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艷霞
近年來,由于推動教師讀書的緣故,我有機會深入學校與教師們交流閱讀的話題。在開始講座或沙龍之前,我會讓教師們寫下他們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教師都認同教師閱讀的價值,但還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他們反映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概括起來,他們的閱讀困惑普遍集中在:讀書時間不足,事情一多就擠不出時間閱讀,怎么辦?如何培養(yǎng)閱讀的樂趣,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如何選擇閱讀書目?如何有效閱讀專業(yè)書籍?如何靜下心來閱讀?
其實,我也曾和他們一樣面臨這些問題的困擾,幸運的是,我走上了一條“共同體”的閱讀之路。2008年6月,我和一群熱愛閱讀、懷有教育理想的教師朋友自發(fā)組成一個民間的、草根的“廈門青年教師成長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我們約定在一段時間內(nèi),共同閱讀一本教育經(jīng)典著作,圍繞一個教育話題開展讀書沙龍活動,并邀請幾位“明師”作引領。9年來,我們從幾個人的讀書沙龍,發(fā)展到幾十個人、幾百人一起分享讀書之樂。我們共同閱讀了幾十本教育經(jīng)典著作,開展了兩百多場沙龍活動。每次的沙龍研討都是一場思想盛宴,大家寧靜自然地對話,互相敞開心扉,這種氛圍會自然地使我們的思想回到“關注幸福、關注生命”的教育原點上來。如今,共同體在“破解”上文教師提出的那些閱讀問題上有了一些探索和體會。
一、將專業(yè)閱讀作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來做
面對青年教師“閱讀的時間從哪里來”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做重要的事情永遠有時間”。許多教師從眼睛睜開的那刻起,就開始忙碌,備課、上課、輔導學生、批改作業(yè)、開會,還要應付常常突如其來的各種檢查。下班后,還有各種各樣的家務事在等待著……一天又一天,真的沒有時間可以靜下心來讀書……這是許多教師的工作生活常態(tài)。但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也有一些優(yōu)秀教師在我們悄然不知中讀了一本又一本好書。同樣的時間,不同的效果,取決于我們對待讀書的態(tài)度。在共同體中,我們倡導將讀書作為青年教師的一種追求,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把讀書看成是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每天擠出半小時,即使只讀幾頁書,只要堅持下去,必定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管理學上有一個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則”,把生活中的事件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如果我們將閱讀作為“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去做,堅持每天都擠出一定的時間閱讀,再遇到“緊急而重要”的事情,如開一堂觀摩課、寫一篇論文時,我們就會因為有先前的閱讀準備和積累,做起來游刃有余。
在共同體中,我們始終將“專業(yè)閱讀”作為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來做。親愛的教師朋友,您會將閱讀放置在何種位置呢?
二、將“共同閱讀”和“分享交流”作為重要的閱讀方式
在倡導全民閱讀的今天,在整個社會的閱讀氛圍還不濃厚、個體閱讀習慣尚未形成時,用團隊的共同閱讀來推動個體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學校中,通過組建各類閱讀共同體,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促進教師的個體閱讀習慣的形成。
眾所周知,教師想要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一定要讀一些教育理論的書。而調(diào)查顯示,許多教師特別害怕閱讀這類專業(yè)書籍。即使讀,也很難讀完。怎樣讓教師們愛上專業(yè)閱讀并從中受益呢?我覺得很重要的閱讀方式是“共讀”。共讀是形成共同價值和共同語言的閱讀方式;共同閱讀,才能有共同的語言,才能產(chǎn)生共通的體驗,才能產(chǎn)生心靈共鳴。“共讀”對于凝聚大家的共識、形成團隊文化來說尤為重要。在共同體中,我們每個月會相約一起共讀一本經(jīng)典教育名著,用團隊的閱讀動力督促個體的閱讀行為。
共讀之后,還要安排相應的“閱讀分享沙龍”。在共同體中,我們一般采用“世界咖啡”式匯談模式,教師們在一種真誠互利和共同學習的精神下齊聚一堂,暢談閱讀感受,讓深藏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形成集體智慧。正如青年教師許寶鳳所說,“在共同體的世界咖啡沙龍中,即使你只讀了這本書的一小部分,當你在聆聽其他人的閱讀感受時,你也好像把一本書讀完了一遍。尤為重要的是,沙龍中的民主、平等、參與、共享的精神陶冶著每一個參與的人,我很享受這種專業(yè)閱讀及交流帶給我的成長樂趣。”“沙龍分享”的方式既可以降低專業(yè)閱讀的難度,也可以讓一群教師在閱讀交流中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
三、將“教育經(jīng)典名著”作為重要的閱讀書目
有青年教師說,我每天也閱讀,只不過我的閱讀通常都是在網(wǎng)上或手機上讀一些信息或文章。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各種信息和資料唾手可得,我們?nèi)菀紫萑胍垣@取信息為主的“淺閱讀”狀態(tài)。這類閱讀可以擴大教師的信息容量,卻無法鍛煉教師的思考能力。因此,共同體倡導,在紛繁復雜的現(xiàn)代社會中,教師需要廣泛地涉獵信息,但更提倡的是“深度閱讀,完整思考”,在整本書的閱讀中建構起自己的閱讀習慣。
關于青年教師閱讀書目的選擇,我的回答是“讀書最好要讀教育經(jīng)典”。經(jīng)典名著所闡述的教育規(guī)律是我們教育教學行為的“指南”,是我們永遠的“導師”。教師的成長需要引領,“專家的引領”不是常常有,而專業(yè)書籍的引領卻常常有、時時在。讀經(jīng)典教育名著就是我們尋找專業(yè)引領的最佳途徑。
真正的經(jīng)典是永遠不會過時的。無論哪個學科、哪個學段的教師都不能忽視教育經(jīng)典。當然,哪些書目是真正的經(jīng)典,尚不能完全達成共識,有的書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歷史與實踐的檢驗;有的書尚處于這個時間流中,也許沉沒,也許正在流向我們未知的遠方。對于我們常常可以在網(wǎng)上看到教育專家或各類機構推薦的經(jīng)典閱讀書單,我們可以將此作為參考,從中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目。當我們真正進入“閱讀狀態(tài)”后,每個人都會根據(jù)個人的實際發(fā)展需要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目,形成自己的“經(jīng)典閱讀書單”。擁有自己的閱讀書單,將經(jīng)典中的精神支柱化為自己的東西。
這些年,我和共同體的朋友們一起共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給教師的建議》《童年的秘密》《靜悄悄的革命》《朗讀手冊》等幾十本的教育名著。在這些名著中,我們不斷地與自己相遇,與兒童相遇,與先哲們相遇,并將先哲們的話語變成自己教育教學的準則;在這些經(jīng)典名著中,我們明白“時代會變化,而教育之道不會變”,才不會被各種各樣的改革流派牽著鼻子走;在這些經(jīng)典名著中,我們反思自身教學,反思自身生活,并逐漸學會用一種宏觀和綜合的眼光去看待當下的教育現(xiàn)實,思考教育的本質(zhì)。因為我們從經(jīng)典中受益,因此我們也常常通過網(wǎng)絡把我們正在閱讀的一些書目推薦給廣大青年教師,期待更多的教師能在“經(jīng)典”中相遇。
值得說明的是,在引導青年教師們閱讀經(jīng)典名著的過程中,不可一下子就閱讀難度很大的書,讓教師還沒開始閱讀就產(chǎn)生畏難情緒,而應該本著“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閱讀步伐慢慢前行。
除了閱讀教育經(jīng)典名著,我們也應閱讀一些權威的專業(yè)報刊雜志,比如《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教育研究》等,這些雜志以豐富的信息、前沿的理念給我們以理念的引導,思維的啟發(fā),使我們的教育行動更穩(wěn)健。
四、將行動改進作為閱讀推動的重要落腳點
在共同體中,我們還把閱讀與行動結合起來。資訊并不是學習,真正的學習必定要有行為的修正與具體的行動。唯有一個人真正行動參與,他才能真正改變,然后落實到日常生活里。共同體的伙伴們熱愛閱讀,但我們不是簡單地把閱讀的夢想揣在心里,而是用閱讀行動感動更多柔弱的心。我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閱讀活動,走進廈門市及周邊地區(qū)近百所學校傳播“閱讀共同體”的理念,不斷點燃和激活教師的閱讀熱情,讓一群充滿激情的“閱讀之師”,影響另一群“想讀之師”成為新的“閱讀之師”,再“群群相傳”“群群互激”。閱讀之風,盡吹鷺島。我們從當初的一個共同體發(fā)展到十幾個共同體分體,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在共同體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把讀書之樂傳遞給身邊更多的孩子和家長,我也因此被評為“中國教育報2014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
2015年,為進一步發(fā)揮共同體及各分體在區(qū)域閱讀推廣活動中的專業(yè)力量,讓閱讀走進更多教師、兒童和家長的生活,讓閱讀成為學校亮麗的風景,我們發(fā)起了“閱讀點亮學校”的草根行動計劃,確立了“三個一”的活動內(nèi)容:協(xié)助學校成立一個“教師讀書俱樂部”,開展一次“世界咖啡式”讀書沙龍活動,為學校推進閱讀活動提供一些參考建議。兩年來,我們在廈門及其周邊地區(qū)開展了60余場閱讀推廣活動,直接受益的教師、學生及家長有三千多人。我和共同體的伙伴們以“共同閱讀”為媒介,在廣大教師、學生和家長群體中掀起了一場靜悄悄的“閱讀革命”。
結伴讀書,不負青春!多年的閱讀推廣實踐經(jīng)驗證明,“共同體”是推動青年教師群體專業(yè)閱讀的有效組織形式,愿更多的教師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結為“共同體”,在專業(yè)閱讀的道路上幸福行走!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