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緣
摘 要:因材施教教學方式對于提高改善初中語文課堂,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十分重要。以此為主線,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正確在素質教育中應用因材施教法,以此促進學生的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素質教育;因材施教
語文是初中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師并不重視因材施教。而現代教育體系強調教師在開展素質教育時要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這也就意味著教師應當充分理解因材施教的深刻含義,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因材施教思想,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正是因為在傳統教育思想下,課堂以教師為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體地位才得不到重視。但是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教育的主要對象。鑒于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因材施教,就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新語文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擁有學習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才會全神貫注地汲取知識。可見,應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時,從學生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激活語文課堂。例如,在學習《蘆花蕩》一節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學習興趣,教師在開始可以先給學生播放有關游擊隊抗日的片段,并展示與本節內容相關的圖片,刺激學生的感官。同時教師可以介紹該篇的主要內容:鐵道游擊隊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發生在齊魯大地上,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實,在抗日戰爭時期,類似的傳奇故事數不勝數。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上,就有這么一個老頭子,年齡將近六十歲了,可他仍像年輕人一樣,毅然投入到抗日戰爭的洪流中。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訓了敵人。今天,我們來學習著名作家孫犁的一篇小說——《蘆花蕩》。這樣引入課堂的目的是為了在課堂的開始充分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和愛國情懷,并迅速投入到課文內容的學習中。總而言之,教師應當重視從學生實際出發,激發學生興趣,為開展因材施教教學方式奠定良好的基礎,況且從學生實際出發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核心思想。
二、重視分層教學,完善教學設計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有所差異。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摒棄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重視分層教學方法的應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分層時必須準確把握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并科學分層,從而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落實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能夠從學生角度出發,完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符合素質教育理念的。鑒于此,教師要重視分層教學,并根據實際教材內容完善教學設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層,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的過程中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以滿足學生的學習。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課堂評價和課后作業布置時也可以進行分層設計,這樣才能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完善教學設計,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平等看待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并給予指導,以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總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分層教學,并完善課堂上的教學設計,從而真正落實因材施教。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效率
若要實現素質教育就要以學生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要大膽創新,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優化課堂,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同時,教師還應充分發散思維,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在初中課堂上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
例如,在《故鄉》的學習中,教師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設計探究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任意選擇一個任務,進行人物介紹。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之后再讓學生精讀課文,探究人物形象,并體會課文中的描寫手法。教師要引導學生盡量以小組為單位,并在最后選出小組代表進行總結陳述。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由此可見,教師應當在落實因材施教時,重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若要在素質教育中落實因材施教,就要重視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視分層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三個方面入手,創新語文課堂,優化教學設計。這不僅是素質教育深入實施的客觀需求,也是我國初中語文教學體系發展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趙慧穎.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語文素質教育中的應用[J]. 中華少年,2015(16):37.
[2]張艷霞,張柏富.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語文素質教育中的應用[J].高考(綜合版),2015(11):186.
[3]楊群.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語文素質教育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6(1):6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