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摘 要:重點就農村科技服務模式展開研究,介紹了農村科技服務模式的內涵以及主要特征,從我國農村科技服務的現狀出發,提出了該模式的創新道路,指出應該加強農村科技人員的隊伍建設,壯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積極培育農村龍頭企業,推動產學研的緊密結合,構建新型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并且對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予以完善,以此來提升農村科技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農村科技服務;內涵;特征;模式創新
引言
作為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支柱,農村科技服務模式是實現農業生產資源配置優化的重要保障,對于推動農業科研成果轉化效率的提升以及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推進、農民知識化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農村科技服務模式也是我們步入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柱。近年來,伴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歷史性口號的提出,農業生產發展更加離不開農村科技服務模式的作用[1]。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原有的農村科技服務模式已經與當前的農業發展發生了諸多矛盾,并且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為此,我們必須對農村科技服務模式的特征展開深入研究,并探尋農村科技服務模式的創新之道,才能夠使得現代農業發展有根本性保障。
1 農村科技服務模式的內涵
農村科技服務模式指的是建設在農村地區,為廣大農業生產服務,向農民和農業相關市場主體提供多種類型科技服務的組織、集團或者行業等,而且得到了相關政策的支持,由必要的基礎設施構成的農業科技服務綜合系統。該系統具備系統性、專業性、網絡性以及綜合性等特點,它的核心行為在于以對農業生產新科技展開研發為核心,推動農業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服務的質量及效率。
2 農村科技服務模式的特征
對于農村科技服務模式而言,所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不僅包含必要的基礎設施以及政策環境,它主要可以分成信息服務系統以及技術服務系統兩大部分[2]。前者的主要功能在于向農業生產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詢服務,其中包含計算機信息網絡、各類面向農村基層傳媒以及農業技術信息咨詢服務中心等;而后者的主要功能直接指導農業生產,主要包含科技人員、專業組織以及中介組織等,它是推動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主要力量,其中,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是它的核心,同時也是連接農業教育、科研以及生產的紐帶。
同時,通過上文分析,可以得到明確的農村科技服務模式的各組成要素,主要包括政府服務、科研機構服務、經濟組織服務和金融組織服務這四部分,這四大組成部分之間相互協調,共同組成了一個相對穩定、功能豐富的農村科技服務網絡。第一,政府服務這部分,主要發揮政策優勢,是農村科技服務網絡得以形成的主要因素,為環境的優化以及條件的創新提供了保障,推動了農村科技服務網絡的其他組成部分各自作用的發揮。第二,科研機構服務的主要形式包含人才以及技術支持兩類,有力推動了科研成果的轉化。第三,中介組織服務的主要作用在于發揮自身在農村科技服務網絡和市場中間的紐帶作用,要想獲得市場信息,必須應該通過這一部分,通過市場信息來為農村科技服務指引方向。第四,金融組織服務通過投資以及融資的形式來參與支持服務,要想確保農村科技服務網絡正常運轉,必須要有相關資金的保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一部分為整個服務網絡的運轉起了強大的支撐作用。
3 對農村科技服務模式創新的建議
3.1 加強農村科技人員的隊伍建設
面對當前我國農村科技服務模式的發展,注意到目前人才短缺問題較為嚴重,應該注重提升對人才引進的力度,加強對人才培養,全面激發科技人員的創造性以及積極性。通過農業科技重大工程以及科研項目來培養優秀學術帶頭人[3]。增強與國際上農業科技的交流,尋找合作機會,來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加入。此外,在農村選取部分優秀的鄉鎮以及村干部等進入農業院校進修。積極鼓勵高等農業院校畢業生回到農村,政府給予其相關的創業政策支持。不斷完善高水平農業科研人員下鄉服務制度,以強制性制度來確保農業院校、研究所等科研人員定期回到農村開展工作,并將他們在農村的工作情況納入職稱評定的條件范圍。
除了應該對農村科技隊伍加強建設,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也不容忽視。為此,必須開辟固定的場所,成立農村教育基地,由政府部門負責,定期對農民展開農業新技術的培訓交流。提升對農民的科普宣傳力度,周期性地聘請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到農村開展與病蟲防治等農業主體相關的專題培訓班。
3.2 壯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以及專業協會
作為農村科技服務得以落實的重要載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以及專業協會在農業科技推廣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重視。以科學的扶持與引導來體現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技推廣服務中的載體作用,對于特色農產品的發展以及優勢產業的運行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通過多種形式,鼓勵與引導該部門對技術培訓進行統一組織,使得農業標準化生產落到實處。
3.3 大力發展農村龍頭企業
始終注意到農村龍頭企業在農村科技進步以及推廣中的作用。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態,農村龍頭企業應該對農產品科技含量進行提升,不斷研究開發新的農產品加工技術,對農產品的加工效率進行提升,同時也提升企業的創新力度。在技術研發與推廣方面,龍頭企業從自身的經營目標出發,以新技術的預期收益為動力,能夠被廣大農民所接受。通過龍頭企業的發展,實現了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所以,要想創新農村科技服務模式,必須注意對農村龍頭企業發展的推動。
3.4 促進產學研相結合
對于高層次的農村科研機構,例如農業院校以及研究所等,內部科研人員必須進入到農業第一線,使得自身的農業研究滿足農民的切實需求。通過有力的政策引導,鼓勵這些高層次農村科研機構在合適的農村地區建立實驗室以及教學實踐基地。此外,還應該注意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充分融合科學研究以及成果轉化,實現科技要素的有機配置。
3.5 不斷完善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
在農村科技方面,研發與成果推廣始終是其發展的兩個支撐點,唯有對二者進行統籌規劃,實現共同發展,才能夠實現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4]。要想提升農村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推進農村科技重心的下移,實施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可以說是最為有效的措施。對于農村科技特派員而言,必須從農村實際出發,結合農民需要來提供科技服務,與現代新農村建設的號召保持一致,通過科學發展管的引導,研究與開發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技術。全面統籌科技特派員工作以及農業產業化,使得農村科技服務的管理制度更加符合農民需求。
參考文獻
[1]湯國輝,劉曉光.農村科技服務多元主體協作模式探索——以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為例[J].中國科技論壇,2016(8):137-142.
[2]李俊杰,劉冬梅.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的創新與啟示[J].中國科技論壇,2013(9):133-138.
[3]孟鶴,劉娟,郭強,等.互聯網應用于農村科技服務的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基于對農村科技服務者的問卷調查[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6):276-282.
[4]何曉,余德貴,胡以濤,等.長三角地區農村科技服務信息化創新模式研究——以南京農業大學網絡專家科技服務平臺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3(27):11210-1121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