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華
(光明新區高級中學 廣東深圳 518106)
深圳市光明新區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①
李峰華
(光明新區高級中學 廣東深圳 518106)
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對深圳市光明新區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結果表明: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場地器材缺乏、足球專業的教師不足、教練員和裁判員的培訓較少、經費投入不到位等問題普遍存在,這嚴重影響新區校園足球活動的有序開展。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及時提出現階段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相關對策與建議,為該區校園足球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理論參考。
光明新區 中小學 校園足球 現狀
全國校園足球活動自2009年開展以來,深圳市光明新區(以下簡稱新區)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獲得健康穩定發展,校園足球各項活動都在有序地進行,主要包括開展校園足球各級別聯賽,完善校園足球教練員、裁判員、管理干部培訓,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市相關校園足球活動,加之校園足球活動布點學校在訓練、教學、競賽和開展校園足球節以及課外足球活動方面參加活動的學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加。
以參加2016年光明新區校園足球小學男子甲組的9所學校(公明第一小學、下村小學、光明小學、愛華小學、東周小學、鳳凰小學、樓村小學、公明第二小學、實驗學校小學部)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進行分析與研究。
2.1 新區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現狀
目前,光明新區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中學有4所,小學有10所。新區每學年都開展區級的校園足球聯賽,小學男子甲組(五、六年級)比賽有9所學校參加,總共進行31場球賽;小學男子乙組(三、四年級)校園足球比賽有10所小學分兩個小組進行主客場雙循環比賽。另外,深圳市樓村小學為新區唯一所國家級校園足球試點學校,這所學校每學年開展校內的校園足球節和班級聯賽,而且還面向全市舉辦足球邀請賽,并在區市的校園足球聯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新區每年都向市、省各名校輸送不少人才,而且少數優秀隊員現在國內知名俱樂部效力,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畢業于光明新區樓村小學的陳弘生同學在2014年被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挑中招入青年隊。
表1 光明新區校園足球布點小學教練員年齡結構調查
表2 家長對子女參加校園足球活動的態度調查表
2.1.1 校園足球活動足球場地設施和器材情況
通過調查得知,從整體條件來看,光明新區所有中小學都具備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所需的足球訓練場地條件,而且4所中學都有標準的11人制天然草地足球。然而,足球場地條件是分布不均勻的,除光明新區實驗學校小學部外,有8所小學足球場地規格不標準,雖然都是天然草的足球場地,但場地相對都偏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校園足球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另外,通過深圳市校園足球活動器材發放情況可以了解到,每年深圳市校足辦會給各校園足球布點小學下發50個足球和一套相關訓練組合。
2.1.2 校園足球教練員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參加新區校園足球小學男子甲組比賽的9所小學中,總共有21位教練員,其中有12位是學校的專任足球老師,另9位是外聘的足球教練。校園足球是中國足球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數量足夠和質量優良的校園足球教練是提升校園足球水平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1]。在調查的21位新區校園足球小學的教練員中,職業級、國家A級和國家B級教練員都是0人,國家C級教練員0人,國家D級教練員2人,而無等級的教練員高達19人。新區近3年組織校園足球教練員和裁判員的培訓相對很少,每年只有小部分的教練員有機會出去參加市、省級的相關培訓。調查結果表明,現如今光明新區基層足球教練員的數量和質量比較薄弱,從事小學校園足球活動的優秀足球教練員也相對較少,綜合業務水平好的足球教練員的缺乏已成為該區小學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瓶頸。
年齡結構是指某一社會群體各年齡階段人數的比例關系,任何群體不同年齡的人員組成是群體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和反映這一人才群體的創造力[2]。如表1所示,在調查的新區校園足球布點小學足球教練員中,30歲以下的教練員13位,占的比例為61.9%;30~39歲這個年齡段的教練員9人,占的比例為38.1%; 40~49歲和50歲以上的教練員都為0。統計結果顯示,新區所有的教練員都是40歲以下,這說明目前新區小學校園足球教練員年齡結構較合理,教練員主要表現為年輕化,年輕教練員雖然比賽和訓練經驗較少,但是身體素質條件較好,能集中更多精力在訓練和教學上,為能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所需要的動作示范提供身體基礎,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有利于發展該區小學校園足球活動。
2.1.3 家長對子女參加校園足球活動的態度與動機情況調查分析
從表2的調查結果可以知道,家長對子女參加校園足球活動非常支持的有16人,占被調查人數的14.8%;比較支持的有35人,占被調查人數的32.4%;一般支持的人有57人,占被調查人數的52.8%;不支持的和非常不支持的人都為0人。雖然大部分學生家長對子女參與校園足球活動表示認可,家長也意識到子女參加足球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而且還能夠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但是還是會擔心孩子參與校園足球活動會影響到文化課學習。另外,通過與家長交談了解到,家長不支持子女參加校園足球活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怕耽誤孩子的學習、擔心孩子受傷和踢足球沒前途。
2.1.4 新區校園足球活動經費情況調查分析
直至2013年為止,每年每個校園足球布局城市能夠得到由國家財政撥款的專項配套經費50萬元,主要作為布局城市校園足球活動的經費。2016年深圳市率先在全市各中小學遴選100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足球特色學校每年獲得10萬元經費支持。然而,深圳市校園足球布點小學每年每個學校只能得到6 000元不等的經費,加之由深圳市校足辦出資配備的足球、球隊服裝、培訓、教練員課時費等配套費用,活動經費來源比較單一。考慮到當前新區校園足球小學的需要和日?;顒拥囊幠?尤其是現如今較高的物質消費水平,應該說這部分經費來源仍然是相當小的,經費問題成為新區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主要障礙。
2.2 新區校園足球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2.1 資金投入不足,活動場地欠缺
盡管國家從有關方面撥款作為全國校園足球活動資金,但是通過對比全國5 000多所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布點學??梢园l現,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學生每人每年獲得的資助是相對較少的。經費投入不足不但影響加快場地設施改造建設速度,而且還影響教練員的訓練補貼,教練員待遇不佳甚至無法保障,教練員訓練的積極性受到很大負面影響。如果只依靠國家每年的少量經費補貼,沒有通過多渠道開發市場資源勢必造成校園足球順利開展的瓶頸,經費已發展成為光明新區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2.2.2 校園足球師資不足,教練員業務素質不高
“布點小學教練員在開展學校足球訓練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響該省布點小學足球訓練的開展質量因素主要取決于教練員業務素質水平的高低[3]。”目前,新區小學足球教練員是不足的。教練員絕大多數來源于體育院校畢業的體育教師,體育院校畢業的老師是沒有運動員經歷的年輕教練員,雖然他們具備了一定的體育專業知識,能夠運用相關的專業知識指導訓練,但是在足球專項技戰術上的不足是很大的一個共同點。沒有教練員資格證書的教練員沒有經過相關培訓,專項訓練理論知識缺乏,造成訓練質量不高,而長時間從事足球訓練工作,必定會影響到新區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另外,新區校園足球中,小學教練員在精神及物質上待遇卻并不達標,政策性保障不足,對足球教練員缺少激勵政策,因此教練員在日常工作訓練中的積極性不高。
2.2.3 家長對子女參與足球運動的認知偏差
家長普遍擔心參加校園足球活動可能會影響子女文化課學習。學生往往在六年級的時候,很少有閑暇的時間參與體育鍛煉,更別提參加校園足球活動。所以學生的前途問題就成為家長最為擔心的,這也成為開展校園足球活動與學生家長期望之間的主要矛盾之一。另外,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學業成績依然是衡量一個學生優與劣的主要標準。因此,大部分的學生家長認為,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好文化課,學生家長寧可讓子女花更多的課余時間學習文化課,也不讓子女去參加校園足球活動。
2.3 新區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對策
2.3.1 改善布點小學場地條件,加大校園足球資金投入
開發利用其他社會資源,是解決新區校園足球活動場地設施缺乏的有效途徑之一。新區有6個街道社區,幾乎大部分社區村委都建有足球場,但是對社會開放的程度相對還不夠。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讓社區村委足球場對中小學校進行免費開放,供其訓練與比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新區社區足球場地的開放率,是改善當前場地條件不足的重要辦法。
只有不斷增加企業和社會團體的贊助,通過多渠道開發市場資源,不斷增加資金注入,才能解決當前新區校園足球活動經費不足的問題,才能進一步對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提供物質保障。要保證新區校園足球的發展資金到位,增加校園足球聯賽的資金投入,提高教練員的訓練補助,深圳市政府、相關教育部門、體育部門、主管部門應該給政策、給經費、給人員、給培訓,以保障校園足球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2.3.2 加強校園足球中小學教練員培訓,提高師資水平
青少年足球教練員的工作具有極其重要、默默無聞和需要創造性與工作激情等特點,提高教練員業務水平,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是校園足球蓬勃發展的必要條件[4]。上級主管部門應該加大舉辦校園足球教練員培訓班次數,促進教練員之間進行訓練經驗交流總結,共同解決新區中小學在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不斷提高教練員綜合業務水平。各級校足辦應該在網上建立校園足球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和交流學習平臺,共同分享先進的校園足球理念及組織、訓練方法,方便教練員及時學習和更新原有的觀念。另外,新區要采取多種方式,配足補齊校園足球教師,相關主管部門應該建立健全的校園足球獎勵機制,在保障教練員訓練補助的基礎上,應加大經費投入以及給予一定程度的物質和精神獎勵等,促進教練員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積極性。
2.3.3 轉變家長觀念,免除家長后顧之憂
家長重視子女的前途是正確的,面對子女的升學壓力,家長更應該讓孩子勞逸結合,適當地進行必要的身體鍛煉,參加學校開展的校園足球活動,不僅能夠增進身心健康,而且還可以緩解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能起到雙贏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加深家長對學校足球運動的認識,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參與學校足球活動帶給孩子們的益處不僅僅是健身價值,還可以增強團結協作精神、提高相互配合能力、抗壓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質。
3.1 結論
(1)光明新區中小學都具備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場地條件和器材,但足球場地普遍偏小。
(2)校園足球活動的經費來源比較單一,投入資金不足。
(3)教練員普遍表現為年輕化,學歷結構較高,但在專業結構上,足球項目的教師偏少,并且優秀的足球教練員不足。
(4)新區部分家長對子女參與校園足球活動存在認知偏差。
3.2 建議
(1)家長要轉變觀念,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加學校足球運動相關方面的投入,校園足球主管部門應加強保障措施。
(2)省市教育局、體育局應加大合作,不斷增加校園足球資金的投入,不斷完善校園足球活動管理體制。
(3)提高足球教練員的待遇,增強教練員訓練的積極性。增加教練員相關足球培訓次數,提升其業務素質能力。
(4)構建良好的足球氛圍,不斷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合作,大力宣傳開展學校足球運動,提高社會各界人士對校園足球的認識。
[1]古文東.基于校園足球視角的基層足球教練員培養[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33(1):124-128.
[2]劉浩,薛俊,趙勇.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3):407-409.
[3]劉楠.河北省縣級市中學足球運動開展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
[4]段博文.南京市發展校園足球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G807
:A
:2095-2813(2017)03(b)-0147-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147
李峰(1986,6—),男,漢,廣東吳川人,碩士研究生,初級教師,研究方向: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