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
在中國資本和移動互聯網公司推動下,印度網紅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圖文、視頻成為印度移動互聯網主要的信息分享產品,印度網民也為此瘋狂
到達德里已是半夜11點,整個城市從機場到遠郊,都還處于一種“很燃”的狀態,人們仿佛不愿意結束這一天,大街上人來人往,高亢的音樂從行駛的車里擠出來。當地人紛紛形容這是十年前的中國,而他們正等待一場由中國互聯網公司主導的新興變革帶領他們追趕中國,包括中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第二天,我見到了Jyoti Chahar,一個穿著印度傳統服飾,但仍然流露出一絲時尚氣息的印度女孩。Jyoti Chahar是家里的老大,底下有三個弟弟妹妹。她的家鄉在一座小鎮,受印度文化影響,在她大概16歲時,父母就開始為她籌劃婚姻大事。Jyoti Chahar勇敢地說了“不”,然后堅持到賈朗達爾上大學。她一邊與家人抗爭,一邊尋求“走出去”的途徑。后來,她發現了互聯網的力量,開始寫博客分享個人故事。有了一定知名度后,她開始與寶萊塢的名人們交談,寫下他們的故事。她逐漸成為印度女孩獨立的精神領袖,成為一名實實在在的“網紅”。
Jyoti Chahar背后,隨著一波中國移動互聯網搶占內容市場,印度網紅經濟正成為下一個風口。印度北部,德里西南方向,哈里亞納邦的一個小城古爾岡,正在成為印度移動互聯網經濟的中心。大批進駐印度市場的中美互聯網公司在此安營扎寨。
古爾岡只有32平方公里,是印度主要的經濟和工業城市之一,也是印度第三大資本流入城市。古爾岡距離德里國際機場只有半個小時車程,便捷的區位優勢使它成為中美互聯網公司在印度拓展事業的首選。
同時,印度政府也逐漸開放外資準入門檻,大量中國資本和中國公司由此進入印度,特別是TMT公司——全球最大的IT代工企業富士康;智能手機品牌華為、金立、vivo、OPPO、聯想、小米;通信設備供應商華為、中興;移動互聯網公司BAT三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UC、獵豹、茄子快傳等都進入了印度市場。
中國TMT軍團在印度市場快速開疆拓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它們已經超過印度本土企業,直追美國公司在印度市場的份額。第三方數據平臺Counterpoint Research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品牌份額占印度46%的市場份額;而公開數據顯示,UC瀏覽器與Facebook、Whatsapp、Yahoo、Google成為印度最受歡迎軟件第一陣營。甚至有一種說法,印度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了“GUF時代”(Goole、UC瀏覽器和Facebook)。
阿里巴巴文娛集團移動事業群總裁黃浩曾任職UC瀏覽器研發總監,在印度市場與谷歌、蘋果等浴血奮戰,他的理解,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PK美國的最好時刻,也是最好例證。
黃浩說,最初他們進入印度市場時,遇到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融入當地”,“在過去七年的國際化里,我們實際上都在做這件事情。”為了參與巨頭競爭,搶占重要戰略地位,黃浩在印度的團隊已經培養了一百多位本土員工,并且,“整個印度市場我們會投入非常大的資本(參與)競爭。”黃浩對未來比較樂觀,“我看到臉書跟谷歌,實際上他們的本土化程度是不夠強烈的”,“我們一定要建一個本土化,并且跨多個語言的內容支持(市場)。”
印度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已經開始催生網紅經濟的興起。圖文、視頻成為印度移動互聯網主要的信息分享產品。印度網民也為此瘋狂。
2016年5月,旁遮普(Punjab)一個少年為了在網絡上出名,拿真槍指著自己的太陽穴自拍,卻不慎走火。而在拉賈斯坦邦 (Rajasthan),一個男子試圖與巨型蟒蛇合影自拍,差點命喪蛇口。還有人為了出名,在恒河邊自拍導致七人死亡。
新德里大學社會學家斯里瓦斯塔瓦稱他們是“自拍狂”。另一位印度學者庫爾迪普·辛格(Kuldip Singh)則認為,“現在人人都想出名。自拍成為網紅就是一條路。”
公開數據顯示,印度網絡的主力人群是16-25歲的年輕人,每天上網時長達3.36小時。另據聯合國 2015 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到 2028 年左右,印度人口將達到 14.5 億,0-25 歲人口將占印度人口一半。下一個10年印度的人口紅利將持續爆發,網紅經濟的受眾群體規模將會越來越大。
也有人通過成為網紅改變了命運,比如前文提到的Jyoti。她最終用知名度為自己爭取到了經濟獨立,不僅上了大學,還獨自工作,為自己的婚戀做主。寶萊塢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原著作者Chetan Bhagat也是當地網紅,Bhagat不但顏值高,而且有金融背景。他在印度寫暢銷書、為報紙寫專欄,很受歡迎,被稱為“印度馮唐”。
印度總理莫迪更是現象級的全球網紅政治家。莫迪非常善于利用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體平臺為自己造勢。他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的粉絲加起來超過幾千萬。有印度網民稱,印度培養出了又一位世界領袖。莫迪成為印度民眾仿效的對象,這也推動了印度網紅的崛起。
據公開數據,在Facebook和Twitter上,有很多印度網絡大V。而在YouTube上,共有2.7萬個印度頻道在上傳數百萬視頻。并且,已經有一些知名的印度網紅通過電商實現了變現。據匯豐銀行數據,印度網紅瑜伽大師蘭德福的Patnajali Ayurved公司在2016財年實現48.8億元的營收。這家公司的業績甚至讓快消巨頭高露潔備感壓力。
2015年是印度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關鍵年份,得益于政策、資本和技術的發展,印度移動互聯網內容市場開始進入增長期,催生網紅。當年7月,莫迪總理在新德里宣布啟動“數字印度”計劃。印度希望建設一個數字驅動化社會,通過“信息高速公路”實現醫療、教育和社會福利等關鍵服務的數字化開展,幫助印度實現8%-10%的增長;當年9月,莫迪總理訪問位于美國加州門洛帕克的Facebook總部時宣布,印度計劃用光纖連接全境的60萬個村莊。
印度試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實現“彎道超車”。在整體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情況下,印度移動互聯網及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卻駛向了快車道。全球資本和移動互聯網公司從中嗅到了印度移動互聯網浪潮下的機會。早在2015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已開始布局印度的網絡內容市場。此后,在中國資本和移動互聯網公司推動下,印度網紅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當年6月,中國英威諾在印度推出智能資訊聚合類App產品Hotoday。Hotoday母公司英威諾背后是達晨創投、復星資本和光線傳媒等中國資本。
美國資本也快速跟進投資印度新聞聚合類產品。2015年7月,老虎環球基金參與了印度移動新聞服務商News In Shorts的A輪投資,投資400萬美元;11月,老虎環球基金再度領投2000萬美元。紅杉和經緯也在2015年10月投資了Dailyhunt。隨后這家印度本土新聞聚合公司進入快速擴張期。
Wayto是另一家印度本土新聞聚合平臺。除了提供世界各地的新聞,它還為用戶提供免費短信服務,即在印度境內,用戶可享受以免費短信的形式閱讀最新新聞。
黃浩看到其中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優勢是,“一個推薦的引擎”,“在移動互聯網上,人的很多需求不是通過搜索,而是通過機器對你未來的喜好進行預測,“ 推薦引擎面對的一個巨大的挑戰是,跟你的能力、場景、興趣類似的人,他們喜歡的一些內容,我們如何挖掘出來,并且我們怎么做到不僅僅只把這批內容給你?因為這樣會導致你的閱讀范圍越來越窄。”這個技術邏輯下形成的內容推薦一定程度上正在引導新的內容生態。
2016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在印度互聯網內容市場加速布局。當年6月,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UC發布印度市場戰略,提出要從“工具提供商”升級為“內容平臺”,并針對印度市場推出了移動資訊聚合應用“UC News”,即印度版的UC頭條。
UC是阿里巴巴征伐印度市場的利器。自2009年進入印度市場后,經過短期高速增長,UC旗下的UC瀏覽器成為印度排名第一的瀏覽器。2016年年末,UC瀏覽器在印度的月活躍用戶數突破1億,僅次于Facebook和Whatsapp。
UC News開始將中國移動互聯網內容市場的擴張法復制到印度市場:通過流量分發扶持獨立內容創作者,網羅意見領袖,培養壯大自媒體生態。印度市場的潛力很快通過一組數據得到了驗證。自2016年8月起,UC印度自媒體入駐增長10倍,UC News端內自媒體內容增長500%以上。首批入駐UC的大V包括印度頂級作家、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作者Chetan Bhagat、擁有“印度科技電視教父”之稱的Rajiv Makhni、家喻戶曉的娛樂電視節目主持人Manish Paul等。
UC高級產品總監左飛說,要在印度把自媒體打造成一份令人艷羨的職業。所以,除了大量吸引自媒體入駐的平臺外,UC還要抓住印度內容市場的空白扶持有潛力的作者,特別是加強在娛樂、科技、體育等內容領域的深耕,打造印度網紅。
今日頭條也在去年10月正式征戰印度。在Dailyhunt的D輪融資中,今日頭條領投2500萬美元,經緯印度、紅杉印度、Falcon Edge、 Omidyar和沃達豐的前CEOArun Sarin等參與了跟投。
面對競爭對手的跟進,UC在印度內容市場的投入力度不斷加碼。“印度流量為王的時代正在過去,內容的春風已經到來。”UC聯合創始人、阿里文娛集團土豆事業群總裁何小鵬很興奮。2017年初,UC宣布在印度、印度尼西亞市場投入2億人民幣,其中,60%到70%投入印度市場。大額資金扶持無疑將增強印度網紅市場的活躍度。
目前,UC瀏覽器在印度市場份額達到57%,全球月活已超過4億2000萬,用戶規模比肩Twitter及Instagram,UC News在印度累計月活用戶超過8000萬,已經成為印度最大的內容分發平臺。
“我們完全根據內容生產的進展情況來投(資)”,對于2億投資的具體規劃,黃浩解釋,在自媒體端,要打通UC瀏覽器和UC News,“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用戶變化(趨勢),數據的增長在過去是很顯著的,隨著移動手機的興起,用戶和小型專業機構的創作門檻不斷下降”,“(而現在)用戶需求強烈,大數據更精準,我們想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很好地聚合、分發內容,以及為這些新的內容創作者提供一個能夠獲得巨大收益的平臺。”
今年3月8日,UC在印度新德里財年發布會上宣布,將推出UC News自媒體扶持計劃的進階版本UC We-Media Reward Plan 2.0,在加強原有的廣告補貼和變現政策的基礎上加入“Super 1000”計劃,意圖在兩印市場招募1000名優質自媒體入駐,利用其強大的內容分發平臺優勢為自媒體創作提供更多便利及機會。“我們會利用原生廣告的方式,將品牌廣告、電商廣告等一系列商業模式聚攏在這個平臺,”黃浩覺得,“這在未來是一個巨大的(變現)機會。”
這個 2.0計劃試圖在印度打造一批月收入達到五萬盧比(折合人民幣約5000元)收入的自媒體人。印度人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人民幣,5000元已經是高收入。這樣現實的現金激勵可能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印度自媒體創作不足、分發不力、變現困難等問題。
在印度、印尼兩地市場深入調研后,黃浩看到了兩個趨勢,“第一點,所有的內容分發,會慢慢從圖文為主變成短視頻為主”,“明天的短視頻就是今天的圖文,也就是說用戶會用越來越多時間放在短視頻上面”,第二點是,“越來越多的個人創作者在這里面會創作比較好的半專業的內容。這些內容,會讓用戶和用戶之間產生很好的互動,產生社交或者社群的一些價值。”
何小鵬判斷,短視頻將是印度移動互聯網內容市場的下一個競爭熱點。目前印度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4.32億,到2018年將超過5億,未來兩到三年內印度將會迎來PGC、UGC創作的集中爆發。
“新的內容生態正在改變,”黃浩看到了需求,“視頻主要是用來做娛樂,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我們在社交媒體上所看到的大量3秒、5秒、10秒短視頻”,“這是下一代的視頻內容模式。”
印度網絡視頻內容市場發展所需要具備的條件也正在升級。印度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網絡視頻的主要硬件平臺就是手機;印度的WiFi連接服務也越來越廉價和方便。2016年9月,印度電信運營商Reliance Jio宣布對所有用戶開放免費4G服務。5個月后,其用戶數超過1億人次。2017年1月,印度政府宣布將把免費互聯網送入1000個村莊,未來15萬個村子都將普及廉價互聯網。谷歌、Facebook、微軟和阿里巴巴等全球互聯網巨頭也在印度推行免費的WiFi連接服務。
目前,印度視頻內容市場主要的玩家來自于中國。以直播為例,印度排名前三的直播平臺Mi live、Bigo live和Live.me,其中Mi live屬于小米公司,Live.me屬于獵豹瀏覽器。
獵豹是最早將中國直播網紅模式復制到海外的公司。2016年4月,獵豹在美國推出直播平臺live.me,僅用3個月時間就達到了周活躍增長967%,下載量翻了60倍,隨后南下進軍印度市場。獵豹在新聞聚合分發平臺上也有布局,2016年8月以57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新聞聚合分發平臺News Republic,當年12月,又以News Republic為平臺推出了以人工智能為技術動力的自媒體內容分發平臺Spark。Spark能利用機器學習技術為用戶提供自媒體和意見領袖的原創內容。NewsRepublic、Live.me和輕游戲產品共同助力獵豹移動的內容戰略升級。
雷軍的小米直播在印度市場也風生水起。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也紛紛上線直播功能。印度直播平臺的商業模式主要來自于中國,直播主播通過廣告、打賞來實現“流量變現”,能夠看到錢也是催生網紅的主要原因。
印度本土的短視頻公司也受資本青睞。2016年11月24日,以中國短視頻應用快手為標桿的印度短視頻應用ShareChat獲得了400 萬美元A輪融資,印度光速資本、賽富資本和India Quotient參與了投資。2017年4月,谷歌旗下視頻網站YouTube在印度市場推出了一款輕量級Android應用“YouTube Go”,主要服務于網速較慢地區的用戶。
隨著移動互聯網巨頭在印度內容市場的競爭加劇,印度網紅數量將迅速增長,而基于網紅的產業生態鏈也會越來越完善。“整個阿里巴巴和UCWeb在印度的技術(投入),在全球的技術投入上,會更持續、更堅定,包括人工智能等技術層面。”黃浩相信這是他們的技術優勢,也是他們構建深度本土化內容生態的基礎,他希望他們是在印度笑到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