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需求已經越來越高,從最簡單的溫飽問題上升到現如今的高樓、汽車和衣食品牌,但是這些物質享受除了給人們帶來滿滿的虛榮心之外,就是深不見底的惰性。在全新快速發展的信息社會,讓年輕人,特別是學生變得越來越浮躁,成為了文學的邊緣人,精神世界匱乏的現代人越來越需要文學的滋養。隨著全球一體化,英語語言教學在國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英語課上對文學的分析也愈加重要,其中出現的長難句很容易打擊學生的信心,不僅需要翻譯,而且還得翻譯得得體、這通常讓學生學習英語語言文學成為了一種挑戰。但是,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能夠耐心的指導學生,讓學生更加注重英語語言文學的“具體”信息,比如地理位置、作者背景或者人物主體等等一系列“具體化”的文學信息,學生就會容易理解一些,但是這些理解僅僅停留在淺層次。因此,本文通過探討如何將英語語言文學的“抽象”和“具體”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科學地理解英語文學。
關鍵詞:英語語言文學 抽象與具體 課堂教學
文學是一種集藝術與文化一體的高雅課堂,也是一門集抽象與具體為一體的高深學問。它既像一縷看得見卻又摸不著的青煙,又像一朵擺在你面前嬌艷欲滴的玫瑰;既像悠悠茶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又像是手中握著的稀世珠寶,熠熠生輝。在經過調查分析之后,人們普遍發現了一個規律,大部分學習英語語言文學的學生都更加注重觀察作品的地理位置、作者的出生信息以及小說中的人物特點等等,而這些信息就是文學“具體化”的表現。在英語語言文學課堂上,作為大學生,已經具備了分析和思考的能力,然而這些“具體化”的文學信息并不利于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反而阻礙了學生對于文學創造的構思,還會導致學生對英語語言文學作品一系列的理解局限問題。既然是文學,就要學會感悟,而不是接觸太過具體的信息,感悟文學作品的魅力是每個大學生應該具備的鑒賞能力。但是,文學畢竟與現實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在品味和賞析英語語言文學作品時,學生很容易獲取“具體”的文學信息,而對較為“抽象”的文學信息會產生一定的距離感。因此,筆者認為在對學生進行英語語言文學教學時,應當以“藝術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作為教學的原則,只有將“抽象”與“具體”兩者進行互相比對、互相平衡、互相結合,才能確保英語語言的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一、體現文學作品“具體化”
在英語語言文學作品中,信息的“具體化”在整個英語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且缺一不可,任何抽象的信息都無法代替。這些“具體”的文學信息更貼近我們的生活,能夠快速消除學生內心的“距離感”,這些信息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機會體會生活,理解作品,并且設身處地地感受作者在創作這部文學作品時的真摯的情感,這是閱讀文學作品更深層次的領悟,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文學作品與作者進行一場心靈交流。部分英語語言文學注重樂器的示范,比如:美國著名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瓊斯皇帝》,通過中文翻譯過來的語言雖然簡單明了,但是讀到最后才發現其中的情節非常有意思,就像一粒小小的種子,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刻迸發出了巨大的力量。教員在給學生講授這篇文學作品時,一定要讓學生意識到“音樂在戲劇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想要讓學生進入到這一層次,首先要通過介紹這部作品講述自身的真實經歷,帶領學生進入正確的方向。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作品的特色,最好是能夠現場親身示范,能夠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其次,教員要善于利用身邊的媒體技術。現在大量外國名著都被翻拍成了電影,教員可以通過給學生播放相關視頻的形式,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因為通過閱讀,學生可能無法堅持讀完最后一頁就放棄了,但是如果先觀看一兩個小時的電影,學生就會在對這部文學作品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下去閱讀,更容易理解作品的情節和結構,也更加有信心完成閱讀。最后,就是讓學生聯系生活,通過閱讀的英語語言文學作品與實際的生活的聯系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質。通過閱讀《瓊斯皇帝》,學生會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保留文學作品“抽象化”
現如今,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作品都會采用一些獨特的文學手法,提高整部作品的檔次和價值。但是,這樣一來,文學作品是變得“抽象”了,可是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遇到的困難也更多了。馮導曾經提到過:“看不懂的即是高雅藝術”,雖然飽含哲理,但也不難看出些許諷刺意味。人們在一味追求“高雅”的同時,也忽略了藝術本身簡單自然的本質。文學亦是如此,在英語語言文學課堂上,老師既不能夠抹殺文學的“抽象性”,同時也不能忽略文學的“具體化”,要學會在兩者之間游刃有余。在大學課堂上更是如此,大學生原本已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如果老師事無巨細,將這部文學作品的“抽象”與“具體”的信息通通灌輸給學生,反而會阻礙學生自己的思維發展,因此要給予學生想象的權利,因為更多的文學作品的精髓是語言無法表達出來的,只能靠學生獨自細細品味和感悟、升華。
其實,在針對英語語言文學教學的一些問題上,老師與學生都不必太過在意,因為文學本身就沒有一個具體的定論。不管是英語還是中文,表達文學的方式多種多樣,孰對孰錯,根本無法判斷,又何必執著于一個明確的答案,有時,“抽象”也是一種美。對于那些生澀難以回答的問題,往往是能夠調動學生思維的最佳武器,學生都會有一種“好勝”心理,這種心理不僅可以充分鍛煉他們的頭腦,并且也可以調動課堂氛圍,有利于課堂的順利進行,但是,老師需要把握好課堂進度。
三、結語
簡而言之,英語語言文學也具有一定的屬性,既然屬于語言研究,必定與生活中的語言離不開關系,包括教材中選用的英語語言文學作品都是來源于生活,貼近于生活,但重要的是,老師要讓學生理解到文學中“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文學精髓,這就要考驗英語老師的能力了。這并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是將“具體”“抽象化”的重要過程,也是讓學生學會感悟文學的過程。
(作者簡介:羊美霞,本科,邵陽學院,2013級外語系語言文學專業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