化
隨著農村淘寶等新農村建設項目的興起,互聯網的信息多元化使得農戶對農業生產、經營等更加科學化、專業化,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建立了信息智能化農業技術體制以及農村信息化服務體制。
自從國家實行新一代“四化同步”,即信息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同步發展以來,從互聯網的流行趨勢看,全社會都形成了高度重視應用信息智能化的氛圍。
與此同時“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開啟了農產品的另一種流通方式,改革了農業生產標準化舊貌,完善了農業產業新形態。
1.3 農業科技標準化
“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的信息化模式之下,農戶能通過互聯網學習了解更加科學化的農業技術,也能通過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快速銷售農產品,確保了農產物增收以及農戶收入的穩定性。同時還能依靠互聯網管理各種農業資源、農業病蟲災害、自然災害的防控措施;監控畜牧養殖、漁業養殖具體情況;也可在農業科技平臺支持,將農業專家、農業技術人員、農業科研人員集合起來,建立專家技術體系,下鄉培訓農業技術知識,培育農業技術人才。
2 “互聯網+”農業行動發展前景
2.1 “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基礎
利用“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推動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進程,就必須加強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從而使互聯網在各大農村地區大范圍覆蓋和使用。政府必須積極推進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考慮是否對農村互聯網的設施建設投入資金。政府應溝通網絡運營商,給予農村地區網絡用戶價格上的優惠。
2.2 “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政策
根據國家發布的“互聯網+”行動的目標,到2020年底要實現農業農村歷史數據、歷史資料的數據化、數據采集的自動化、數據使用的智能化、數據工程的便捷化,同時還列出了11個重點領域,主要包括支持農業生產智能化、實現農業資源環境精準監測、開展農業資源災害預測等。
2012年以來,我國陸續出臺了多項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政策,強調必須要加速推進食品安全電子追溯系統的建設,建立一個統一的追溯手段和農業技術平臺,從而提高追溯體系的有效性與便捷性,到2017年已發展到趨于完整的系統。
同時發展現代化農業,就必須要發展優質、高產、生態、安全、高效的農業,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從而進行精準的控制,實現現代化農業的生產標準化、運行規模化、管理職能化、經營集約化。
國務院也在《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培育多樣化農業互聯網管理服務模式,完善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其中著重指出了,要實現農副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
2.3 “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前景
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發展平臺,既能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促進農產品的生產發展,又能夠提高農村生產要素配置,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且在互聯網的推廣之下,先進的管理經營模式與農業科技技術得到提高,從而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進程,同時互聯網的信息化、智能化又能廣泛的普及農業市場營銷、農業經營管理、農業科技等必備的技能以及知識,加強農戶的整體專業素質,使農戶變得組織化、分工化,更進一步地推動農村經濟的高速發展。
3結語
在網絡高速發展的當下,“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的產生、推廣、發展都在一步步的進行,同時在“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的作用之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有了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