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晶
摘要:視覺傳達這一術語的流行始于1960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世界設計大會,其內容包括:報刊、雜志、招貼海報及其他印刷宣傳物的設計,還有電影、電視、電子廣告牌等傳播媒體。設計者能夠通過視覺傳達設計傳達給觀眾設計的時代特征以及豐富的內涵。
關鍵詞:涂鴉 視覺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在當今信息社會,以計算機科學為標志的數字多媒體技術給廣告設計和傳播帶來了新的氣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必須承認,當下備受信息時代的經濟利益的驅使,視覺傳達產品的本身藝術價值被嚴重弱化或虛化。面對不容回避的挑戰,當代視傳設計者要不忘初心,既要追求作品的藝術價值的高品位,還要凸顯時代賦予的責任。
視覺傳達設計的最高境界是“抓人眼球,內涵豐富,過目不忘”。因此,一切呆板的、程式化的、膚淺的視傳作品將與時代格格不入。涂鴉這門藝術形式簡潔明快,新穎脫俗,為視覺傳達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創作元素。它與視覺傳達設計有機融合,無疑將給視傳設計領域帶來一股清新的潮流。
一、涂鴉的歷史
最早的涂鴉可以追溯到尼安德特人的洞穴壁畫。但作為街頭藝術的涂鴉,最早產生于美國上世紀60年代。有一位住在美國華盛頓,名叫德米特里的年輕人,怎么也不會想到,在一次送貨的途中,隨意涂寫自己的綽號“Taki183”,這個無意而為之的作品,竟有幸登載在1971年的《紐約時報》上。也使涂鴉(GRAFFITTI),這個來自希臘文“書寫”與意大利文“刮痕”的俚語成了一個藝術名詞,街頭涂鴉這門藝術就此開始。
涂鴉內容包括文字、卡通人物、政治口號,乃至宗教與神怪形象。涂鴉繪畫起初并不為藝術界所注意,大部分情況下,它處于一種自我滋生自我欣賞的低迷狀態,直至上世紀80年代前半期,涂鴉藝術才異軍突起,成為紐約畫派最流行的一種繪畫風格。
二、我國涂鴉藝術的起源
大約在1996年,隨著HIP-HOP熱潮的涌入中國,作為街頭文化的一部分,涂鴉率先在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里初露端倪。那時候這種涂鴉藝術形式,抑或俗稱的“小廣告”,是市容市貌的毀容罪魁,令城市管理者頭痛不已。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涂鴉也經歷了完美的蛻變,藝術搭臺商業唱戲,珠聯璧合。它不僅見證著中國的歷史發展與城市的變遷,也為城市的美化平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由于涂鴉藝術來源于美國,所以中國的涂鴉帶有抹不掉的美式風格的痕跡。形式多為一些變化字體的英文和美式的卡通。中國一些涂鴉創作者的有識之士強烈呼吁:中國涂鴉需要富含中國的文化元素,凸顯本民族特色的風格。他們認為,涂鴉本身是一種普世藝術,需要從原汁原味的生活中提煉藝術元素。朋克精神的放蕩不羈和青春與熱血的激情,應該是涂鴉創作的主旋律。
三、我國涂鴉藝術的發展
涂鴉藝術一經引入中國,猶如一粒種子在最適合的季節、最適宜的土壤里孕育生長,繁衍生息。
起初,涂鴉這門藝術形式在中國尚屬小眾藝術。但其本身靈活的創作形式和藝術價值給這門藝術賦予了獨特的魅力,無法被任何其他藝術形式所取代。大有由弱漸強,不斷壯大之勢。
北京的798藝術區,是涂鴉愛好者的天堂。798墻頭的涂鴉秉承了涂鴉藝術的原始風貌,涂鴉者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或喜悅或憤懣或焦躁或困惑等很傳神地流露于筆端,既有“風景這邊獨好”的雅致,也有“廁所文學”的味道,讓人對“陽春白雪”與“下里巴哈”可以兼容奇妙的遐想。
上海的莫干山路200米的沿街墻壁上,布滿了各色涂鴉作品。這些充滿靈性、風格迥異的涂鴉作品展示著創作者的才華和理念,同時也為上海平添了幾許國際大都市的獨特韻味。
涂鴉在廣州的越秀南路也大放異彩。南粵的靈秀自然天成,誘人留戀往返。涂鴉的橫空出世,精制的南粵錦上添花,宛若天上人間。
涂鴉藝術在中國的強力發展,不僅體現在受眾的人廣,更在于拔尖人才的層出不窮,后生可畏。一位來自廣東順德,名叫陳英杰的91年出生的小伙子,他的涂鴉作品震驚了整個世界。他年紀不大,但涂鴉造詣非凡,已自成一派,把美式街頭涂鴉和中國畫的藝術精髓巧妙融匯,用“中式涂鴉”技巧進行表達,深邃的藝術內涵驚艷了全世界。從佛山街頭到世界各地,他用揮灑潑墨的才情,給許多城市帶去了驚喜。由于其作品的魅力四射,許多大牌商賈紛紛與其合作。在他的助推下,越來越多的融入中國元素的涂鴉作品被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搶盡風頭,大有后來者居上的霸氣。
四、視傳人的擔當
盡管涂鴉在藝術的百花園中不是嬌艷可人的那朵奇葩,但她自強不息,不爭奇斗艷的品質,依舊散發著幽幽的清香,讓人憐愛不已。
眾所周知,任何藝術門類,都有專業與草根之別。兩者的優劣很難清晰界定。客觀地說,兩者應該是各有千秋。當我們崇拜學院派難出其右的時候,高手在民間的呼聲卻猶然在耳。
作為當代視覺傳達設計行業的未來從業者,我們必須摒棄“學院派”固有的“規范有余,創新不足”的弊端,推崇返璞歸真,在普通的生活中去撲捉創作靈感。在看似不經意的涂鴉中,尋覓創新的靈感,靈動的元素,并用視傳的現代表現手法進行細膩的表達。在“草根派”與“學院派”中識別、遴選強大的單組基因,用感悟與靈感做強大單組份基因的重組的粘合劑,繁衍出具有強大藝術生命力,被大眾喜聞樂見,廣泛接受和認可,并從眾如流。
(作者單位:遼寧財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