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理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里,一輛輛滿載果蔬罐頭的大貨車從山東省平邑縣地方鎮運往全國各地,也駛向各大沿海港口,漂洋過海通往國際大市場。目前,地方鎮年加工各類果蔬罐頭達90萬噸,產量近全國1/3,成為全國最大的果蔬罐頭生產特色鎮。早在2009年,地方鎮就被中國罐頭工業協會評為“中國罐頭第一鎮”。
成績面前,鎮黨委書記馬超群欣喜地說:“這是我們地方鎮歷屆干部群眾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不忘初心,著眼打造罐頭特色小鎮,唱響有罐頭的地方就有‘地方罐頭,擼起袖子加油干帶來的結果。”
做大——“中國罐頭第一鎮”產值過百億
地處沂蒙山區腹地的地方鎮,舊時有“兩個濟寧州趕不上一個地方大峪溝”的美譽,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滋養了地方鎮天寶山下以黃梨、山楂、黃桃為主的4萬畝果園。然而,伴隨著碩果累累的豐收的同時,往往也會有滯銷的苦惱。為打破“豐產不豐收”的魔咒,地方鎮人在1986年走上了加工果品做罐頭的道路。
一時間,一些敢闖敢干有眼光的農民開起了家庭作坊加工罐頭,最多的時候,鎮上有300余家罐頭廠。不僅罐頭廠眾多,選材內容也比以往豐富了很多,黃桃、山楂、梨、橘子、甚至是蔬菜都可以做成罐頭。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大,地方鎮的罐頭也開始銷往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一天能發3個專列,一個車皮載重60噸,一次發貨100個車皮。那時候平邑的鐵路因為罐頭的興起而變得異常繁忙。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那些天然制作的罐頭行銷大江南北。
30多年的拼搏奮進,地方鎮的罐頭產業從簡單的作坊起步,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果蔬罐頭加工鎮。如今,“中國罐頭第一鎮”的稱號名落地方,農業部“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的牌匾在這里響亮掛起,“山東省罐頭產業特色小鎮”桂冠也實至名歸。2016年,全鎮加工銷售黃桃、山楂、桔子、草莓、雙孢菇、洋黃瓜等各類果蔬罐頭達90萬噸,創產值120億元。
如今,地方鎮的果蔬罐頭不僅俏銷全國各地,還通過了嚴格的美國國家檢驗,成為聯合國維和部隊專用水果罐頭,更是依托山東臨沂強大物流能力走出國門,遠渡重洋,出口歐美、東南亞、澳大利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地方鎮罐頭加工及相關企業已發展到120余家,涌現出“中國罐頭十強企業”3家,“中國罐頭十佳配套企業”1家,“中國包裝十強企業”1家,“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家,省級“一企一技術”企業2家;獲農業部認證的中型企業4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
做強——轉型讓“地方罐頭”在全球叫響
如何推動罐頭產業轉型?如何把地方鎮的罐頭產業做強?如何打造地方罐頭4.0升級版?地方鎮的決策者和眾多企業經營者們沒有守著“蛋糕”停滯不前,而是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只爭朝夕的精氣神,站在全球罐頭產業發展的高度,瞄準國際市場標準,實施轉型升級戰略,推動罐頭產業大步前進。
在地方鎮,園區、電商、金融是罐頭產業轉型升級的依托,園區吸引企業規模集聚,電商平臺實現了電子商務與罐頭產業深度融合。金融平臺則為銀企合作創造了條件,促進銀企之間多溝通、多了解,推動金融資本與企業資源有效融合,實現政府、銀行、企業多贏的局面。同時地方鎮扶持龍頭企業,積極籌備在齊魯證券、新三板掛牌上市,拓寬融資渠道升級。
實踐中,鎮黨委政府鼓勵支持罐頭加工企業高點起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和實施技術改造,由過去低檔加工向高端制造轉變。先后引進博士以上人才14人,其中康發罐頭引進的海外學者李恒博士,被評為“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康發、奇偉、玉泉、中海、萬利來、大明、清甜、旺多多、家家旺等企業先后投資上億元引進12條國外先進的罐頭生產線,配置了先進的色譜儀、超聲波清洗機、農殘速測儀等檢測化驗設備,嚴格按照國際質量標準生產。通過引進人才和先進的生產線,改變生產工藝,增加產品技術含量,罐頭產品發生了質的變化。
地方鎮積極引導罐頭企業創新外觀包裝設計,融入創意和文化,適應消費者需求。去年,康發投放的“唯果戀”“桃不掉”“梨不開”“楂不散”等“微”產品設計新穎獨特,備受青睞,線上銷售額突破6000萬元。實施“罐頭+文化”,融入地方文化、時代特色,創新產品研發,加強與國際食品組織、中國罐頭工業協會和國內科研院校等組織機構的戰略合作,與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及大專院校合作成立了研發中心,開發了低糖草莓、木糖醇、蘇打水、阿拉伯糖等多項高端專利新產品。
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拉長鏈條。近年來,地方鎮著力國際罐頭城打造提升,引導罐頭企業進一步拉長延伸產業鏈條,擴大生產經營范圍,培育了果汁、果凍生產等新經濟增長點。積極發展壯大其配套企業,發展形成以果蔬罐頭加工為主,果品生產、印鐵制罐、玻璃制品、彩印包裝、信息中介、物流配載、建筑安裝、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競相發展的罐頭產業集群。
地方鎮著力優質原材料培育,投資建設出口企業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引進種植優質品種,實行“企業+合作社+果農+基地”的產業化運營模式,從資金上扶持,建起10多個無公害果品生產基地。其中,天寶山山楂相繼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證書、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以及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同時從技術上指導,推廣果樹栽培修剪到病蟲害防治一條龍服務,實現果品殘留低質量優,源頭上控制解決危害,確保生產原料質量安全可靠,從而使高品質的罐頭順利通過haccp、fda、ifs、brc等國際認證,贏得了國外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
品牌升級搶灘全球市場。地方鎮引導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實現罐頭加工從無牌、貼牌向有牌、名牌轉變。目前,全鎮注冊商標300多件,涌現出12個山東省著名商標,3個“中國馳名商標”,多個品牌系列產品被認定為“名牌產品”,與美國的沃爾沃、德國的mikado、俄羅斯的bvk等國外商界精英建立了合作關系,產品擺進了國外大超市、大賣場。
如今,在祖國大江南北,在歐美日韓,在拉美非洲,在城市,在鄉村,都可以看到“地方罐頭”的身影,“有罐頭的地方就有地方罐頭”真正在全球叫響。
做活——打造“罐頭特色小鎮”揚帆起航
在地方鎮采訪,保稅區、電子商務中心這些大城市才能見到的,地方鎮也都有,可以說罐頭產業的發展帶活了整個鎮。鎮領導感觸頗深:“地方鎮就是個國際罐頭城,地方鎮獲得罐頭小鎮這一稱號名副其實。”
立足果蔬罐頭產業集群這一優勢,地方鎮果斷提出以打造“集約化現代罐頭食品加工園區”為核心,加大投入,著力打造“產業集聚、功能完善、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生態宜居五位一體”的特色小鎮。
圍繞特色小鎮建設,地方鎮黨委、政府高起點規劃,著眼建設形成“兩廊、兩園、一中心”的布局結構。眼下,集約化現代罐頭食品加工園區內的道路、熱力管網等基礎設施正在緊張施工中,依托朝霞保稅國際物流園、立晨物流建設的罐頭商品現代商貿物流園區業已形成。規劃中的罐頭博物館設計面積10000平方米,建成后將陳列不同時期的罐頭產品圖片、加工生產罐頭的設備及罐頭配套產品、獲得的各級榮譽照片等,打造成罐頭小鎮的亮點工程。
實施“旅游+ ”建設特色小鎮。為此,地方鎮著眼九間棚—彭泉—觀音山平邑全域旅游,傾力打造全國聞名的九間棚村景區、九間棚村省級黨性紅色教育基地,挖掘左寶貴英雄事跡及相關文獻文物,打造民族英雄左寶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天寶、王崮山流域風景區,挖掘范家臺、大圣堂、小圣堂、朝陽洞、趙家莊溶洞等名勝古跡,做大旅游蛋糕。
推進生態建設,實施浚河、銀線河、利溝河綜合治理工程,投資3200萬元建設了浚河橡膠壩,河道蓄水能力達1000萬立方,籌備2000萬元沿浚河兩岸建設景觀長廊,配套休閑娛樂設施,打造“水上樂園”。同時計劃投資1.6億元在銀線河與浚河交匯處建設2400畝的濕地公園和沿河景觀長廊,整個工程集運動健身、休閑娛樂、旅游觀光于一體。
“我們將進一步圍繞創建國家級特色小鎮,加大投入,確保到2020年罐頭小鎮新集聚年銷售收入過3億元的企業5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21家,年實現稅收超1.4億元,新集聚中高級人才1500人,新增就業崗位8500個,接待游客180萬人次。”展望愿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閆學用豪邁地說。
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罐頭特色小鎮正在平邑大地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