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先


摘 要:達布銅鉬礦區位于拉薩市曲水縣達布一帶,地理坐標E90°48′16″~90°49′30″,N29°31′00″~29°31′48″。相關人員對達布礦區的地質特征、成巖成礦年齡等內容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達布斑巖侵位年齡為16 Ma左右,成礦年齡為13.3~14.69 Ma(侯增謙等,2003;高一鳴等,2012),達布銅鉬礦床屬典型斑巖礦床。對達布斑巖型銅(鉬)礦床主成礦期絹英巖化帶內不同時期的石英脈中的流體包裹體進行了顯微測溫研究,以期為日后的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包裹體;斑巖型;銅鉬礦;顯微測溫研究
中圖分類號:P618.41;P618.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6.127
1 流體包裹體類型和巖相學特征
根據室溫下流體包裹體的相態成分、比例和組合關系,將包裹體分為2種類型,即氣液兩相包裹體(I型)、含子礦物多相包裹體(Ⅱ型)。I型包裹體居多,Ⅱ型包裹體數量比較少。圖1為達布斑巖型銅(鉬)礦床中各類包裹體巖相學照片。
A—I型包裹體相對孤立分布,具石英負晶形;B—I型包裹體呈線性分布,橢圓型;C—I型包裹體線性分布,形態不規則;D—Ⅱ型包裹體雜亂分布,S為石鹽子晶;E—Ⅱ型包裹體與I型包裹體相伴產出,S為石鹽子晶和不透明金屬礦物;F—Ⅱ型包裹體孤立分布,S為石鹽子晶和不透明金屬礦物
圖1 達布斑巖型銅(鉬)礦床中各類包裹體巖相學照片
氣液兩相包裹體(I型)是由液相(L)、氣相(V)組成的兩相鹽水溶液包裹體(圖1A,B,C),主要呈線性群居分布,少量相對孤立分布或不均勻散布,形態可見石英負晶形、串珠狀或不規則形態。
含子礦物多相包裹體(Ⅱ型)是由液相(L)、氣相(V)和子礦物(S)組成,S主要為石鹽,偶爾可見黃鐵礦和黃銅礦捕虜晶(圖1D,E,F)。
2 流體包裹體顯微測溫
I型包裹體鹽度所測的冰點溫度按照Hall提出的鹽度-冰點公式計算獲得,即:
W=0.00+1.78Tm-0.044 2Tm3+0.000 557Tm3.
式(1)中:W為鹽度,%NaCleqv;Tm為冰點溫度,℃。
Ⅱ型包裹體鹽度根據所測的子礦物熔化溫度按照(Hall等,1988)提出的鹽度-子礦物熔化溫度公式計算獲得,即:
W=26.242+0.492 8β+1.42β2-0.223β3+0.041 29β4
+0.006 295β5-0.001 967β6+0.000 111 2β7.
式(2)中:β=T/100,T為Nacl子礦物熔化溫度,℃。
由顯微測溫結果可知,主成礦期石英顆粒中I型包裹體均一溫度主要集中在320~360 ℃,鹽度主要集中在4~8%Nacleqv。Ⅱ型包裹體逐漸融化,使得石鹽失去立方形態,逐漸變小,同時,氣泡也變小,且氣泡先消失,至石鹽完全溶解到均一。均一溫度集中在223~439 ℃,鹽度集中在32.49~51.92%Nacleqv。成礦晚期,重結晶石英顆粒邊緣I型包裹體均一溫度為129~196 ℃,鹽度為5.56~6.30%Nacleqv。
3 結論
鏡下觀察發現,主成礦期石英中出現Ⅱ型包裹體,偶爾可見黃鐵礦和黃銅礦捕虜晶。這說明,主成礦期流體中有成礦金屬,并且氣液兩相包裹體與含子晶多相包裹體共存。主成礦期氣液兩相包裹體平均均一溫度為321 ℃,平均鹽度為6.27%Nacleqv,含子晶多相包裹體平均均一溫度為351.8 ℃,平均鹽度為42.97%Nacleqv。兩者均一溫度接近,鹽度相差明顯,說明發生過流體沸騰,達布斑巖型銅(鉬)礦床在成礦時期經歷了成礦流體溫度明顯下降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高一鳴,陳毓川,唐菊興,等.西藏曲水縣達布斑巖銅(鋁)礦床成巖成礦年代學研究[J].地球學報,2012,33(4):613-623.
[2]侯增謙,曲曉明,王淑賢,等.西藏高原岡底斯斑巖銅礦帶輝鉬礦Re-Os年齡:成礦作用時限與動力學背景應用[J].中國科學,2003,33(7):509-618.
[3]Hall,D.L.,S.M.Sterner,R.J.Bodnar.Freezing point depression of NaCl-KCl-H2O solutions.Econ.Geol.1988(83):19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