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艷
摘要: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改革問題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終生學習奠定基礎。文章重點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作文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作文;策略
隨著知識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素質(zhì)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學語文新課標在新教材應用的背景下,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活動和自主學習活動使學生主體性發(fā)展適合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沒有一勞永逸的學習時代,知識經(jīng)濟時代是終身學習的標志。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讓學生主動的學習知識,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
一、強化學生作文的個性指導
小學生作文做到個性化,應當不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因為每個學生本來有著獨特的個性,就像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外貌一樣。小學生年齡雖小,但他們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不亞于成人,應當說,每個兒童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獨特、耐讀,而又不易讀懂的書,需要教師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如果能這樣做,小學生作文就不難回歸到抒發(fā)個性,自由表達的求真。
(一)鼓勵寫反映個性化的童年生活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童年生活。如果學生能在不受壓抑的情況下,去寫個人生活經(jīng)歷中的一些事,作文內(nèi)容是不可能雷同的。這就要求教師走近學生,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他們交談,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喜惡,尊重他們的意見,滿足他們的需求,甚至投入自己的全部感情,急他們之所急,樂他們之所樂,憂他們之所憂,真誠幫助他們。這樣,學生才能接納教師,把教師當作朋友,教師便能進一步掌握兒童的個性、心理及認識規(guī)律,從而改進作文教學方法,運用多種直觀新穎的教學手段,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掌握了兒童的心理特點,便能更新作文評價觀,以兒童的心態(tài)、眼光和思維方式去評判學生的作文,以學生眼里的真實為評判標準,大力表揚體現(xiàn)童真的作文,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二)激活具有個性化的兒童語言
在與學生交談中,在傾聽學生之間的談話時,只要教師留心捕捉,一定可以收集到不少天真爛漫的兒童語言,用這些語言給學生作范例,引導學生恰當?shù)厥褂眠@些語言,就能激活作文語言,使之豐富起來。不同性格的孩子,說出的話語也就不同,有的嬌憨十足,充滿了稚氣;有的想象奇特,極有靈氣;有的一語中的,直揭人短處,充滿正氣;有的振振有詞、咄咄逼人,透著虎氣……這時就需要教師留心捕捉,不斷激勵,讓學生展示充滿個性的語言。
二、在“實”字上下功夫,教會學生寫作的基本步驟
作文教學,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充分備課。深入了解教材內(nèi)容,把握教材重點難點。教會學生搭建構(gòu)思一篇文章的骨架,要圍繞這個骨架分成幾個細枝來詳細闡述。引導學生圍繞作文題目抓住幾個要素來寫,這幾個要素一定要突出新鮮、價值、前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來寫。如在三年級作文《假如我是….. 》的教學設計當中,我引導學生走向閱讀,領悟?qū)懛ㄒ?guī)律及步驟。幫助學生領悟假設類想象作文的寫法規(guī)律,教師布置學生在課前廣泛收集有關假設類想象作文,并在瀏覽的基礎上做好摘錄筆記,組織課堂討論,揭示其規(guī)律。一要根據(jù)自己的愿望,選擇自己理想中的人或物來寫。二要想象要大膽、合理,假設的推測是有理有據(jù),情節(jié)要生動有趣。三要所寫的理想中的人或物,都應當有人的思維和人的行為。這樣,學生在這基本固定的框架內(nèi)完成作文,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三、在“情”字上下功夫,培養(yǎng)學生的真善美情感
情感培養(yǎng)也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是教師可以在課前多設計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一些視頻、圖片、文字。讓學生看后談談自己的感想,教師再適時點撥。二是多讓學生體驗生活,回歸大自然,從自然中尋找靈氣,尋找靈感。比如參加一些敬老院的看望慰問,首先要給學生提出自己去看望后要選擇其中的一個點來表達自己的寫作情感。要求學生開展幫老人們打掃衛(wèi)生、洗腳、剪指甲、梳頭發(fā)、洗衣、自編自演節(jié)目等力所能及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老人們長久的孤獨寂寞后看到同學們的到來后給他們帶來的歡樂。從而對學生們進行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傳統(tǒng)教育。三要組織學生觀看有益的影視片、電教片、收聽廣播節(jié)目等有效渠道幫助學生獲取巨大的信息。這既增長了知識,又積累了寫作素材,培養(yǎng)了情感。電視,是一種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幾乎誰也離不開的媒體資源。記得在汶川大地震中,我及時抓住那一段時間,要求學生天天收看四川地震災情的報道,選擇自己最為感動、難忘的一個鏡頭或者一個圖片來寫自己的體會。學生們每天交上來的作文都寫得有血有肉,近三分之一的作文在課堂上交流念讀的時候都感動得每一個同學泣不成聲。
四、立足根本,重視良好的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
葉圣陶先生提出,寫作是依照平時的積累形成,不單是學生的習作,許多的文學家和著作家都是通過積淀形成。學生寫的一篇文章就是綜合體現(xiàn)了他一直以來思想、文化、語言等多方面的積累。因此,要保持高水平的寫作,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要注意以下內(nèi)容,第一,要熱愛生活,留心身邊的大小事,養(yǎng)成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人本主義的教育思想是強調(diào)個體和特殊人群的需要,提倡學習的主動性,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通過學生的自我完善核心,突出情感和價值觀的作用,發(fā)展學習的重要性。人本主義給我們的啟示是進行信息技術(shù)與科學教育專業(yè)課的整合。關注學生需求的同時,注重教學主體在教學中的位置。給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擴大閱讀量是寫作的基礎,要提高寫作水平,必須要有古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氣勢。《語文新課標》不僅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種類型讀物,還要對各種類型的讀物有一定的要求。包括報紙、雜志、歷史書籍等方面的輔助書進行一定程度的寫作。《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要求表明,學生不僅要學會閱讀常見的文學樣式,還要包括新聞、知識性讀物、科技讀物等不同文體的文章。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結(jié)合實際情況,不懈努力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良好的學風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需要根據(jù)日積月累收集材料,多加練筆。教師只有根據(jù)學生的自身經(jīng)驗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抓好小學語文策略,才能提升語文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