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慶芳
內容摘要:目前,每年全國監獄獄內罪犯死亡人數達數百名,在依法治國和公民權利意識日益強烈的今天,監獄處理服刑罪犯死亡的問題上越來越困難,獄內罪犯死亡處理已成為監獄工作的難點問題之一。監獄在處理罪犯死亡事件時,因在實踐中客觀存在著一些信息障礙,嚴重地影響了罪犯死亡的正常處理進程和效果。本文從實踐中梳理在罪犯死亡處理中監獄面對了哪些信息障礙,探討監獄應如何進行規范,提高罪犯死亡處理的效果。
關鍵詞:罪犯死亡;處置程序;信息障礙;處理規范
監獄作為在押人員最為龐大、密集的監管場所,常年關押著數量龐大的罪犯,由于每個罪犯的身體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狀況不盡相同,發生罪犯在服刑期間死亡不可避免。目前,每年全國監獄獄內罪犯死亡人數達數百名,在依法治國和公民權利意識日益強烈的今天,監獄處理服刑罪犯死亡的問題上越來越困難,獄內罪犯死亡處理已成為監獄工作的難點問題之一,也是基層監獄領導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筆者認為監獄在處理罪犯死亡事件時,因在實踐中客觀存在著一些信息障礙,嚴重地影響了罪犯死亡的正常處理的進程和效果。從罪犯死亡處理程序來看,監獄目前存在的信息障礙主要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罪犯死亡通知報告程序是罪犯死亡后的第一道程序,如何做好罪犯死亡通知,取得罪犯家屬的信任、理解,是有效預防日后監獄與罪犯家屬紛爭的重點;第二罪犯死亡后如何進行匯報,讓監獄能夠對罪犯死亡性質做出正確的初步判斷,是罪犯死亡后分類推進不同處理程序的核心;第三監獄如何保障與各個方面信息溝通暢通、正確,是做好罪犯死亡處理信息傳遞的關鍵。本文將對罪犯死亡處理程序中信息障礙進行梳理總結,并深入探討監獄應在信息傳遞中遵循哪些規范。
一、罪犯死亡后監獄在信息傳遞中存在的障礙
(一)罪犯死亡通知報告程序中存在的問題
1.監獄通知罪犯家屬時間不及時
根據2015年出臺的《罪犯死亡處理規定》第五條規定“罪犯死亡后,監獄應當立即通知死亡罪犯的近親屬,報告所屬監獄管理機關,通報承擔檢察職責的人民檢察院和原審人民法院?!狈l從行為上進行了規定,要求監獄在罪犯死亡后應立即通知罪犯近家屬和檢察院、法院,但該法條沒有具體說明“立即通知”的時間節點。在實踐中個別監獄因為種種原因,在告之罪犯家屬時通知行動不夠堅決,特別是在遇有“找不到家屬”等困難時有
可能出現延遲通知的情況,這些做法很容易在實際事件的處理中導致有的罪犯家屬糾纏。
2.監獄通知的內容有瑕疵造成雙方爭議
據東方早報標題為 “一個月內,兩名服刑人員接連在贛州監獄內猝死”報道:監獄通知死亡罪犯的家屬時稱:2014年11月20日14時14分罪犯鐘XX在搶救的路上,在16時監獄又打了第二個電話告訴家屬罪犯鐘XX死亡。而醫院則稱罪犯鐘XX已于2014年11月20日14點08分已經死亡了。罪犯家屬質疑:“為何監獄和醫院說法不同?監獄這樣做到底是什么目的?監獄方所提及的時間節點與鐘XX的病歷無法相互印證?!痹诰唧w實踐中,監獄認為直接告知罪犯家屬罪犯死亡的后果,罪犯家屬難以接受,為了使罪犯家屬在情感上能夠接受,監獄在通知時會采用“善意的謊言”形式來告知,不直接告訴罪犯家屬罪犯已死亡,而是說罪犯病重速來監獄諸如此類內容,孰不知這樣做其實也會埋下爭議的隱患,所以“善意謊言”的告知方法并不妥當。
3.監獄各個層級告知罪犯家屬不同的“死亡原因”,造成答復口徑不一致
監獄在通知罪犯家屬時,罪犯家屬在接到罪犯死亡的信息后,第一個反應就是要求監獄方說明原因,由于死亡原因是引起雙方爭議的核心問題,同時死亡原因判斷是非常復雜的一個過程,不僅需要專業醫學、司法鑒定知識,而且還須按照專門程序進行鑒定才能得出結論,不是監獄干警通過表面現象就可以個人推測、判斷的。但是有的監獄干警顯然沒有充分認識罪犯死亡問題的復雜性和敏感性,在監獄或檢察院做出調查結論之前,負責通知的監獄干警把自己的“主觀臆斷”毫無遮攔地告知給罪犯家屬。監獄干警的最初判斷很有可能與日后罪犯死亡原因調查結論不一致,那么就可能造成監獄方給罪犯家屬的答復口徑不一致,引起罪犯家屬的誤解,造成監獄工作的被動。
4.監獄在接待罪犯親屬時避而不談罪犯“死亡原因”,激化雙方矛盾
另一種情況是監獄干警在接待罪犯家屬時,罪犯家屬有疑問,有些監獄不是積極、主動、耐心地向其說明情況,爭取信任,化解疑問,爭取檢察部門的支持,而是對罪犯家屬態度生硬,高高在上,不理不睬,以致激化與罪犯家屬的矛盾,導致其對監獄失去信任。由一般性的疑問轉為對監獄執法公正性的懷疑,最后四處上訪告狀,做出過激的事,等到事情鬧大,監獄才感到事態的嚴重。由于已經失去處理問題的最佳時間,監獄處于極被動地位,結果是監獄付出了更大的代價來了結此事。
(二)基層監區的匯報存在瑕疵,造成監獄的初步判斷失誤。
根據《罪犯死亡處理規定》:罪犯死亡后,對初步認定為正常死亡的,監獄應當立即開展調查工作;如果罪犯是非正常死亡由檢察院開展調查工作;如果罪犯近家屬對監獄調查結論有疑義或檢察院有異議的,也由檢察院再進行調查。即罪犯死亡后,監獄對罪犯死亡的原因有一個初步判斷,初步判斷的結果會影響到罪犯死亡調查程序啟動。監區向上級匯報罪犯死亡情況是監獄做出初步判斷的一個重要依據,所以監區在向上級匯報時應注意匯報的內容,否則就會造成罪犯死亡調查程序因誤判而滯后,從而造成罪犯死亡證據保全不完整。
(三)新聞輿論引導失誤,造成事件升級
監獄因為處于半封閉狀態,人們對監獄的認知停留在影視劇中,如果新聞媒體片面報導,更會加大人們對監獄的歪曲認識。一些媒體機構為了吸引觀眾,放棄了正確引導的原則,在報道中有意無意地抓住監獄執法中存在的小失誤作大文章,不負責任地片面報道,給監獄對死亡事件的處理帶來了不少的壓力。監獄在處置公眾事件上缺乏經驗,沒有及時公布事件的真實信息,并采取有效措施對媒體輿論加以引導,任由不良分子和不明真相的群眾以訛傳訛,造成工作被動。
二、罪犯死亡后監獄規范執法行為克服信息溝通障礙應把握的幾個重點問題
(一)罪犯死亡通知報告程序應如何規范
罪犯死亡通知報告是罪犯死亡處理法定程序,為后續的死亡原因調查程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這個程序通知報告處理不當,將使監獄處理罪犯死亡事件埋下隱患,所以我們應當重視罪犯死亡通知報告程序的要求,規范執法行為,筆者認為監獄在罪犯死亡、報告通知程序中應把握的幾個重點問題。
1.把握通知報告的時間節點
《罪犯死亡處理規定》第五條規定了“立即通知罪犯近親屬、監獄管理機關及檢察院和原審人民法院”的執法要求、但沒有具體說明立即通知的時間節點,所以在實踐中我們應采用法學界普遍提出最佳通知時間節點,即在罪犯死亡事件發生后24小時內 通知罪犯近家屬。
2.在通知罪犯近親屬時應注意對死亡原因的表述
監獄在罪犯死亡后,要求立即通知罪犯的近親屬。通知的具體實施者會落在具體的監區,監獄干警在通知罪犯近親屬時應注意表述的內容。除罪犯病重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外,對于沒有心理準備的罪犯家屬都會詢問罪犯死亡的原因,那么監區干警在首次通知時對于罪犯家屬對死亡原因的問詢時,特別注意不要隨意說明“死亡原因”。罪犯死亡后,監獄會根據當時所掌握的情況和信息對罪犯死亡有一個初步的判斷,但那并不是最終結論,為了避免當前對罪犯死亡原因的判斷與日后對罪犯死亡原因的調查結論不一致情況的發生,監獄干警在通知時一般不要對罪犯家屬說明監獄最初判斷的“死亡原因”。監獄應明確告之罪犯家屬當前罪犯的狀況,并向罪犯家屬提出立即趕赴監獄的要求,向罪犯家屬銜接具體到達監獄的時間和聯系人情況。
其次在接待罪犯近親屬時,當罪犯近親屬詢問死亡原因,不要用“不方便回答”或是“無可奉告”等話回避詢問,一方面應該明確告之罪犯家屬死亡原因調查工作要求。說明罪犯死亡原因調查是非常復雜的一件事,非經專業機構、專業程序的認定,不能妄下結論。另一方面可以告之罪犯家屬等待調查結論的大約時間。最后應表明監獄的態度。一旦監獄或檢察院的調查結論出來以后第一時間通知罪犯近親屬。
3.耐心做好死亡罪犯親屬的釋法說理工作
耐心做好死亡罪犯親屬的釋法說理工作,提高罪犯家屬對處理程序和處理結果的認同感,這是監獄有效處置罪犯死亡問題,實現定紛止爭的關鍵。監獄做好罪犯家屬釋放說理工作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1)及時通報死亡罪犯處理的進展情況,盡可能實現雙方信息對等
罪犯死亡后,監獄應當組建專門的罪犯死亡處理領導小組,挑選政策水平高、熟悉法律法規、心理素質好、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警察參與其中,做好與罪犯家屬的接待與解釋工作;在解釋死亡原因時要做到思想清晰、解釋口徑統一、前后一致,必要的時候可以邀請檢察院、鑒定專家進行解答。另一方面,監獄應派人主動會見死者家屬或接受死者家屬的約見,向他們通報事件的進展情況。特別要對罪犯死亡事件的原因、經過及鑒定結果等情況要詳細通報,通過信息通報,讓罪犯家屬有參與感;最后,聽取死者家屬的意見和建議,并回答他們提出的相關問題。慎重處理死者家屬提出的要求,有理有節,超出了自己的職能權限需要向領導匯報的不能亂答復,而應該請示了領導后才能答復。但也不能態度強硬的一口拒絕,而應該盡量對死亡罪犯家屬釋法說理,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以免激化矛盾。需要向上級請示的,要將理由直接告訴家屬,無須掩飾,但事后一要向家屬反饋結果,否則會引起家屬的誤解。
(2)找到爭議的焦點,正面回應罪犯家屬的質疑
監獄在處理罪犯死亡的過程中,監獄一定要搞清雙方爭議的焦點,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不能想當然認為罪犯家屬只要有質疑就是不講道理、無理取鬧。例如某監獄服刑人員Y在獄內夜間猝死,其家屬發現死者鼻孔有淤血,認為是被人毆打所致,由于媒體記者介入,該事件在網絡媒體報道,從而引發了鋪天蓋地的評論和指責。后來監獄在總結經驗教訓時,才發現監獄在處理該事件的當時,沒有弄清雙方爭議的焦點,正面回應罪犯家屬的質疑造成的。其實Y猝死監獄并沒有任何過錯,而是溝通時理解上出現了偏差,死亡罪犯Y鼻孔處的流血是因為醫院在搶救過程中,在鼻孔插入輸氧管時不小心造成的,而監獄和駐監檢察院并未及時解釋清楚,造成問題復雜化,事件升級。
(3)展示調查中取得的證據,消除罪犯家屬的疑義
科學完整的利用調查取得的證據,客觀地向家屬展示罪犯死亡過程,明確責任,清除疑義,是消除雙方爭議最有效的方法?!笆聦崉儆谛坜q”,最好的定爭止訟的方法就是利用證據消除罪犯親屬的疑義,所以監獄警察在平時執法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證據的保全。除做好《罪犯死亡處理》第七條的證據保全外,還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證據保全:一是監獄應履行平時病情告知,病情診斷、治療和病情惡化告知義務,并注意證據的搜集和固定;二是做好就醫、診斷證據保全,詳細做好醫院急救情況、相關住院記錄、因病死亡確診意見等證據保全;三是做好第三方監督或介入的證據保全,做好通知檢察機關介入處理文書、尸體檢查等證據材料;四是做好與罪犯家屬信息溝通說明的證據保全。在監獄安排專人與罪犯家屬進行聯系、解釋和溝通過程中,監獄應使用錄音電話、攝像設備對履行死亡處理程序、現場溝通說明等情況進行證據保全。例如,某某監獄在處置兩起罪犯因病正常死亡事件中,剛開始時家屬表示質疑,先后提出了經濟補償等諸多不合理要求,接待解釋人員就是通過展示一系列完整的證據鏈,最后罪犯家屬停止了無理取鬧,采信監獄的觀點,接受了處理意見。
(4)明確告之罪犯家屬救濟途徑
在罪犯死亡處理過程中,罪犯家屬大多會對監獄工作提出質疑,即使監獄無過錯,家屬也會千方百計地尋找監獄工作的“碴”。監獄可以明確地告之罪犯家屬,如果對監獄工作有任何的質疑,你們有哪些救濟途徑,以及選擇這樣的救濟途徑會產生的后果,讓罪犯家屬自已選擇救濟途徑。例如罪犯家屬質疑罪犯的“死亡原因”,那么監獄可以明確地告之罪犯家屬,你如果對死亡原因有疑義,可以申請做出調查結論的檢察院復議,如果還有疑義的話,還可以申請做出調查結論的上一級檢察院復核,同時還可以申請有司法鑒定資格的第三方鑒定機構進行鑒定。明確地告知罪犯家屬救濟途徑,可以讓罪犯家屬自己選擇救濟途徑,讓他們用自己選擇的路徑去解開他們的“質疑”,獲取結論,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強罪犯家屬在處理罪犯死亡時的參與感,有效地減少罪犯家屬的質疑,從而使罪犯家屬更快地接受結論,有效地節約司法成本。
(5)明確告知罪犯家屬無理取鬧會承擔的法律后果
在處理罪犯死亡時,在維穩的壓力下,部分監獄為了維護監管秩序,在迫于無奈的情況下滿足了罪犯家屬一些無理的訴求,在社會上起到了錯誤的示范作用,造成某些罪犯家屬有“不鬧不給,小鬧小給、大鬧大給”的想法,于是有些罪犯家屬糾集親眾“無理也要鬧三分”,試圖通過上訪、借助網絡媒體散發不實言論給監獄施壓,實現自己不正當的利益訴求。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監獄及監獄干警在處置罪犯死亡事件時,不要為了一時的解決而突破法律法規的規定,不隨意滿足死者親屬的無理要求,不因媒體、輿論的壓力承擔無過錯責任,要做到有理有據,不卑不亢。另一方面監獄應當明確告知按照法律規定,罪犯親屬可能要承擔的法律后果,同時與當地公安機關密切配合,按照法律懲治無理取鬧的罪犯親屬,做好“正確的示范”。
三、監區在向上級匯報罪犯死亡情況時的表述
監區一旦發生罪犯死亡問題,要迅速報告監獄值班領導,職能部門要開展調查,分清責任。發生罪犯死亡后,監區應第一時間向上級領導匯報,在匯報的過程中,與通知罪犯家屬的主要內容是不一致的,在向領導報告的過程中應匯報三方面的內容:一是發現死亡罪犯的過程,包括第一個發現死亡罪犯的時間、什么人發現的,如何發現的;二是死亡罪犯的身份情況、近期及反常情況、死因初步判斷,其中包括罪犯的身份信息,近期改造表現、疾病治療情況或其他反常情況,以及監區根據以上情況對罪犯死亡原因的初步判斷及判斷依據;三是發生罪犯死亡后監區所采取的應對措施,包括事態的控制、現場保護、知情的罪犯隔離等措施。這三方面的內容有利于監獄領導全面地了解罪犯死亡事件,能夠較準確全面地作出判斷,啟動后面的死亡調查程序。
四、做好新聞媒體、網絡社交媒體的正確引導
監獄要把工作做在前頭,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及時、全面、準確、客觀地公布事實真相,接受社會監督,防止少數罪犯家屬利用媒體將普通事件上升為社會公眾事件。如果出現了網絡輿情,要及時回應正確引導。例如以下信息就是陜西省延安監獄罪犯死亡當日下午通過其官方微博發布的通報【摘要】 ,2016年5月15日凌晨4時40分許,陜西省延安監獄發生罪犯付某某死亡事件,初步判定為自殺。目前,檢察機關已介入案件,延安監獄正全力配合檢察機關進行調查。
信息的公開與通報是罪犯死亡處理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在《罪犯死亡處理意見》中沒有對“信息公開與通報”作相關的規定。所以監獄在首次公布罪犯死亡信息時,應公布具體時間、事件、結果或結論及監獄所采取的應對措施。后面的信息公布要根據罪犯親屬或社會公眾的質疑,要及時、有目的、有前瞻性地針對可能出現的質疑,進行有針對性地“事前”回應。監獄在發布的信息時要采用“回應式”,而不是自說自話。人們在尋求真相時通常是以“質疑——回答——再質疑——再回答”方式探尋的,這種方式也是最被公眾認可的方式,所以監獄在發布信息需要直面公眾的質疑,不回避、不迎合地解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