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甘泉
紡織節上有驚喜,多的是“布”知道的事
□ 文/本刊記者 甘泉
2017年4月26~27日,由中國—東盟中小企業貿易促進平臺(CASTPP)主辦的中國—東盟紡織服裝發展研討會暨東盟旅游購物節(以下簡稱“紡織節”)在中國蘇州盛澤東方紡織城(以下簡稱“東紡城”)舉辦。超過100名東盟國家的紡織業專家以及東盟紡織企業代表東盟客商參加了此次紡織節。
盡管活動只有短短兩天,卻為中國與東盟的紡織業合作發展埋下了長久的伏筆。那么,此次紡織節上,東盟客商得到了什么?中國企業又有哪些收獲?他們眼中的紡織節又是什么樣的?我們不妨聽聽這些遠方的客人怎么說。
2016年,亞洲地區依然是中國面料出口的主要市場,中國對東盟出口168.9億美元,增長2.5%。重點出口商品中,紗線、面料的出口數量均保持增長。究其根本,是因為東盟國家生產能力以及技術條件的差異,導致東盟國家對技術含量高的紡織品、布料、輔料和服裝的需求依舊強勁。從整體來看,盡管目前東盟國家的紡織服裝制造業有了較快發展,但是大部分面料仍需從中國進口,這就給中國—東盟企業合作留下了空間。
而此次紡織節舉辦無疑是為這些面料需求依靠進口的東盟國家來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紡織面料供應鏈”。其舉辦地東紡城以“劃行歸市”理念進行規劃,其一期項目占地5.2萬平方米,其中1800間商鋪分設服裝面料交易、蠶絲精品展貿、高級定制、家紡箱包面料、里料、輔料區以及品牌展貿區等功能分區,為東盟國家紡織業日益龐大的面料需求提供更多選擇,滿足不同東盟國家紡織業的不同需求。
“這里簡直就是紡織業的‘聚寶盆’,對紡織從業者來說,這里對我們的誘惑力不亞于女人來到了Shopping Mall(商場)。”泰國紡織協會董事會委員Thamonwan Virodchaiyan說,“這次盛會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這次我來到盛澤東方紡織城,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紡織面料和紡織花樣。”在東紡城的采購市場上,琳瑯滿目的面料讓她眼花繚亂,愛不釋手。“我們可以仔細對比,選擇品質更好,價格更適宜的紡織產品,這能讓公司的生產成本降低不少。對于泰國,對于東盟而言,這里潛在的機會非常多,希望我們能利用這次的盛會把這些潛力發揮到最大。”
對此,來自柬埔寨的客商Tam Kwok Hee也深有同感。據他介紹,柬埔寨制衣業雖然處于穩定發展的趨勢,但柬埔寨幾乎沒有面料、線、輔料的上游供應商,其制衣所需的面料和輔料大多依靠進口,而中國則是最大的紡織制衣業面料、輔料的來源地。
Tam Kwok Hee表示,以前為了找需要的紡織面料常常穿梭在中國各地,一天最多也就只能跑兩家企業,時間長、消耗大。“通過這次紡織節,東紡城以后會匯聚更多的商鋪和人氣,形成一個條件設施更完善、種類項目更完全的紡織面料聚集中心,以后自己跑企業找面料就不用浪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東紡城轉一圈就有了,而且紡織節上展出的產品也能夠滿足各種檔次服裝制造的面料需求。”
此外,紡織節的主辦方CASTPP結合中國欽州保稅港區的特殊優惠政策、便利化通關環境、專業化的服務和市場網絡優勢的特點也讓諸多東盟客商眼前為之一亮。Tam Kwok Hee認為,CASTPP的政策優惠,集散服務體系完備,辦證通關便捷,對于東盟商品出口到中國市場,或者進口中國紡織面料到東盟都比以前更省心。
作為中國紡織業重要生產基地,吳江區盛澤鎮引導創新轉型激活民營企業發展動力,一些骨干民營紡織企業正依靠科技創新的力量,推動產業鏈從制造的低端向“智造”的高端升級,一批企業通過創新發展,借助信息化主動破解低效高耗難題,向“機器換人”要效益,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呈現出量質齊升的良好局面,助推吳江傳統紡織業快速轉型。
此次紡織節的活動流程中,東盟客商也參觀了“絲綢古鎮”盛澤鎮中的中國紡織代表企業,向東盟客商們集中展現了展中國紡織企業的紡織生產技術現狀。
從盛虹集團的股份熔體直紡車間中控室里可以看到,在智能分配車和智能分道技術的幫助下,化纖絲自動完成分類、稱量、識別,并被送入包裝車間,整個車間高效地運轉,工業機器人與其他自動化設備不僅彼此協作,還與企業主管的手機互聯。盛虹集團黨委副書記高蘇健表示,運用智能制造技術和自動化裝備改造的“機器換人”技術,已經成為盛澤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將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用工需求從低端走向高端,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
而對于正在力爭通過創新和技術應用發展高附加值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泰國而言,其紡織業也正在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要求。來自泰國的客商Ekgapoom Chatvutigri認為,這次的參觀給了泰國紡織業一個生動直觀的展示,也是一個依靠科技技術轉型生產的模板。如果能與中國企業合作,引進相關的紡織技術,這對泰國的紡織業的轉型升級起到的作用將是不言而喻的。中國紡織企業現在所掌握的技術很符合泰國目前正在實施的“4.0戰略”。
除了展現中國紡織企業生產發展現代化的“潮范兒”,東盟客商還在紡織節上領略到中國紡織企業創新中國傳統絲綢的“新花樣”。
“印象中的中國絲綢都是比較傳統古典的,沒想到絲綢做成現代服裝也可以這么美。”泰國客商Nardnaruemol Wangchuen在參觀完以宋錦為核心的研發、設計、生產的品牌運營公司——蘇州上久楷絲綢文化有限公司在東紡城里展出的成品衣物之后,這樣稱贊道。
據該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公司目前形成宋錦全系列的各類產品,如:箱包、圍巾、家紡、服裝高級定制、家裝等等。迄今為止,該公司的宋錦已有二十多款產品被中國外交部選作中國國家領導人出訪禮品, 2014APEC會議上領導人身著的“新中裝”,亦是由宋錦所制。“我們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在擴展宋錦的新用途上下功夫。事實證明,宋錦不僅可以用于裝裱書畫、錦盒和文化藝術品等,也適用于現代服飾,特別是女性的旗袍、男士中式服裝等。”介紹人員的一席話,引起了Nardnaruemol Wangchuen的興趣。

Nardnaruemol Wangchuen認為,宋錦在中國的發展模式為泰國最為名貴的泰絲的發展指明了出路。中國在宋錦的技術傳承和生產發展上已經很成功了,泰絲的生產技術和產品傳播方面應該要像中國宋錦的發展模式學習,希望泰絲的使用能夠像宋錦一樣得以在世界范圍內流傳和推廣。
除了東盟客商在紡織節里受益匪淺之外,參與紡織節活動的中國紡織企業也是收獲頗豐,來自東盟國家的客商紛紛向他們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而有“國家錦綸面料開發基地”之稱的福華織造公司則認為東盟國家人口基數非常大,近年來經濟增長非常快,對紡織品有巨大的需求,紡織業發展具有極大潛力。而此次紡織節是一輛了解東盟國家紡織業訊息的“直通車”,他們可以通過“一對一”、“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全面了解東盟市場的采購習慣,深入學習出口東盟貿易規則,為本地面料企業進軍東盟市場搭建平臺、疏通渠道,為進入東盟市場、實現海外拓展奠定基礎。
·聯系編輯:47953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