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瓊+張禧
摘要:公民的政治參與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其主要表現形式為參與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等。涼山彝族地區農村婦女由于所處地區經濟水平落后、傳統思想濃厚、受教育水平有限,導致她們的政治參與效能較低。因此,必須通過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加大社會宣傳,打破傳統思想束縛等途徑,注重能力提升,從而增強彝族農村婦女的政治參與效能。
關鍵詞:涼山彝族 農村婦女 政治參與
公民的政治參與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政治現代化的重要指標。民族地區農村婦女由于所處地區經濟水平落后、自身素質受限、傳統思想束縛等多方面原因,政治參與受到極大限制。2016年6-8月,課題組以四川涼山彝族農村婦女群體為個案,對彝族地區農村婦女的政治參與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發放300份問卷,收回284份,回收率為94.7%,比較真實、全面的反映了四川涼山彝族地區農村婦女的政治參與狀況。
一、涼山彝族農村婦女政治參與現狀
(一)選舉與被選舉狀況
調研表明,62%沒有參加過最近一次的村委換屆選舉和人大代表選舉,25%只參加過村委會換屆選舉并沒有參加過人大代表選舉。投票方式上51.4%為家人代投,投票表達意愿上49%為家人意愿,35.6%為自身意愿。另外,從未作為村委會成員候選人的占91.6%,這表明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
(二)民主管理和民主決策狀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民會議有權撤銷或者變更村民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調研表明,41.6%從來沒有參加過村民會議;對村里具體事務的態度,僅有7%長期積極表態,43.3%既不參加也不表態;在村規民約制定方面,57.1%不知道有村規民約,37.7%沒有參加過村規民約制定。
(三)民主監督狀況
村級民主監督是保障村民自治得以實現的重要環節,主要體現為對村務公開狀況和村民干部工作的監督。對于村干部工作的評價,63.1%認為稱職,11%認為村干部工作不稱職;對于村務公開,55.3%知道村內有村務公開,但其中僅有22.3%認為如果對公開情況有疑問應該向村干部提出質疑。同時,調研發現婦女參與村民會議人數少、頻次低,缺乏有效監督。
二、涼山彝族農村婦女政治參與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涼山彝族農村婦女政治參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政治參與意識差。調研數據顯示,10.2%經常關注了解時事、政治,75%不談論國家大事或者其它政治話題。在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村民委員會選舉法》《村委會組織法》的了解上,50%表示不了解。加上51.4%的代投率,74.7%沒有參加過村民會議,94.7%沒有參加過村規民約的制定,67.6%對于村里的事務不表態,44.7%不知道村務公開等這樣一組數據,充分表明涼山彝族農村婦女在政治參與意識和參與程度上均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
2.政治效能感弱。調研顯示,7%在村里事物中長期積極表態,在“如果進行表態后是否得到政府的回應”方面有50%表示政府無回應,33.8%表示只是表面得到回應。如果對村務公開狀況有疑問,48.6%不會向村干部提出疑問;對村干部工作中不恰當的行為,40.5%表示不想惹麻煩上身。
3.政治參與制度不完善。51.4%的投票代投率,反映了當地的選舉制度不規范,沒有真正保障合法公民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五年內有74.6%未參加村民會議,充分表明婦女參與村民會議程度低。同時,村民會議作為監督機構并沒有獨立于村委會,村委干部是被監督者同時又是村民會議的組織者,監督效應大打折扣。另外,涼山彝族地區擁有自己本地區的習慣法,在許多情況下彝族地區依靠的是德古以習慣法解決糾紛。
(二)涼山彝族農村婦女政治參與不足原因分析
1.經濟水平低,發展基礎薄弱。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17個縣中有11個縣為國家級貧困縣,經濟條件極為落后。數據顯示,彝族農村婦女個人主要經濟來源為種植的占82.4%,養殖的占59.1%,打工的占31%。《涼山州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農民人均純收入9422元,但在實際調查中存在84.4%的婦女人年純收入不到5000元,80.9%的婦女所在家庭人均年純收入也不足5000元,僅有21.1%的家庭沒有欠債情況。在家庭生活條件未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政治參與程度的提高方面自然會受到嚴重束縛。
2.文盲率較高,自身素養偏低。教育是公民政治參與的關鍵,其受教育程度越高,參與政治活動的可能性也越大。涼山州統計資料表明,2010年每10萬人中文盲率為19.31%。但在調查中58.1%的婦女為文盲,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文盲率比例也增加,56歲以上文盲率高達89.5%。僅有25%接受過雙語教育,14.1%接受過漢語教育。由于所處環境封閉、接受的教育程度偏低,婦女無法對政治信息進行深刻理解,進而表現為政治參與意識弱化。
3.宗族依賴程度高,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由于涼山彝族地區是直接從奴隸制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宗族色彩較濃。調查中,僅有11%在遇到困難時會選擇向村干部尋求幫助,發生糾紛時六成以上愿意選擇家支、鄰里調解或者德古調解。另外,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61.6%表示家里人不是很重視她們的讀書考學。這些都制約著涼山彝族農村婦女無法走出大山,不能理解政治參與和個人利益、社會利益的重要聯系,無法有效地參與政治生活。
4.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有待完善。訪談表明,村委會干部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以中學文化程度為主,他們了解本村實際情況,但是在對上級的政策研讀、執行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村委會組織法》規定了村民會議是監督機構,然而組織人員是被監督者,使得村干部的工作容易出現懈怠。另外,婦女在村委干部中所占比例過低,村里的婦聯主任大多不會漢語,無法及時與上級溝通、多方面反映婦女的需求。
三、注重能力提升,增強彝族農村婦女的政治參與效能
(一)多渠道發展經濟,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首先,涼山地區以山地為主,適宜稀有菌類生長,可以建立一個規模性菌類培養基地,對外銷售菌群,提高當地居民經濟收入。其次,涼山花椒質量上乘,政府可以加強對外宣傳,為當地百姓提供更多的收購信息和銷售平臺。再者,依托“彝家新寨”項目建設,發展民族特色旅游,以旅游業拉動當地經濟發展。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受教育程度
提高涼山彝族農村婦女的政治參與積極性,重要的是自身素質提升,重點是提高其受教育程度。因此,要加大對涼山地區學校師資力量的引入和教學硬件設施方面的投入,提高雙語學校、各類職業學校的數量與質量,滿足適齡學童的學習需求,保障女童的就學率和升學率。同時,依托婦聯等相關社會組織,開展漢語言以及種植業、手工業等相對實用知識技能的培訓。
(三)加大社會宣傳,打破傳統思想束縛
列寧指出,“只有在男女完全平等的時候,只有在婦女擺脫了這種瑣碎的使人愚鈍的非生產性工作而同我們一道從事新工作的時候,婦女解放才能開始運行。”只有打破男尊女卑的性別不平等格局,才能讓涼山彝族農村婦女獨立進行政治參與。因此,要利用信息社會的多種傳播渠道,宣傳男女平等,宣傳基本的政治觀念和法律法規,減輕涼山彝族農村婦女的宗族依賴程度,提高自身的政治參與能力。
(四)完善基層制度,優化基層干部結構
要推動涼山彝族農村婦女的政治參與,必須完善彝族地區政治參與制度,拓寬政治參與的渠道和方式,規范基層干部的行為,優化基層隊伍的結構。同時,還要培養一批具有新時代特性的女性干部,為廣大涼山彝族農村婦女作表率、爭權益、引道路。另外,作為基層村委干部,必須加強彝族地區文化與國家政治文化的整合,策劃一些與彝族農村婦女密切相關的團體活動,給予彝族農村婦女發聲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EB/OL].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0-10-28.
[2]涼山州統計局.涼山州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涼山統計信息外網,2016-06-30.
[3]涼山州統計局.涼山州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EB/OL].中國統計信息網,2011-05-23.
[4]全國婦女聯合會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婦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作者簡介:[1]陳順瓊,四川農業大學法學院2014級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學生;[2]張禧,學士,四川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農村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