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強
摘 要:科學合理配置機構編制資源,既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編制資源的需求,又有效管住管好機構編制,是各級機構編制部門的首要職責和中心工作。
關鍵詞:科學配置;編制資源;數學模型
1 數學模型與區劃分類
1.1 數學模型
數學模型是指根據對研究對象所觀察到的現象及實踐經驗,歸結成的一套反映其內部因素數量關系的數學公式、邏輯準則和具體算法,用以描述和研究客觀現象的運動規律。數學模型建立的過程稱為數學建模。
1.2 數學模型在機構編制管理中的應用
中央編辦《關于印發市、縣及鄉鎮分類標準的通知》(中編辦[1993]17號)確定了城市分類標準,用以指導各地合理確定市(不含直轄市)、縣及鄉鎮的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這個“城市分類標準”就是數學模型的具體應用。以縣為例,分類標準的確定共分七個步驟。一是選擇人口、面積、工農業總產值、財政預算內收入四項指標作為依據。二是確定指標權數,人口權數為50、土地面積為10、工農業總產值為10、財政收入為30。三是指標數值標準化,根據綜合指標分析一般要求,運用數字方法對各個指標的數值進行標準化,使其轉化為無量綱數值,消除不同計量單位的影響,并使數據趨于穩定。四是結果分值化,對標準化結果過高或過低(通常表現為異常)的個別數據進行控制處理,使其分值在絕對值2.5以內;由于標準化結果大部分在-1和+1之間,因此將標準化的結果加上1,使大多數數據表現為正值。五是計算單項指數,用該指標所確定的權重,乘以結果分值化的數值,即為該單項指標的指數。六是計算總指數,將各單項指數加總,得到總指數,總指數是對四個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后得到的一個綜合得分,以表示各縣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水平。七是確定分類標準,總指數大于160的為一類縣;總指數在85-160之間的為二類縣;總指數在45-85之間的為三類縣;總指數低于45的為四類縣,此外,將人口在5萬以下的縣作為特殊情況對待。
1.3 使用數學模型對黑龍江省各縣進行分類
黑龍江省縣的分類在1993年之后沒有發生變化,但不是按照一至四類劃分,而是分為較大縣、中等縣和較小縣三類,其中,較大縣19個(18市1縣),中等縣41個,較小縣8個(含大興安嶺4個區)。以較大縣為例,套用該“數學模型”,引用省統計局發布的2010年度人口、工農業總產值、面積、財政收入四項指標數據,得出19個較大縣總指數,其平均總指數為212,其中,最高指數為尚志市的254,最低指數為綏芬河市的59。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與1993年相比,縣一級的規模整體上發生了較大變化。以中等縣為例,目前我省中等縣為41個,按照四項指標,以2010年度數據計算,總指數大于較大縣平均值的有10個。當時,黑龍江省中等縣已經達到或超出較大縣總指數標準,今后再研究縣的分類時,可適當考慮重新劃分類別。此外,我省縣的分類與中央編辦確定的類別有所區別,在“數學模型”套用上可能存在出入,下步應根據我省自身特點,特別是作為全國第一產糧大省,農業縣偏多的現狀,適當增加農業總產值的權數,來重新制定縣的分類標準(數學模型)。從機構編制管理角度講,“數學建?!边€沒有得到廣泛的研究和實踐,據我們了解,目前除中央編辦確定的城市分類標準外,還沒有其他成熟的“數學模型”得到實際應用。我省從2001年開始使用“單機版”機構編制管理軟件,2009年又實現了全省聯網,在數據量等方面已經具備一定條件,可以嘗試建立相應的機構編制“數學模型”。
2 財政供養編制與人口總量的比較分析
2.1 財政供養編制與人口總量
財政供養編制是指納入財政預算的行政、政法專項和財政補助事業編制。財政供養編制的核定與地區人口總量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截至2010年底,黑龍江省財政供養編制為114萬名,人口總數為3831萬人,在全國各?。ㄊ?、區)中分列第14、15位我們可以看出,假設以人口作為核定財政供養編制的唯一權重,按黑龍江省人口總量計算,財政供養編制應為96萬名,需要在現有基礎上精簡7%。
2.2 黑龍江省與“遼、吉、蒙”財政供養編制及人口情況的比較
黑龍江省與遼寧、吉林、內蒙古地理位置相近,同屬“東北地區”,在機構編制管理以及其他領域交流較多,經常就一些重要統計指標進行對比。四?。▍^)中,人口總數排在第1位的是遼寧,黑龍江省列第2位,吉林與內蒙古基本相當。其中,“人口與財政供養編制比”是指由一定數量的人口供養1名財政開支編制,其排位先后順序與財政供養負擔成反比。從統計情況看,黑龍江省與遼寧、吉林的人口與財政供養編制比例基本相當。
3 模擬實行編制控制數管理
編制控制數管理是機構編制部門將核定到機關、事業單位的編制實行動態管理的一種工作模式,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在黑龍江省尚未廣泛實行。其中,將各單位一定時期、一定數量的未使用編制收回并二次分配是可探索模式。以省直機關和財政補助事業單位為例,假設允許單位自行預留的機動編制比例為核定數的10%,超出部分予以收回。經統計,省直機關和財政補助事業單位機動編制與核定數相比,>10%的單位有1065個,可收回編制12134名。
4 對合理配置編制資源的建議
第一,以摸清底數、加強分析為基礎,為合理配置編制資源提供依據。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科學配置編制資源就無從談起。按照中央編辦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當前黑龍江省正在開展的機構編制核查就是摸清編制資源底數的重要工作。通過核查,掌握機構編制配置情況、實有人員情況以及超編、混崗、在編不在崗等情況,進一步挖掘編制資源的潛力。還要加強對編制資源數據的情況統計和科學分析,以認清現狀、發現問題、探尋規律、制定標準,為科學核定編制、合理配置編制資源提供參考和依據。
第二,以轉變職能、強化服務為核心,為合理配置編制資源開辟空間。以打造服務政府為目標,結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進程,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為編制資源優化配置開辟空間、創造條件。
第三,以結合實際、適應發展為目標,為合理配置編制資源建立科學標準。要將實踐經驗與科學理論有機結合,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與機構編制管理范疇的變化,將研究的成果用法律形式規定下來,使機構編制工作有章可循,實現機構編制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法治化。
第四,完善機構編制管理協調制約機制,為合理配置編制資源提供機制保障。把機構編制管理納入目標考核體系,探索實行機構編制審計制度,強化“一把手”責任,將目標考核和審計結果作為領導干部調整的參考依據,提高機構編制的權威性。
參考文獻
[1]管住總量盤活存量 科學配置機構編制資源[EB/OL].百度文庫, http://wenku.baidu.c.2012.
[2]中央編辦有關機構編制問題答復意見[EB/OL].http://www.360doc.co,2015.
[3]秦超.地方政府機構編制管理規范化探析[D].開封:河南大學,2012.
[4]柏良澤.理順關系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J].中國人才,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