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
摘 要:對電網物資供應商的評價和選擇進行研究,構建精細化的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科學的方法評價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并研究評價結果如何策略性地應用于供應商管理過程。
關鍵詞:供應商;評價和選擇;綜合集成賦權法;TOP-GRD分析模型
中圖分類號:F22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6.094
1 概述
1.1 背景
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三集五大”工作目標,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公司系統物資標準體系和物資管理體系,全面推行供應商管理。供應商是產品質量的責任主體,供應商管理對于國網公司供應鏈管理而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國網公司物資管理的要求看,供應商管理肩負了提供穩定、優質供應商資源,以保障供應并實現集中采購效益的重任;從外部市場環境看,供應商選擇與管理,還關系到國網公司為社會發展帶來的正面影響和承擔社會責任的情況。隨著國家建設“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的推進,新一輪的電網建設高潮加大了國網公司對電力物資的需求量,特高壓電網、智能電網的建設對電力物資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電網企業與其他物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也顯得日益重要。所以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使國網公司擁有優質、高效的供應商隊伍就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國網公司在供應商管理8大模塊業務,包括供應商注冊、供應商資質能力核實、供應商績效評價、供應商不良行為處理、供應商分類和管理、供應商發展、供應商反向評價以及供應商服務中心等各方面進行了多種嘗試,供應商管理精益化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然而,現有的供應商管理側重于對供應商單個業務模塊的考核,考核標準相對單一,對供應商綜合能力的評價涉及較少。如果要實現供應商綜合能力的評價,要求設計一套完善的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同時,需改善供應商評估主要以人工手動計分、評級為主的現狀,采用成熟的評價手段。因此,本課題研究如何構建精細化的供應商評價與選擇指標體系,運用科學的方法準確評價供應商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以期保證物資采購活動中供應商選擇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準確性,指導公司供應商管理工作向精細化、電子化的方向邁進。
1.2 目標
針對上述背景,開展電網物資供應商的評價和選擇,以提升供應商管理的精細化、差異化和信息化水平為研究重點,以準確評價供應商資質、技術、履約能力及價格水平為研究目標,通過構建3個層級4個模塊的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并將構建的供應商評價模型嵌入供應商評價軟件中,從而實現供應商的動態評估與管理,保證物資采購活動中供應商選擇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準確性。
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施,預期將實現以下目標。
1.2.1 提升供應商管理精細化水平
結合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構建以資質能力、技術能力、履約能力及價格水平為模塊的3層級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并構建科學的供應商評價模型,改變過往供應商評價大多依靠評估專家主觀評價的傳統方法,依靠歷史數據與模型算法,完善供應商評價管理體系,提升供應商管理精細化水平。
1.2.2 提升供應商管理差異化水平
構建科學的供應商評價模型,根據不同物資屬性賦予不同的指標權重,實現供應商差異化評價管理。針對整體實力及分項模塊中不同評價得分的供應商,結合協議庫存物資監造環節業務實際,在資質能力、技術能力、履約能力及價格水平模塊實施差異化選擇策略,提升供應商管理差異化水平。
1.2.3 提升供應商管理信息化水平
開發供應商評價管理信息軟件,采用數據錄入及整理匯總統一、固化供應商評價與選擇管理模型與算法,簡化操作人員工作,實現供應商評價信息的實時性與可追溯性,提升供應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 研究內容
2.1 構建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分析總結國內外關于構建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文獻資料,結合國網公司相關制度規范文件的相關規定,構建由若干個一級、若干個二級、若干個三級指標組成的供應商評價與選擇指標體系。
2.2 構建供應商評價模型
2.2.1 指標權重測算
梳理現有的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2類權重測算方法的優缺點,結合實際,克服2類權重計算方法的弊端,將序關系分析法(主觀法)與熵值法(客觀法)相結合形成綜合集成賦權法,作為權重計算方法。
綜合集成賦權法創新性:一方面規避了單純主觀賦值法和客觀賦值法的缺點,同時從客觀和主觀2個角度確定了指標權重;另一方面能夠有效達到供應商評價指標權重隨著物資類別不同而改變的目的。
2.2.2 供應商評價測算
從理論前沿中選取了TOPSIS法和灰色關聯度分析法2種定量分析法,將二者有效組合,形成了科學的TOP-GRD分析模型。TOP-GRD模型綜合了二者的優點,又相互彌補了其缺點,通過計算相似貼近度,從相對距離和變化趨勢2方面綜合評價備選方案的優劣,使評價結果更科學、更真實。
2.3 開發供應商評價軟件
2.3.1 軟件系統架構
依托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將之前構建的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嵌入到軟件平臺中,開發了高效的供應商評價軟件,從而應用于電力物資招標采購環節的供應商評價中,為后期供應商選擇提供參考建議,實現供應商評價的信息化管理。
2.3.2 軟件功能
具體地,供應商評價軟件各模塊功能包含如下模塊:供應商指標數據管理模塊、供應商評價體系管理模塊、供應商評價結果管理模塊和供應商評價結果分析模塊。
3 課題創新點和取得的突破
電網物資供應商評價與選擇課題的開展,將從評價體系、評價方法、評價手段及評價結果4方面實現理論方法的應用和信息化實踐的創新。
3.1 評價體系的創新
全面考慮資質、技術、履約及價格等因素,創新性地構建以資質能力、技術能力、履約能力及價格水平為模塊的3層級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為全面、科學、合理地評價供應商提供基礎支撐。
3.2 評價方法的創新
在對現有評價方法進行梳理、對比的基礎上,運用G1-熵值綜合賦權法測算評價指標權重,并將TOPSIS法和灰色關聯度分析法進行有效組合,構建了科學的TOP-GRD模型,用于電網物資供應商的科學評價。
3.3 評價手段的創新
基于構建的TOP-GRD模型,將供應商評價與選擇管理模型與算法固化、并在J2EE環境下實現,開發供應商評價軟件,從而簡化操作人員工作,實現供應商評價信息的實時性與可追溯性,提升供應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4 評價結果的創新
在供應商評價軟件中,基于構建的供應商評價體系,可實現對中標供應商整體實力、資質能力、技術能力、履約能力及價格水平進行評價,同時根據實際需求選取任意待評價指標,對供應商進行動態評價。
4 課題的成效
通過開展電網物資供應商的評價與選擇項目,構建基于G1-熵值綜合賦權法的TOP-GRD模型,并將其固化至供應商評價軟件中,通過對供應商電子化評價的實現,保證物資采購活動中供應商選擇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準確性。
本課題的成效具體如下:①結合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構建以資質能力、技術能力、履約能力及價格水平為模塊的3層級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并應用了基于G1-熵值綜合賦權法的TOP-GRD供應商評價模型,改變了目前供應商評價以評分法為主,評價體系不能明確反應各評價指標之間的重要程度,評價結果不能真實反映各供應商之間的差距的狀況,指標體系能夠更好地反映公司供應商管理的要點,實現對供應商的科學、合理評價。②開發供應商評價與選擇管理信息系統,采用數據錄入及整理匯總統一、固化供應商評價與選擇管理模型與算法,簡化操作人員工作,實現供應商評價信息的實時性與可追溯性,提升供應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③通過科學、有效的供應商評價,強化供應商管理,加強對供應商在產品質量、技術水平、供貨履約能力等方面的管控,保證在項目建設及生產過程中,物資供應及時率和質量水平穩步提升,確保物資技術標準符合項目及生產要求,降低因供貨不及時造成的缺貨損失,杜絕因質量問題所造成不必要損失等。通過降低成本,減少損失等,間接地提高了公司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