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李朝國++張瑩++陳卓軒

2015年底,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發揮產業基礎好、轄區企業多、發展空間大的優勢,將金融扶貧政策、企業融資及用工需求、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有效銜接,實施龍頭企業帶動金融扶貧,創新探索“產金互促541”金融扶貧新模式。
2016年初,大龍開發區“產金互促541”精準扶貧民生工程正式啟動。工程結合國家“精扶貸”貸款政策,依托本地產業發展優勢,由大龍經濟開發區國有平臺公司提供擔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將5萬元“精扶貸”貸款入股龍頭企業,村集體和貧困戶按年度保底分紅,3年“精扶貸”期滿后由企業負責償還本金。按照這一模式,貧困戶每年可獲4000元保底分紅,每戶保底1個就業崗位,村集體則根據入股戶數,按每戶每年1000元進行保底分紅,實現貧困戶、村集體、企業多方共贏。
為確保“產金互促541”精準扶貧民生工程順利穩妥實施,大龍開發區于4月18日組建了貴州大龍扶貧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注入風險基金300萬元,為工作推進提供基本保障。同時,重點抓好“選”“鏈”“保”三個關鍵環節。
“選”即選準試點企業。所選企業必須符合兩條標準,一是企業效益好,二是企業在開發區有承建工程項目,平臺公司對企業有應付賬款,由此保證資金投放安全和入股資金有回報。
“鏈”即實現貧困戶、村集體、企業、金融機構有機鏈接。以政府注入的風險金為擔保,免抵押免擔保貸款5萬元給貧困戶,貧困戶將5萬元貸款資金交由村集體統一與企業簽訂資金入股協議。企業每年給予貧困戶4000元保底分紅,同時保底為每戶貧困戶提供1個就業崗位。村集體則根據入股數,每年享受每戶1000元的保底分紅。
“保”即保障“產金互促541”精準扶貧民生工程順利運行。一是政府注入風險金,每注入100萬元風險金,就可以為貧困群眾免抵押免擔保貸款1000萬元。二是開發區平臺公司、村集體、融資企業簽訂三方合同,以企業應付賬款為抵押,由開發區平臺公司為村集體提供擔保,企業到期負責還款和還息。三是開發區每年安排1500萬元財政資金用于貸款貼息,撬動金融資金支持。
“產金互促541”金融扶貧民生工程是對“五個一批”幫扶措施的有效補充,龍頭企業帶動金融扶貧模式,是金融扶貧與產業扶貧的有機結合,不僅有效解決了貧困戶增收問題,也有效解決了企業的融資和用工難問題,還有效解決了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真正實現了貧困戶、村集體、企業和銀行“一舉四贏”。
截至目前,大龍經濟開發區先后完成了兩批“產金互促541”精準扶貧工作,共為九龍村、蔡溪村、雙龍村、路良村、祥查村、三寨村、前龍村、勝利村、大龍堡村、大屯村10個村57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精扶貸”資金2870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將這些資金入股中偉鋰電、侗鄉農業等龍頭公司,實現分紅229.6萬元,實現村集體分紅57.4萬元,同時為337戶貧困家庭解決了469個勞動力就業問題。
今年6月28日,玉屏·大龍“產金互促541”精準扶貧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玉屏自治縣舉行,玉屏縣域內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被納入大龍經濟開發區“產金互促541”精準扶貧民生工程,標志著“產金互促541”金融扶貧模式開始向區外推廣。項目簽約后,首批實施770戶3850萬元貸款,8月25日,308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和77萬元村集體分紅兌現。
大龍開發區將全面推行“產金互促541”金融扶貧新模式,以此為抓手,助力貧困戶有效脫貧。今年8月底前完成19個村剩余建檔立卡貧困戶781戶3905萬元金融扶貧貸款,實現貧困戶受益312.4萬元,村集體受益78.1萬元。12月底前,完成玉屏自治縣其他鄉鎮1億元金融扶貧貸款,實現貧困戶受益800萬元,村集體受益200萬元;完成石阡縣8225萬元金融扶貧貸款,實現貧困戶受益658萬元,村集體受益164.5萬元。
“扶貧攻堅之所以難,難在貧困農民脫貧缺少門路,村集體經濟去‘空殼缺少支撐,融資信貸缺少擔保。”銅仁市政府黨組成員,大龍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吳東來說,“大龍開發區‘產金互促541金融扶貧新模式是輸血式扶貧與造血式扶貧的有機結合,旨在通過精準扶貧使特殊困難群體、貧困人口能夠真正在三年內邁入小康行列,確保沒有一個群眾掉隊。”(作者單位: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