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元+徐文兵
內容摘要:本文從傳播學的角度,基于案例的實證分析,對“全能神”在基層社會的傳播階段、傳播行為進行系統闡述。通過梳理“全能神”在鄉鎮這一基層場域中的傳播方法和傳播策略,根據“五緣”學說,作者總結出“全能神”基層傳播的七種傳播途徑,探索信徒的聚合機制。
關鍵詞:“全能神”;傳播階段;傳播方式;案例研究法;“五緣”
“全能神”這一破壞性膜拜團體為何能聚攏民眾?我們除了從信徒的主觀因素、基層社會文化缺失以及農村民間信仰的無序狀態等方面找尋原因之外,“全能神”的傳播方法和對于信徒的控制策略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著眼于從傳播學的角度,基于案例的實證分析,對“全能神”在基層社會的傳播進行系統研究,通過梳理“全能神”在鄉鎮這一基層場域中的傳播方法和傳播策略,分析傳播過程中的特點,探索信徒的聚合機制,從而更好地防范“全能神”組織的滲透,促成教徒的轉化。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即收集和記錄T鎮“全能神”修煉者的案例材料,通過對全部案例的比較和綜合分析,總結“全能神”在基層傳播的階段、方式以及特點。本文涉及的“全能神”修煉者除明確鄉鎮外,均來自T鎮。資料來源為公安機關的對于“全能神”練習者的詢問筆錄、筆者對轉化對象的訪談資料以及錄音。
一、T縣“全能神”縣域傳播的階段分析
美國著名傳播學專家沃倫·韋弗曾將傳播定義為:“傳播是一個心靈影響另一個心靈的全部程序”。 該定義強調了傳播者傳遞信息的目的性和影響性,把目的實現和行為改變作為傳播的基本特征,并據此檢驗傳播的效果。這種傳播的過程由信息的傳遞來實現,不僅包含傳播者單向的發出,而且包含了多種復雜的雙向交互影響。因此,“全能神”傳播也是復雜的互動、符號的解讀,信息的接收過程。
“全能神”一直將基層社會作為傳播重點,主要在偏遠農村、城鄉接合部及部分縣城。以時間為線索,通過考察全能神在X縣的傳播歷史,我們總結了“全能神”縣域傳播的四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2000-2003年)
點狀的擴散性階段。這與陳永革博士描述的浙江早期“全能神”傳播呈點狀分散性的特征不謀而合。 由外地的“全能神”骨干分子到本地的半山區進行面對面傳教(“全能神”稱為“傳福音”),再由半山區向更為偏遠的山區和人口相對集中的平原地區布點。這一階段,“全能神”骨干從鄰近的衢州、溫州和寧波滲透到該縣溪港鄉、T鎮,后逐漸發展到安嶺、湫山、橫溪等地。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骨干分子直接深入該縣西鄉山區群眾中進行口頭傳播,從A點自由移動至B點,借助的媒介主要是語言、書籍、錄音帶以及VCD碟片。通過直面交流的方式來傳遞信息、溝通說服、引誘入教。
2002年10月,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全能神”骨干周某(女)來到T縣溪港鄉塘弄村宣揚“全能神”理念,是該縣首次發現“全能神”邪教案件。“經公安機關偵查,于2002年10月7日在T鎮SX村將外地來該縣滲透的周某抓獲。經審查交代,公安機關抓獲本縣‘全能神成員若干人,依法繳獲各類邪教書籍若干本,錄音帶若干盒,VCD碟片若干張。2003年3月3日,寧波市寧海縣王某(男),臨海市梅某(女)兩人在湫山鄉雅溪村進行‘全能神傳播,被該縣公安機關當場抓獲。”
(二)第二階段(2003-2007年)
由點及面,由西向東,線狀發展,全面鋪開階段。由該縣西鄉逐步傳播至東鄉以及全縣(廣度鄉除外,廣度由于廣度寺、三井寺等寺廟的存在,佛教文化弘傳甚廣,因而沒有“全能神”的傳播)。該階段,縣公安局抓獲“全能神”骨干劉某、陳某、羊某等人,上述“全能神”均被勞動教養,另外行政拘留若干人。這一階段傳播者由外地骨干向本地骨干轉化,說明“全能神”已經完成由外而內的初步傳播階段,向縣內縱深發展,并且出現東擴現象,逐漸擴散至縣城以及東部的下各鎮、雙廟鄉以及朱溪鎮等區域。傳播方法沿襲第一階段,以口頭傳播和媒介傳播為主。
(三)第三階段(2008-2012年)
四處開花的猖獗階段。2008年,隨著汶川地震的發生,爆發了很多流言,“全能神”活躍分子四處活動,積極串聯,展開傳教活動。隨著新聞媒體公布的汶川地震死亡人數增加,橫溪鎮沈某于5月26日向村民宣揚:“由于地震死亡人數太多,現在剩下的上天‘戶口簿不多了,今后要有名額限制,想與神同在,必須早點爭取‘戶口簿。” 5月28日晚,沈某為了早日得到上天“戶口簿”,跑到離家2公里的溪潭自盡。奧運會期間,信徒間謠傳政府為了社會穩定要抓人,部分信徒因為害怕躲到外地,傳播沉寂了一段時間。到2012年,“全能神”組織大肆宣揚地球毀滅論,使該縣群眾人心惶惶。這一階段,該縣公安機關對“全能神”邪教組織多次進行專項整治和打擊處理,共勞教、刑拘、行政拘留50余人次。
在該階段,X縣部分“全能神”成員組織了“大幫轟”活動。所謂“大幫轟”,從字面上理解:“大”指“大家”、“大場面”;“幫”就是“幫腔”、“幫忙”;“轟”可以理解為“信息轟炸”,也就是宣傳造勢。連起來理解,指在某一特定場合,你一言我一語,眾人營造一種強大氛圍,誘惑他人入教。“大幫轟”時,眾多信徒聚集到傳播對象家中,進行集中傳教;也有幾人一組,半夜敲門;還有到學校門口聚集。“大幫轟”采用集體幫腔、騷擾、讓人緊張、疑惑等辦法來吸引注意,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
(四)第四階段(2013年至今)
繼續發展階段。由于經歷了世界末日謠言的破滅,使“全能神”的號召力產生了一定動搖,“全能神”在T縣的傳播出現了一次低潮。但部分骨干成員依然活躍在傳教一線。隨著公安機關和市縣兩級相關部門打擊、宣傳、幫扶力度的加大,一些多年信徒被逐步轉化,總體呈面好趨勢,但形勢依然嚴峻。
二、T鎮基本情況
T鎮位于X縣西北部,距縣城27公里,東鄰白塔鎮、萍溪林場,西連橫溪鎮,南與皤灘鄉為鄰,北與磐安縣仁川鎮接壤。全鎮地勢北高南低,山區平原各占一半, 林地面積5506.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5.8%。鎮內有里林水庫,又因X縣母親河永安溪流經南部,故水資源較為豐富。清朝時X縣行政區劃自西至東,分為三十八都,T鎮則為十都大部分、九都一部分區域,又因沿著永安溪布局村莊,故有“九都港”之稱。鎮名意為水埠碼頭,在歷史上也是商貿重鎮和繁忙的水陸碼頭。民謠“埠頭扣構蓋,座坦草鞋店,后里綠豆面,西東山打鐵店,東杜缸窯廠,周岙買菜秧”基本描繪了T鎮的繁華面貌。
T鎮在第一階段就出現了“全能神”的傳播,是“全能神”活動較為頻繁的區域之一。“全能神”最先由T鎮向西面第一大鎮橫溪、湫山鄉等地傳播,以及后來向東面的皤灘鄉、白塔鎮、官路鎮以及縣城等地傳播。因此,T鎮在當地“全能神”傳播中占據重要角色。
三、“緣傳播”:T鎮“全能神”的傳播方式探析
知名文化學者林其錟將中國以倫理為框架,以家庭為中心,由小而大,由近而遠,由親而疏,延伸擴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網絡稱為“五緣”,即親緣、地緣、神緣、業緣和物緣。 以五緣為基礎,根據實際情況,筆者增加了趣緣、情緣和文緣等傳播類型。
佩佩·羅德里格斯認為:“決定一個人最終被某一教派——確切地說是邪教——所折服的誘因,不是某種特定的情況,而是多種不同淵源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信教不是某一種因素促成,而是個人、家庭的遭遇、感受、體驗以及傳教時的方式、場景、符號解讀、策略等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們在這里分析的傳播類型都不是單獨發生,而是幾種傳播類型集體作用的結果。
(一)地緣傳播
地緣傳播是“全能神”傳播一個基本方式,它是傳播者利用出生、成長或居住在同一地域而結成的同村關系、鄰里關系、同鄉關系所進行的傳播。農村是地緣關系氛圍較為濃郁的地區,傳統村莊由于人際交往頻繁而成為費孝通意義上的“熟人社會”。在這個以地理位置為聯結紐帶的區域,“全能神”可以形成一個網絡。“通過血緣、地緣等關系來傳播是邪教實施其行動目標的最基本路徑。血緣、地緣關系是人際關系構成的基本形態。”
“CLN,女,今年68歲,小學文化,家住T鎮SX村,在家務農為生,有三個女兒,嫁至橫溪或外地,平時兩老自己生活。2008年,被同村的老太太LH拉攏而加入“全能神”教。在LH在世時,GLN與鄰村婦女FBL常在LH家聚會,頻率較為頻繁,幾乎每周“交通”一次,內容多為對“全能神”的書和資料進行宣讀講解、唱詩和通過弘法傳播“全能神”思想,持續時間為四個月左右。LH去世后,她們將聚會地點改到了同村信徒LJD家,成員中還有鄰近村落的婦女信徒YLH。她們也曾試圖拉攏同村的CXN,但沒有成功。”
地域相近使得“全能神”的傳播至少具有以下優勢:首先,便捷。在家中聚會,從此家到彼家只要幾分鐘的步程,頗為方便。其次,隱蔽。上述事例中,幾個當事人本來就是熟人,平時關系較為親近,經常串門不會引起懷疑。第三,溝通。“有一次,我在LJD家聚會時,我同LJD商量,本村的CXN年紀大,平時在家沒有事情做,是否叫她來參加聚會?LJD聽了覺得有道理,并認為我和她關系好,就讓我去做工作了。” 具體的傳教事宜通過聚會交流,利用知根知底的優勢輕松地解決傳播中種種復雜的符號和障礙,以便用最短的時間傳教給最多的人,達到效果最優。
(二)業緣傳播
業緣傳播即傳播者利用從事同一種或相關職業和行業而進行的傳教行為。傳播中可以利用的關系包括行業內部的同事、同學、領導與被領導以及職業相關聯所產生的交往,還有行業中的供應—需求關系,行業外的合作、競爭、制約關系等。同一業緣群體的人們在生產、生活、思維方式等方面都表現出一定的趨同性,因此溝通較為容易,這也成為“全能神”傳播的一條重要途徑。在拙文中,筆者曾提及“全能神”骨干在X縣城醫院內利用做保姆的機會向“老病號”傳授發展成員的實例。
ZMY,女,T鎮LJY村人,64歲,丈夫在國家單位退休,兒女均在單位上班,與丈夫一起在T鎮開了一家油漆店,從事賣油漆生意。2008年,一位臺州市路橋區的油漆推銷員AQ到她店里推銷油漆,在閑聊中問及是否相信有神的存在。
“AQ:你相信有神的存在嗎?
ZMY:有神的,我是佛教徒,家里供奉有觀音菩薩和財神爺。
AQ:你這是佛,現在有神來到地上作工(“全能神”用語,有做工作,勞動,拯救世人等含義),我們會體會到。
ZMY:信神要不要錢?
AQ:不用錢。
ZMY:我做生意忙,沒時間。
AQ:你有生意做的時候做生意,沒生意的時候我跟你交通。
ZMY:我信佛的,跟你的神會不會相沖?
AQ:沒關系,只要你不理睬它,不敬拜它就可以了。
然后,AQ就從包里拿出《羔羊展開書卷》讀給我聽,后來我就跟她一起讀了。再后來,AQ又來了幾次,傳遞了在神面前人人平等、不偷不搶、不干壞事等思想。‘我們追求真理,學做人,走正道。聽她這么一說,我就自我安慰了,再經過幾個不同的人來我店里‘交通,我慢慢開始相信了。” 至于對外傳教的過程,ZMY說:“我只傳了一個為我店里做油漆的油漆工LRC,以及我店對面賣自行車的TM。”
西鄉一帶,尤其是溪港鄉、橫溪鎮和T鎮有數千人在全國各地常年從事油漆和涂料生意,年銷售額達到數十億元,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而西鄉又是“全能神”最先介入的地區,以油漆業為依托的傳播具有天然優勢。以職業關系為切入點,油漆產品特點、品牌特性等共有基礎知識成為業緣傳播的基礎。在業緣傳教過程中,被傳播方并無防衛心理產生,即便是面對初次見面的傳播者。對于被傳播方的疑惑,傳播方一一化解;對于前者的難處,后者輕松撇開,除了高超的語言技巧和設身處地的移情外,業緣的共同基礎和合作傾向起了很大作用。
(三)親緣傳播
“親緣有血親和姻親之別,包含父族、母族和妻族。” 親緣傳播是以家庭、宗族、親戚關系為基礎,建立在父族、母族和妻族聯合組成的親情網絡上,依托親情、親戚關系產生的信任為基礎而進行的傳教行為。在農村,部分村民的信息來源主要是周圍的家人、村民以及朋友,而來自大眾媒介包括互聯網的信息卻很少。美國傳播學和社會學家拉扎斯菲爾德發現媒體的直接效果十分有限的原因,而且還發現了信息傳播的“中間站”——“意見領袖”這一特殊人物,從而導致了“兩級傳播論”的問世。
“JSW,男,58歲,T鎮SZ村人,文化程度為文盲,2006年10月被T鎮XXD村的LCL(女,60歲)拉攏加入。平時以參加“全能神”聚會為主,主要是在自己家以及本村的LXSN家聚會,經常聚會的人員有:JSW夫妻、LXSN夫妻,FBL,以及SZ村的WRX。聚會多由FBL召集,并由她誦讀經文。2007年曾經成功拉入T鎮DZ村的CYM夫妻,后CYM夫妻也加入聚會。
ZXN,女,57歲, T鎮SZ村人,JSW的妻子,文化程度同為文盲,兒子在溫嶺開鞋廠。與丈夫一樣,參加聚會的地點有兩處:自己家四次和本村的LXSN家六次。”
JSW和ZXN夫妻同為老實巴交的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以務農為生,該案例中特點明顯:聚會時夫妻關系較多,表明“全能神”常通過家庭親情關系傳播。妻子ZXN之所以信教,就是由丈夫JSW勸服的。在西方,基督教信仰經過數千年家庭和社會熏陶,已經融入日常家庭生活,從嬰兒降生、成人婚禮,以至臨終死亡,都通過儀式表達,以作為慶賀或哀思的表征。家庭集體信教方式之所以一直延續,關鍵在于家庭氛圍,從小耳濡目染的宗教習俗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夫妻雙方共同生活,觀念和習慣難免互相影響,一旦一方被“全能神”勸服,另一方立馬成為第一傳教對象。父母、夫妻中的一方、親戚中的權威者都容易成為意見領袖,從而導致部分村民撇開、忽視或缺乏接觸媒體意見和公眾判斷,導致親緣傳播的盛行。
(四)神緣傳播
所謂神緣傳播,就是以宗教信仰和供奉之神祗為切入點,以神的話題展開傳教的傳播。這種傳播行為常以教徒為對象展開,因為教徒不同于普通人,他們心中存在對神的深入認識,以神為切入點容易引發興趣,打開話題。
上文提到的ZXN,在丈夫JSW向她“傳福音”之前,本身是一個基督徒。丈夫抓住契機,以神為切入點展開傳教。“他同我講,現在的耶穌已經過時,新的神轉到‘全能神來了,叫我相信。起初我也反對過,我說要掙錢,后來他用唱片機播放《生命的經歷》,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就開始相信了。”
前文AQ向ZMY傳教的過程,也是以神開始的。ZMY自己信奉佛教,而AQ一句輕描淡寫的“你這是佛,現在有神來到地上作工我們會體會到”就將她信的佛很自然地撇到一邊,開始講全能神的好處,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
“2004年第一階段的傳教中,一名40歲左右的天臺女人以收貓胎盤的名義來到YLH所在的T鎮XXD村,她以‘討茶吃為切入點開始話題,然后問她是否信神。剛好,YLH本身是一個基督教徒,經常思考基督,雙方由此展開話題,經過數次傳‘福音,YLH逐步被拉入‘全能神組織。”
“全能神”及其前身“呼喊派”都是以基督教的名義“傳福音”的。在傳教過程中,以神展開話題,這對基督徒有很強的吸引力。對于傳播對象的顧慮,傳教者還翻開《圣經》里的內容加以解答。在聊天中被帶入“神的世界”,從“耶穌基督”、“伊甸園”一直聊到“末日降臨”,這些平時在鄉村非基督教中很少聽到的信息突然冒出,容易產生共鳴。“基督已經過時”的說法具有很強的沖擊力,偶像的覆滅所帶來的失落需要彌補。“耶穌再次道成肉身”、“基督再次降臨是在世界東方的中國興起”、“第一次道成肉身是男性,起名叫耶穌,第二次是女性,起名叫‘閃電,即女基督、實際神”。這樣的話語貌似很難接受,一旦受到沖擊而相信就很難改變,這也是許多“全能神”信徒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的原因之一。
(五)物緣傳播
物緣傳播是以物品為媒介傳遞信息、設置符號、進行溝通、傳播思想和理念的行為。所有的傳播媒介中,語言是第一大媒介,而物品則是第二大媒介。按照麥克盧漢‘媒介即信息的觀點,“媒介所產生的的影響大于內容所產生的影響”。 在物品的傳遞過程以及物品本身所表達的信息中,被傳播者的思想慢慢被同化了。
前文中ZXN的丈夫JSW就是通過唱片機播放《生命的經歷》,讓妻子ZXN逐漸接受了“全能神”的思想。而前面提及的LH對CLN的傳教過程也是通過物品實現的。“2008年初,同村一個叫LH的老太婆來跟我說,她女婿拿了一本《三步作工》的書送給他,說是老天爺來救人了,叫我到她家里去看一下,能保平安。”
LJD,女,63歲,T鎮SX村人,小學文化,平時主要在家幫女兒帶孩子。LJD本來是基督教徒,之所以信“全能神”,也是在她姐姐的媳婦WCL的帶動下相信的。“她告訴我,要相信神,耶穌過時了,現在大家都相信神了。過幾天,她帶了一個人來家里和我聊天,唱唱詩歌,住在我家,并給我一本《三步作工》,讓我有空看看,就這樣我接觸了‘全能神。” 而LJD本人信“全能神”之后,還應T鎮T村的HX的要求在SX村傳教,傳教的方式是散發傳單和宣傳資料。
在X縣以及各地被公安機關抓獲以及成功轉化的信徒家中搜出了《“全能神”你真好》、《羔羊展開書卷》、《為蒙拯救信神》、《工作安排》、《三步作工》、《摸底鋪路細則》等書籍,以及“全能神”光盤等物品,這從側面印證了物在“全能神”傳播中的重要媒介作用,也是“全能神”組織見證性的最好體現。
(六)情緣傳播
向受眾傳遞親切、關懷、溫情的信息,拉近彼此情感距離,為順利溝通創造條件的傳播就是情緣傳播。蘇珊·朗格在其巨著《心靈:人類情感論》中說,“傳播行為是全身心調動的行為。傳播行為步步深入,尋根究底,最終深入化學和電化學的變化,牽動整個有機體的層次。” 傳播行為要達到目的,情感因素是關鍵一環。有情感要素存在,傳播對象才能調動身心,放松、投入地接收信息。傳播學之父威爾伯·施拉姆也認為,“利用情感傳播,可以讓人產生藝術美那樣的感覺,產生整體美感。”
“全能神”聚會中,經常使用情感因素聚攏對象。“我們來到神面前平等相處,沒有高低之分,做誠實人,不偷不搶,不盜不嫖,不干壞事,我們追求走正道,學做人… …接受后,確實感到有神同在,有圣靈作工,一段時間家里平安,心情舒暢,越經歷越亮堂。” 這是ZMY在聚會中聽到的話,我們可以感覺到很強的情感沖力,大家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之分,這種說法可以讓在現實生活中遭遇貧困、挫折、壓力、不滿的人得到安慰。在“全能神”介入生活后,傳播者會將愉快的經歷和神聯系起來,從而產生“全能神”幫助了“我”的愉悅情感,有“信神的人與別人不一樣”的感覺。傳播學的“使用—滿足”理論,強調了受眾在傳播中的主動滿足心理,認為他們本身也有著特定的需求和選擇動機。“使用與滿足研究的基本方面是:不同的人可以將相同的大眾傳播消息用于完全不同的目的。”
聚會“交通”中,“全能神”常采用唱詩的方法,例如LJD的信教過程就經歷了這種唱詩歌和聽詩歌的過程。“唱詩被想象成真實、靈驗的事情,而不是自我表現的機會,牧師舉行儀式的時候,自身與實際愿望都被拋在一邊了。” 這種承襲自基督教的方式充滿了音樂的味道,具有極大的感染力,能讓唱詩的人全身心投入其中,產生張力的積蓄并得到釋放,導致心靈最大限度的認同。
(七)趣緣傳播
人與人之間都會存在某些共同點,例如相同的興趣愛好、共同的生活環境、一樣的工作性質以及類似的生活習慣等。密切關注、收集被傳播方的興趣,利用共同的愛好來傳播的行為就是趣緣傳播。由于大量的人際傳播是在有特殊關系的人之間進行的,所以傳播中對方的態度和情緒極為重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傳播過程中的障礙,引發符號解釋和理解的困難。“如果沒有受眾感興趣的內容和形式,容易使受眾產生疲倦、厭煩的情緒。” “全能神”就是抓住了共同興趣愛好能讓人拉近距離這一點,展開傳教行為。
筆者在《破壞性膜拜團體“全能神”的縣域傳播和治理》中曾經提及的利用跳廣場舞的共同愛好,在跳舞間隙傳播的行為。傳教給LJD的WCL就是抓住了她基督教徒的身份,喜歡圣經和唱詩的愛好來進行傳教的。
在“全能神”傳播過程中,傳教方既是一個積極的信息發布人,同時又在努力尋找共同點,發現雙方存在的共同的地方,做一個熱心的信息接收者和聽眾,以真誠鼓勵對方。共同的興趣愛好、真誠的態度、熱切的情緒是提高了“全能神”傳播的成功度。
(八)咒緣傳播
指祈求鬼神降禍于傳播對象,對其進行恐嚇、要挾、詛咒,諸如“如果不按照指定去做,就會有正義或邪惡的力量來懲罰他(她)”的一種壓力傳播方式。“傳播時,沒有任何行政或法規的力量,只是以傳遞某種信息給受眾造成一定的精神和思想壓力。”
在信徒入教時,“全能神”常采用“發毒誓”方式來宣誓忠誠,內容多為“為‘神作工的承諾”、“對‘神效忠”,“強調‘奉獻”,以此增強組織的團隊感,逐步消除了信徒的自我意識,使個體淹沒在集體意志中。信徒的個體誓言成為一種精神追求,而且不求回報。否則,就是不信神,就會遭受懲罰,會產生難以想象的惡果。這樣,一紙“誓言”就成了“賣身契”。
“她叫我去信‘全能神,我不去。她就詛咒我說,‘你們不信神是賺不到錢的,神不祝福你。過幾天我丈夫去進貨,貨款被人拿走了,貨又沒進來,我們虧了一大筆。此后我對這位‘全能神有點害怕起來,怎么會這么靈呢!”
詛咒和毒誓不僅桎梏了信徒的思想和行為,而且導致了信徒對“神”的恐懼和對周圍世界的麻木,也成為信徒尋求“天國夢”的救命稻草。為此,信徒在毒誓的鞭策與洗腦的雙重驅使下,不得不放棄正常人的一切,在緊張、恐懼及無奈中越走越遠。
四、小結
本文將分析定格在鎮域,是考慮到鄉鎮政府處在國家政權體系的末梢,盡管各地鄉鎮的實際情況不同,但“全能神”傳播的策略卻有相通之處。文中對于基層傳播方式和策略的分析,是為公眾更多地了解“全能神”組織,從而更好地防范其滲透,同時也為政府相關部門打擊和處理提供鏡鑒,打蛇七寸,對癥下藥。
文中所涉“全能神”信徒,有相當部分長期信教,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備受煎熬,自我封閉,壓力重重。這些壓力來自于“末日來臨”的緊張感;家人、親戚、朋友的抵觸感;教友對其傳教的壓迫感;基督教會的排斥感;以及政府和公安機打擊的恐懼感。“正是因為‘末世的時間性、‘作工的非法性,注定了‘實際神最重要的‘國度時代、‘末世作工論,永遠存在著無法最終排解的內在緊張感”。
害怕暴露,見光死,這是“全能神”組織的致命弱點。由于害怕打擊,他們經常變化聚會地點,信徒家中、村外大橋下、沿溪大壩上都曾留下他們鬼魅般的身影。他們所獲得的信息是嚴重不對稱的,許多人基于對法律制裁的恐懼、對公安機關懲罰手段的想象而多次外逃。當他們真正遭遇公安機關,接觸到真實的“全能神”破壞性資料、感受到政府的人性關懷之后,產生了強烈的被欺騙感,往往很快轉化。他們不應被遺忘,而應該成為政府統戰工作的重要對象,基層政府要給予適當關懷,使其不再反復。同時,應該由邪教轉化者、心理醫生、反邪教志愿者、專家和社會工作者等組成公益組織,并且讓轉化者現身說法、身體力行去勸服那些癡迷者,讓反邪教事業在陽光下快樂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