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少奇同志是新中國成立初外交活動的主要代表之一,為新中國的外交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在這偉大貢獻背后,劉少奇同志的外交思想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跡可循。他的成長經歷、外交實踐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同中國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碰撞,迸發出中國共產黨外交成果的勝利光輝,指引著我們去探尋劉少奇外交思想的歷史淵源。
關鍵詞:新中國成立初 劉少奇 外交思想
新中國成立初劉少奇同志主管黨的對外工作,他主要參與國務外事活動,在新中國外交實踐中其外交思想不斷完善與發展。劉少奇的外交思想并非空穴來風,其形成與中國的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復雜的國際局勢以及中共的外交成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傳統儒家文化塑造劉少奇的外交品質
劉少奇的性格有些“內向”,有著自身獨特的沉穩與嚴謹。他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溫良與謙恭的性格。他反思自身的思想發展時說自己“在年幼的時候,是隨著母親求神拜佛,在讀了孔孟之書以后,也深信中國的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是最好的東西。”可見中國傳統文化對劉少奇思想發展影響之深。新中國成立后劉少奇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也不是排斥的。他在七大上闡述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時指出:“對于中國的和外國的歷史遺產,我們既不是籠統地一概反對,也不是籠統地一概接受,而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批判地接受其優良的和適用的東西,反對其錯誤的和不適的東西。”可見,傳統文化中“中庸”、“和平”等思想明顯為劉少奇所借鑒、吸收,并將其運用于新中國的外交實踐中。
二、馬克思主義奠定劉少奇外交理論基石
與同時代其他人一樣,劉少奇與馬克思主義結緣,是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指引下,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20年,劉少奇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學習了《共產黨宣言》。他說,“當時我把《共產黨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幾遍”,“從這本書中,我了解共產黨是干什么的,是怎樣的一個黨,我準不準備獻身于這個當所從事的事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最后決定參加共產黨,同時也準備獻身于黨的事業。”劉少奇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在中國革命的進程中不斷深化。劉少奇非常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他認為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是必然的,是有必要的,而且要長期堅持。他用馬克思主義改造自身,鍛煉自身外交思想意識。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初,劉少奇極為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并將其致力于他外交思想的創新與批判。劉少奇的外交思想務實而準確,拒絕任何空談、無用之語,他說“空談沒有好處,只有壞處。”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劉少奇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于新中國成立初的外交活動中,并內化于自身外交思想中。
三、復雜的時代局勢決定劉少奇的外交活動
新中國成立初國際上正處于美國與蘇聯兩大帝國冷戰對抗的時局。美蘇兩大意識形態不同的大國之間,彼此水火不相容,并互相建立陣營,組建了兩大陣營的國家同盟。這一時期,整個國際上普遍通過結盟的方式來參與世界政治,進行國家外交活動。同時,在兩大陣營之外,國際上還存在著為數不少的中間政治力量,美蘇兩國極力分化爭取國際政治中的中間政治力量,構成這一時期世界政治行為的一環。新中國成立初復雜的國際政治形勢決定了時代發展的主題,也決定了劉少奇外事活動和國務工作的方式,并應用于其外交思想的實踐中。新中國成立初,劉少奇同志參與了大量國家外事活動,憑借著其對國際形勢的正確把握,以自身切實談話風格和扎實的理論修養,推動著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
在新中國成立初的復雜國際形勢下,劉少奇外交活動和國務主要圍繞著如何鞏固新中國的國家安全和民族利益以及如何推動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這一問題而進行。
四、中共外交成果構成劉少奇外交思想的歷史依據
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復雜的國內和國際政治環境背景下,積極尋求中國革命的方向,制定了中國革命的戰略,構建了有利于中國革命前進的國際政治環境。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外交理論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經過不斷探索與檢驗,取得了重大成果。對革命利益的強調、對非意識形態化外交的認識和對和平外交的探索無疑是中國共產黨外交思想的寶貴財富。同時也為新中國成立初劉少奇外交思想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新中國成立初,劉少奇受毛澤東外交思想的影響,在充分吸收借鑒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國務工作實踐,形成自身獨特的外交思想。同時其外交思想也構成了毛澤東外交思想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劉少奇同志與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新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開天辟地的貢獻,這一偉大歷史貢獻,正是基于中共長期實踐獲得的外交成果。
劉少奇同志的外交思想準確而務實,并非空空穴來風而是有跡可循,剖析其外交思想的歷史淵源對于我們今天學習、借鑒其外交思想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部圖書館.劉少奇人生紀實(上下冊)[M].鳳凰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第3卷)[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劉少奇文年譜(下卷)[M].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4]張飛虹.劉少奇外交活動與思想研究述評[J].黨的文獻,2011,(01).
[5]羅國輝,李麗娟.試論建國初期劉少奇的外交思想[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2).
(作者簡介:趙潔,天津商業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