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一、依據項目學習的內涵設計項目
在初中化學中,“物質的推斷”作為中考必考題型之一,難度相對較大,一部分學生在推斷題上存在嚴重的失分現象,更有學生對這類題根本無從下手。因此,每年的考前復習中,專題復習板塊“物質的推斷”師生都格外重視。推斷題所涉及的化學知識點比較多,可以說在每一個章節(jié)中都有分布,因此,學生在解答題目時如果建立不起完整的知識網絡,就很難準確、規(guī)范地解答此類題目。項目學習是一套系統的教學法,它針對真實的問題,設計、規(guī)劃、實施項目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并掌握其中的知識和技能。能否依據項目學習的思想將知識點整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復習中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呢?筆者對此進行了嘗試。
要迅速、正確地解答此類題目,必須靈活掌握不同類型物質推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物質的推斷,重點雖然是推斷,但核心離不開物質。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融合項目學習思想,針對其中一個層面——對物質進行“全面”梳理來把握推斷題的解題方法和思路。圍繞這個問題,筆者設計了子任務(見圖1)以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二、按照項目學習思想設計教學流程
任務一:復習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及常見的酸、堿、鹽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對剛學習完的第十、第十一單元進行復習,總結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每一條化學性質中羅列代表性的化學方程式,鞏固所學知識;尋找貫穿酸、堿、鹽的核心物質,并對常見物質進行全面梳理,包括物質的性質、用途、制取、與環(huán)境的關系等方面的內容,做到知識之間的整合;能夠根據知識點構建知識網絡框圖。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復習,小組合作,探討交流,互相補充完善所總結的知識,形成組內的比較全面的知識網絡框圖,組內分享升華,組間共享交流完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核心物質的梳理,引導學生形成善于總結的學科思維,使學生逐步學會構建知識網絡結構,并能夠對零散的知識整合學習。
第一學時
[情景導課]
以初三第一次適應性考試中的推斷題(見圖2)導人本節(jié)課的課題“物質的推斷”。
(設計意圖:分析第一次適應性考試學生對此題的答題結果,較大一部分同學存在嚴重的丟分情況,而且此題的開放度比較大,是一個知識面涵蓋較廣的試題,而且考試剛剛結束,學生對它的印象比較深刻,切入課題自然快速。)
推斷題的呈現形式千變萬化,我們如何從千變萬化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即能夠分析推斷題中的“變”與“不變”。推斷題的重點是“推斷”,但其核心是“物質”。
[民主導學]
每個小組的成員展示自己總結的任務一中布置的內容:酸、堿、鹽的化學性質以及常見的酸、堿、鹽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組內互相補充完善知識點。
任務二:尋找核心物質。
根據化學方程式尋找貫穿酸、堿、鹽性質的核心物質(核心物質為二氧化碳和水)。對這兩種物質進行全面梳理。
點撥: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取、用途、與環(huán)境的關系。這里并不是指物質的實驗室制法,廣義上的制取,即有該物質生成的化學反應,在總結方程式的時候可以按照基本反應類型來總結。
師生共同探討以“水”為核心物質的知識點梳理。(見圖3)
教師對每個方程式所涉及到的知識要給予點撥,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明確復習思路,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例如:水的物理性質中可以涵蓋分子的特點所能解釋的日常生活現象;水的電解實驗包含實驗現象、實驗結論的得出以及反應微觀本質的探究;水與環(huán)境的關系部分可以涵蓋水的凈化等相關的知識;水生成的反應中可以總結部分酸、堿、鹽的化學性質以及對基本反應類型的鞏固。
任務三:對物質梳理之后,構建知識網絡結構。形成網絡結構圖
在對“水”進行梳理的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思考整合,這樣就把零散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而且按照物質類別把單質、酸、堿、鹽都融在了一起,在將來的解題過程中,相關知識的應用就會比較熟練。在這個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物質總結的一般思路和規(guī)律,從而在后續(xù)的復習總結中能夠得心應手。
以“水”為例,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二氧化碳”進行全面總結。以下是學生的總結作品。(見圖5)
學生作品展示
[點撥提升]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存在,體積分數約占0.03%,二氧化碳的存在導致正常的雨水PH約等于5。6;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和工業(yè)制法原理;二氧化碳物理性質中涵蓋的用途;相關碳酸鹽的化學性質的復習。
三、項目學習推動專題復習的思考
本次設計的出發(fā)點是對中考化學專題復習“物質的推斷”進行不同于傳統復習方式的整合,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復習知識點達到對知識的鞏固,以及對物質進行全面梳理之后建立的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復習思路,由此,對“物質”有了較全面的整合和把握之后,“推斷”就比較簡單了。
相較于傳統的復習方式,本案例呈現出了明顯的優(yōu)勢。
第一,立足于常見的物質,統籌整合碎片知識。以項目學習的方式,對學生之前學習的內容加以有效組織,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了較為完整和深入的知識系統,將原來細小零碎的知識點逐步形成嚴謹緊湊的知識網絡。
第二,改變傳統的復習方法,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項目學習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上升到“學科學系統的方法”,引領學生將科學方法融會到各部分內容的學習中,強化了自學的重要作用。在學生進行成果展示時,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如果偏離主題要及時糾正,而且對重點和難點要加以點撥和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