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



摘 要:當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利用綜合監控系統的傳輸通道上傳至雜散電流微機管理系統時,可能會占用電力網絡帶寬,阻塞信息傳輸,影響網絡的穩定性。運營人員不同意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利用綜合監控系統的傳輸通道進行上傳。現提出另兩種傳輸方式,并對其進行分析比較,得出最優傳輸方式。
關鍵詞: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傳輸
前言
目前國內大部分地鐵雜散電流監測系統采用集中式監測系統,監測數據的傳輸沒有統一的方式,多利用綜合監控系統的傳輸通道進行傳輸,即雜散電流監測數據通過監測裝置與變電所控制信號盤連接,通過變電所控制信號盤將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傳輸至車站級綜合監控系統,再由車輛段的綜合監控系統傳輸至車輛段內的雜散電流微機管理系統。
但是,目前地鐵運營公司OCC調度對雜散電流遠程監控不做強制要求,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傳輸若利用綜合監控系統的傳輸通道進行上傳,此時涉及到的專業接口較多、協調困難,占用電力網絡帶寬,阻塞信息傳輸,影響網絡的穩定性,同時相關綜合監控專業不同意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利用綜合監控系統的傳輸通道進行上傳。現提出另兩種傳輸方式。
1 雜散電流監測系統構成
雜散電流監測系統構成方式主要有分散式和集中式兩種。
1.1 分散式監測系統
分散式監測系統主要由設置在隧道結構上(橋面結構板上、道床結構上)的測量端子、參比電極、智能傳感器、監測裝置、排流柜、便攜式綜合測試裝置等構成。
1.2 集中式監測系統
集中式監測系統由設置在隧道結構上(橋面結構板上、道床結構上)的測量端子、參比電極、智能傳感器、監測裝置、排流柜、雜散電流微機管理系統等構成。
從監測系統構成來看,分散式監測系統結構簡單,便于施工,但需要運營人員逐個測試,不能實現全線雜散電流泄漏及腐蝕狀態的實施監控;集中式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控雜散電流情況,以便及時作出判斷并采取措施,方便運營人員實時觀察,及時作出維護,并減少工作量。所以現在大部分線路的雜散電流監測系統采用的均是集中式監測系統。
1.3 監測數據
當采用集中式監測系統時,主要監測數據為:
(1)整體道床鋼筋的極化電位;(2)主體結構鋼筋的極化電位;(3)列車停運時,主體結構鋼筋對參比電極的自然本體電位。
2 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傳輸通道方式
當雜散電流監測系統采用集中式監測系統時,各個車站的監測數據需要通過傳輸通道上傳至雜散電流微機管理系統。
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傳輸通道可采用以下三種方式:
(1)利用車站綜合監控系統傳輸通道進行傳輸;(2)利用OA傳輸通道進行傳輸;(3)利用傳輸系統的傳輸通道進行傳輸。
現對以上三種方式逐一進行分析并作出比較,確定最優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傳輸方式。
2.1 利用車站綜合監控系統傳輸通道進行傳輸
雜散電流監測數據通過監測裝置采用通信電纜與變電所控制信號盤連接,通過變電所控制信號盤將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傳輸至車站級綜合監控系統,再由車輛段的綜合監控系統傳輸至車輛段內的雜散電流微機管理系統(雜散電流微機管理系統可視運營需求安裝于車輛段的供電車間內或車輛段變電所的高壓檢修室等設備房內)。
站內雜散電流監測數據經本站變電所控制信號盤接入本站綜合監控系統,如圖1所示。
2.2 利用OA傳輸通道進行傳輸
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利用OA傳輸通道進行傳輸,即雜散電流監測裝置通過線纜就近接入本站OA交換機,通過OA交換機上傳至OA傳輸通道,由車輛段內的OA傳輸通道上傳至雜散電流微機管理系統(雜散電流微機管理系統可視運營需求安裝于車輛段的供電車間內或車輛段變電所的高壓檢修室等設備房內)。站內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就近接入本站OA交換機,如圖2所示。
2.3 利用傳輸系統的傳輸通道進行傳輸
鑒于通信傳輸系統是軌道交通傳輸的主系統,其它專業如綜合監控、FAS、BAS等均需向通信專業申請傳輸通道,雜散電流腐蝕防護專業也可直接向通信專業申請傳輸通道,作為雜散電流監測數據的傳輸通道。
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利用傳輸系統的傳輸通道進行傳輸,各站的監測裝置接至相應車站通信專業的傳輸配線架,通過傳輸系統的傳輸通道上傳至雜散電流微機管理系統(雜散電流微機管理系統可視運營需求安裝于車輛段的供電車間內或車輛段變電所的高壓檢修室等設備房內)。
站內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利用傳輸系統的傳輸通道進行上傳,如圖3所示。
3 三種傳輸方式對比分析
(1)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利用車站綜合監控系統傳輸通道進行傳輸時,若綜合監控專業帶寬考慮冗余不足,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傳輸可能會占電力網絡的帶寬,存在造成網絡風暴的風險,從而阻塞信息傳輸,不利于系統的穩定運行。
(2)由于OA辦公網絡屬于外部網絡,若沒有設置獨立的VLAN,病毒等易入侵,造成網絡癱瘓,對雜散電流監測數據的傳輸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數據丟失等。
(3)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利用傳輸系統的傳輸通道時,不需要借助綜合監控系統的傳輸通道、OA傳輸通道進行上傳。該種傳輸方式對綜合監控系統、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均無影響。
三種傳輸方式的對比分析詳見表1。
4 結束語
通過對三種傳輸方式的比較分析,為確保雜散電流監測數據的傳輸不對其它專業數據(信息)的傳輸造成影響或雜散電流監測數據不受外界侵擾,推薦雜散電流監測數據利用傳輸系統的傳輸通道進行傳輸。該結論可供后續的新線建設參考使用。
參考文獻
[1]于松偉,楊興山,韓連祥,等.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設計原理與應用[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2]GB 50157-2013.地鐵設計規范[S].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