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
摘要:“社區黨建”是江澤民同志考察上海社區時提出的概念,之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社區治理創新。由此可見,社區黨建對社區治理具有積極作用。本文通過闡述社區黨建的指導思想和思路,進一步分析了社區治理的特征和困境,最后闡釋了社區黨建與社區治理的契合點,說明了社區黨建和社區治理相輔相成,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
關鍵詞:社區黨建 社區治理 基層黨組織
“社區黨建”是江澤民同志考察上海社區工作時提出的概念。這是首次把黨建工作引入到社區。社區黨建是指,街道黨工委與社區的基層黨組織為建設主體,結合轄區內各種類型的黨組織共同參與的黨的基層建設活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統籌城鄉社區建設,科學把握社區治理的基本特征,推進社區治理創新。由此可見,社區黨建對社區治理具有積極作用。
一、社區黨建工作的指導思想與思路
(一)社區黨建工作的指導思想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為基礎,充分發揮基層政權的作用,使黨的工作擴大和更加能作用于社會為工作重點。在基層發揮好基礎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自身的先鋒模范作用,社區黨組織應該成為社區建設的推動者。
(二)社區黨建工作的主要思路
社區黨建工作包含眾多,其中首要的就是創建良好的社區環境,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助力。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不斷深入學習體會科學發展觀,把黨的政策,黨的路線,黨的宗旨貫穿到社區的建設中,尤其是為社區居民提供社區服務。不斷結合城市建設和管理要求,按照社區的實際情況,對社區進行建設。促進良好的社區環境,把解決社區問題當作工作要點來進行處理;及時把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解決在萌發狀態,維持社區穩定,化解鄰里矛盾,創設和諧社區環境。
其次,要主動發展社區文化,以文化促建設,以文化創文明。在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思想導向作用的基礎上,認真履行領導轄區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領會各級黨政部門文件精神,確保把社區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黨員活動,促進群眾對黨的認知和認可。在強化宣傳的基礎上,挖掘社區文化資源,通過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達黨的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而且還要結合群眾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對好的做法,好的榜樣進行表彰和宣傳,讓群眾有激情,激發社區文化活力。
再次,把社區服務放在第一位,滿足社區居民的合理需求。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首先就要求黨員能普遍聯系群眾,黨組織更要把聯系社區群眾作為第一要務。因為只有聯系好群眾,黨組織活動才能順利開展,黨組織活動才能取得成效。聯系群眾就要求服務群眾,要把對群眾的服務做好、做細、做實,聽取群眾的意見,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把群眾的問題擺在第一位。
最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組織成效的各種成功經驗進行有效推廣,促進社會對社區黨組織工作的認可度,提高黨的群眾基礎。服務群眾群眾認可,是我們黨的榮耀,也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的服務,始終把黨的服務放在第一位。只有這樣才能使社區黨組織更具生命力,從而擴大全黨在社會的影響力。社區黨組織尤其需要關注退休人員、失業人員等人員,給予他們關懷和溫暖,想方設法解決他們的問題,為社會穩定夯實基礎。
二、社區治理的特征和困境
社區治理不是隨心所欲的群眾自我管理,而是在法律范圍內進行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這其中有著社區治理的基本特征,探尋這些特征,有利于從社區黨建工作中探尋社區治理方法。
(一)社區治理的基本特征
社區治理作為基層治理主陣地,其具有一系列自身的特點。通過分析這些特點,可以把握社區黨建對社區治理的發展脈絡。 筆者進行調研,發現社區治理的主要特點如下:
社區治理是屬于地域性的基層社會治理。“塊塊管理”就是對地域性的基層社會治理的通俗化表達。內涵就是,在城市中區縣級行政區以下的街道、社區內的各種公共事物和行為實施一定的治理,這種治理具有綜合治理的特點與“條條治理”有很大差別。另外,社區治理作為社會治理的基礎環節,是社會治理的根本和前沿陣地。社區治理直接面對群眾,與群眾最為接近,社區黨組織可以零距離接觸社區內群眾,及時了解民意和獲悉群眾需求,也能及時為群眾提供服務,解決群眾問題。社區治理的這一特征與黨組織建設思路具有很強的契合性。
社區治理還是群眾自治和行政管理的有機結合,具有明顯的共治特點。雖然我們國家現在對社區治理的界定為居民或者是村民委員會轄區共同體。但是,由于社區管理的特殊性,這種類型的社會共同體的服務管理,既可以是基層政權的職責范圍,即:行政管理服務;也可以是基層群眾自治的范圍。所以社群治理的主體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具有共同治理的屬性。因此,在社區黨建過程中調節好社區的行政管理服務,對促進社區治理具有積極意義。
社區治理離不開社區服務。社區作為基層組織,其治理方式也多種多樣,但其基本存在方式和手段就是社區服務,以服務促管理。例如:面對貧困階層的利益訴求,把訴求方向導入到社區,把這種訴求管理移到社區,不僅可以使基層黨組織及時了解轄區群眾生活情況,還能及時幫助弱勢群體;同時,老年人的訴求也轉向社區;流動人口服務等向社區轉移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眾,便于社區管理和為民服務。寓服務于管理,以服務促管理,是社區管理的發展方向。這一點與黨組織的服務功能相結合,把黨建和社區治理有機統一。
(二)社區治理的困境
社區治理的發展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分析我國社區治理的發展脈絡,對于在黨建工作中尋找促進社區治理發展辦法具有促進作用。就目前我國社區治理情況來看,其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社區治理模式更新滯后。由于社會結構矛盾的多元化趨勢,社會改革和利益協調落后于問題的出現,所以社會管理系統往往不能及時做出反映,這就導致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不能很好地對問題進行解決,表現為社會管理和服務落后。同時,在人民法律意識覺醒的今天,對于糾紛解決,居民欲求著法律的完善,而一些權益保護機制的不完善就有可能使得社區治理出現困境,難以使居民問題及時和有效地進行解決,無形中就增加了社區治理困難。
其次,面對社會風險,社區治理的壓力增大。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社會開放度的提高,社會管理體系已經逐漸從靜態的、封閉的管理體系轉向了動態的、開放的管理系統。社會管理也開始觸及到虛擬社會,即互聯網。社區的治理和問題越來越公開,社區作為“塊塊管理”的形式受到社會輿論的監督。社會矛盾的也越來越公開,在社會治理制度不夠完善和健全的情況下,一些群體仍然難以控制。這就導致社區治理的難度得到提高,如何做好社區的服務工作,讓社區群眾認可成為社區治理的首要任務。一旦出現問題,如何引導輿論都是社區治理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要做好防范工作和預案。充分應對社區治理中的各種可能出現的社會風險。
最后,社區治理也不能忽視環境問題。就目前來看,社會愈加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但是社區群眾的精神文明與生活水平的提高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步現象。較為突出的就是社區環境問題。愛護環境,尤其是愛護社區環境雖然逐漸成為社區群眾的共識,但在社區治理中仍然要投入人力和物力。環境污染,尤其是社區的環境污染,最容易誘發社區群眾的不滿情緒,不利于文明城市建設。同時,社區環境問題,相對于其它工作也更能獲得群眾認可。因此,提高社區環境衛生對于社區黨建工作是仍然大有可為。
三、社區黨建與社區治理的契合
通過前文我分析和研究,我們發現社區黨建工作與社區治理具有很多共性。那么在推動社區黨建工作的時候,就可以把社區治理融入進去。在社區管理中就可以實現以黨建促治理的工作模式。
一是社區黨建要以社區治理為旨歸。在社區的治理中主要是以服務促治理,而黨組織的是模范先鋒隊,黨組織具有服務功能。只有加強黨組織的領導,才能使得社區治理中服務功能的提升。同時,黨組織也是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在社區中,黨組織也不能忽視對社區進行有效管理,這是社區黨組織對社區管理的客觀基礎。社區黨建就必須要圍繞社區治理,離開了社區治理的黨建就是空中樓閣。
二是社區黨建工作要圍繞在社區中的政治引領功能而展開。社區黨組織是基層黨組織,承擔著我們黨凝聚群眾,服務群眾,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讓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各得其所。而且黨組織的這種職責是其他任何組織都不能代替的,所以基層黨組織也要把社區治理當作促進自身建設的途徑之一。把社區黨建工作立足于社區治理上來,使人民群眾了解黨的政策、認可黨的政策從而擁護黨的政策。
三是社區黨建工作是黨組織服務社區的紐帶。目前我國社會轉型,人口流動、獨居老人、貧富分化、社會救助等問題開始凸顯,社區黨組織如果能把處理好這些社會問題當作自己建設的著力點,那么對于社區治理具有很強的助力。社區居民不僅能通過黨組織獲得幫助,也能提高群眾對社區基層黨組織的認可,有效擴大黨組織的正面影響力,化解社區治理中面臨的社會風險,促使社區建設在網絡輿論中呈現正能量。
參考文獻:
[1]劉同昌.創新社區治理模式提高社區治理能力[J].理論周刊,2015,(08).
[2]朱煜.社區黨建對社區治理的作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
[3]盧亞清.淺談新形勢下如何搞好社區黨建工作[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3).
(作者單位:山西省長治市潞安礦業集團公司王莊煤礦生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