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宜 胡朋
案情簡介
2015年8月17日投訴人謝某向人民銀行某中心支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咨詢投訴電話12363投訴,稱其于2015年8月15日網絡購物使用某銀行信用卡網上支付,當晚接到自稱網絡賣家電話說其使用信用卡付款不正常,必須先申請退款,然后再次付款才能發貨,并且向其索要了手機驗證碼,后謝某接收到短信提示,稱其在某微信店鋪購物支付了8000元整,于是登入某銀行信用卡網站查詢發現信用卡被盜刷8000元。隨后聯系了某銀行客服,要求凍結其信用卡賬戶,同時要求幫忙追回被盜刷的款項。該行客服于8月12日才發出調單結果,而且結果沒有顯示詐騙分子相關信息。謝某現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但是對該銀行配合公安機關調查情況不滿意,于是向某地人民銀行投訴,要求該銀行配合調查取證。
處理過程
人民銀行某地中心支行接到投訴后,將投訴轉辦該銀行某支行。經查,謝某行為屬于自行泄露了個人信息而導致信用卡損失。該銀行客服在接到起電話后,作出了辦理凍結的風險提示,并在征求其同意的基礎上立即成功凍結卡片。根據《中國銀聯卡業務運作規章》關于查復處理時限為13個工作日的規定,調單結果發出時間符合要求。該支行表示積極配合公安機關調查取證,協助打擊銀行卡違法犯罪活動。謝某對處理結果表示滿意。
法律分析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人民警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人民警察依法執行公務,公民和組織應當給予支持和協助。”
《合同法》第六十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第九十二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后,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本案中,客戶要求調出要素完整的交易流水單據是銀行應該承擔的一項基本合同義務,銀行不得拒絕和無故拖延,應在合理時限內給客戶提供交易單據,否則將違反《合同法》的規定。在涉及違法犯罪的調查過程中,銀行要積極配合協助有權機關進行調查取證,否則將違反《刑事訴訟法》、《人民警察法》的相關規定。
案例啟示
啟示一:銀行應針對網絡金融犯罪類型特點,及時向客戶進行風險提示。網絡金融詐騙的手段和方式層出不窮,各銀行應結合客戶投訴個案,研究風險防范策略,并積極利用銀行微信、微博、顯示屏、短信、告知書等多種途徑予以提示。
啟示二:監管部門應及時推動相關制度的更新完善。針對目前微店這一新生事物,其模式特點就是通過微信平臺進行注冊,用私人賬號進行信息溝通和商品交易,且無第三方支付平臺設置,交易隱蔽性較強,導致監管難以觸及,為微信詐騙提供了可能。因此,建議監管部門積極展開微信詐騙等互聯網金融詐騙防范機制的研究,并適時推動網絡管理相關制度的修改完善,以避免監管真空,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啟示三: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各監管機構、金融機構要扎實做好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居民的金融素養和風險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