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冶劉伶燕
(1.沈陽工業大學體育部 遼寧沈陽 110870;2.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 遼寧沈陽 110102)
從哥德杯看沈陽四級足球聯賽的構建①
康冶1劉伶燕2
(1.沈陽工業大學體育部 遼寧沈陽 110870;2.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 遼寧沈陽 110102)
該研究對沈陽市現有的四級足球聯賽進行了調研,發現沈陽市已經為四級聯賽的開展打下基礎,通過沈陽市各級足球隊參加哥德杯的成績反映出該市足球基礎尚不能與足球發達國家(地區)相比,球員的水平有待提高,指出四級聯賽對于普及足球運動和擴大足球人員有一定作用,但短時間內無法提高足球競技水平。
四級聯賽 業余訓練 哥德杯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足球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中國足球協會)、體育總局、教育部共同編制印發的《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提到,未來將健全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實施全國校園足球四級聯賽制度。沈陽在《規劃》的指引下初步建立了四級聯賽,目前擁有了一定量的足球人口,日常的比賽得到了保證,學生的競技水平得到了提高。校園足球是中國足球崛起的基礎,而四級聯賽則是校園足球的根本。沈陽校園足球正在快速、有序地發展。市教育局和體育局舉行校園足球聯賽,就是為了讓全市學生熱愛足球、參與足球、享受足球進一步擴大該市足球人口。在遼寧省教育廳的大力指導下,沈陽市多個部門的全力配合,做好了校園足球的經費保障、隊伍建設以及場地設施條件,學生參與機制等工作,促進了沈陽市校園足球的扎實開展,先后涌現出一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沈陽市回民中學和大東區工農路小學男子足球隊,市第22中學和市第61中學女子足球隊,都曾在全國乃至國際賽場取得驕人戰績。今年,沈陽市有21所小學、13所初中和6所高中,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校,法庫縣被認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取得成績的同時,該市的校園足球水平在2016年接受了來自哥德杯的考驗。哥德杯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青少年足球賽,首創于1975年。國際足聯鑒于“哥德杯”賽事 30多年的品牌影響和國際號召力,授予其為“The World Youth Cup”(世界青少年杯)稱號。為傳承“哥德杯”的良好操作模式和獨特的足球文化,為世界更多的青少年搭建快樂運動、友好交流的國際化平臺,“哥德杯”總部將“哥德杯”賽事拓展到亞洲地區。經過對中國足球總體情況的考察和分析,最終成立了“哥德杯”國際賽區的執行機構——世界青少年足球聯合會(簡稱WYFU),并確定中國沈陽為舉辦“哥德杯中國”的城市。該市各級校園足球隊和足球青訓機構派隊參加了哥德杯,比賽過程和賽果有喜有憂。
1.1 2015年沈陽校園足球聯賽
沈陽市首屆校園足球聯賽——2015年沈陽市中學生校園足球聯賽在東北育才學校舉行,比賽由沈陽市教育局、沈陽市體育局主辦,共有來自沈陽市9個區、縣(市)的60余支球隊、1 200余名學生參賽。校園足球聯賽成為沈陽市校園足球的最主要賽事,希望其逐漸成為沈陽足球的人才搖籃。第一屆沈陽市中學生足球聯賽為期7天,比賽分別在東北育才學校、市化工學校、市信息工程學校、市汽車工程學校進行,1 200余名學生參加,進行84場比賽。獲得初中男女組前三名、高中男女組前兩名的球隊,代表沈陽市參加遼寧省中學生校園足球聯賽。
2015年“和平杯”沈陽市中小學生足球比賽,于7月20日~24日在東北大學、南昌新世界學校、南昌中學(長白校區)、和平大街第一小學(長白校區)、南京街第一小學(長白校區)舉行。該次比賽有來自沈陽市13個區、縣(市)100多所學校的1 500余名學生參加,這些學校都是經過各區、縣(市)級比賽最終才獲得市級比賽的參賽資格。各所學校的小隊員在5 d的時間里經歷了200余場比賽的激烈角逐。參賽球隊的學校,都是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和校園足球重點布局點校。按照教育部四級聯賽的安排,各市負責小學、初中、高中三級聯賽的比賽,省教育廳負責初中、高中、大學三級聯賽的比賽。為了準備2016年遼寧省的校園足球聯賽,沈陽市率先進行中學生校園足球聯賽,然后選拔出優秀的初中、高中男女球隊參加2016年的全省校園足球聯賽。最終回民中學、法庫縣高級中學、第22中學、第176中學、99中學、61中學、第一名:44中學、第一名:河北二小、臥牛石小學獲得各自組別的冠軍。
1.2 2016年沈陽校園足球聯賽
經過2015年的磨合,進入2016年沈陽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足球之都”、打造百年足球俱樂部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為沈陽市校園足球聯賽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各區縣參賽隊伍陡增。有的學校一校就派出四支隊伍參加全部組別的比賽,部分區縣還進行區級校園足球聯賽,為市級聯賽選拔參賽隊伍。聯賽由2012年的中、小學共30余支參賽隊擴大到該屆小學組的116支參賽隊,13各區縣均派出參賽隊,參賽人數達1 500余人,比賽場次也增加到246場。該屆校園足球聯賽小學組比賽,無論是在參賽隊員數量上、質量上,還是參賽規模上均為歷史之最。
最終的比賽結果是沈河區文藝二校獲得男子一組甲組冠軍;大東區東站小學獲得男子一組乙組冠軍;沈河區文藝一校獲得女子一組甲組冠軍;鐵西區路官小學獲得女子一組乙組冠軍;渾南一校獲得男子二組甲組和乙組冠軍;法庫縣雙臺子小學獲得女子二組甲組冠軍;渾南區嘉華小學獲得女子二組乙組冠軍。在高中組比賽中東北育才學校獲得了高中組的冠軍、朝鮮族第一中獲得亞軍。
在大學校園足球方面沈陽高校體育工作委員會每年都組織足球比賽,近幾年來校園組男足的冠軍均被遼寧石油大學壟斷。在大學女子校園足球方面,沈陽市并未組織比賽,由遼寧省學生體育發展中心舉辦的比賽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兩屆,參賽隊基本為沈陽地區所屬高校,沈陽理工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各奪得一次冠軍,總的來看受制于我國女子足球大環境的限制,高校女足校園組的比賽水平普遍不高,在入校之前隊員絕大部分沒有接受過足球訓練,甚至沒接觸過足球,校園組女足隊員大部分由其他運動項目臨時改練足球而來。比如沈陽農業大學的女足基本是由該校女子橄欖球隊隊員組成,平時訓練以橄欖球為主,在足球比賽開始前才開始集訓。不過這種臨時組建的隊伍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局限性,第一屆比賽農業大學女足進入了四強,隨著各隊水平普遍提高,到了第二屆比賽時農業大學女足僅獲得最后一名。

表1 2016哥德杯比賽前3名成績
2016哥德杯比賽前三名成績見表1。
哥德杯是世界性青少年足球賽事,所以吸引了全世界30多個國家的球隊報名參賽。在沈陽舉辦的哥德杯也吸引了眾多的沈陽小學足球隊、足球青訓俱樂部來參加比賽,通過這次比賽也檢驗了該市開展校園足球四級聯賽的開展狀況。通過比賽的數據統計可以看到該市的校園足球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通過比賽也讓中國足球看到了和世界足球的差距。哥德杯男子組設立了9個年齡組,女子組設立了5個年齡組。第一階段為小組賽,每個小組的4~5支球隊進行單循環賽。第二階段為淘汰賽。小組前兩名進入A類淘汰賽 (Play off A)。 小組其他隊進入B類淘汰賽(Play off B)。其中有2個年齡組是中國球隊奪得了A類冠軍。哥德杯男子組各個年齡段的冠軍分布比較廣泛,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沈陽方面派出的球隊成績不甚理想,只在女子U12組別比賽中取得冠軍,男子組方面來自北京的人大附小足球隊取得了U11級別比賽的冠軍,其余7個年齡組的A類冠軍均被外籍球隊捧走。
沈陽的校園足球正處于起步階段,通過哥德杯這塊試金石,可以看到沈陽校園足球與兄弟省市的差距。以下為該市各級別足球隊對陣中國校園足球強隊的戰績。對陣U13組亞軍烏魯木齊五小足球隊,沈陽朝二中以0∶14失利;陳相學校,以0∶21慘敗。
在與U11組亞軍烏魯木齊五小足球隊對陣中,沈陽凌空一小,以0∶15失利;沈陽新城子街二小0∶19失利,渾南一小,以2∶3小負;沈陽足校,以0∶11失利。
沈陽校園足球的塔灣小學和育鵬小學與U11組的冠軍人大附小足球隊對陣中,顯示出巨大的差距,兩隊共失49球,可以說足球賽踢出了籃球賽才有的比分。
2016年哥德杯中沈陽足球開展比較好的各小學和青訓俱樂部都派出了代表隊參賽,渾南一小、和平一小、文藝二小、東站路、勛望小學、岐山一小、金星足球俱樂部都派出各年齡組隊伍參加哥德杯的比賽。只有金星足球俱樂部在U11組別比賽中獲得第三名,其他各隊均未能進入四強,甚至進入A類淘汰賽的球隊都很少。在面對強隊時沈陽各校園足球隊不堪一擊,這顯示了校園足球水平的巨大差距。該市目前開展的校園足球還僅僅處于普及足球知識,提升足球運動參與人數這一比較初級的層次,經過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夠接觸到足球,了解足球比賽,鍛煉身體,這也是該市足球水平提高的基礎。在訓練的專業程度上,該市校園足球還與兄弟地區水平相去甚遠,即便是沈陽市內各隊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沈陽金星足球俱樂部在對戰市內各級別的對手時基本都打出了兩位數的比分,平均三四分鐘就能進一球,校園足球隊都是一觸即潰,只有在對戰岐山一校時遭到對手的頑強抵抗,本來大比分領先后,金星3.2 建議
(1)將武術健身操與傳統廣播體操同時作為課間活動的內容,一方面有利于武術健身操的推廣;另一方面增加了學生課間的身體負荷量和符合強度;武術健身操相對于傳統廣播體操負荷較大,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先進行廣播體操再做武術健身操。
(2)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武術協會等增加武術健身操的指導培訓,對各學校提出明確要求,同時通過舉辦市級的武術健身操比賽,激發學校組織武術健身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武術健身操的推廣。
(3)對亟需武術專項教師的學校,教育部門可將武術專項的畢業生優先考慮擇校,同時給予有別于正常體育教師招聘的待遇,吸引武術專項的畢業生進入到學校體育工作中,與國家制定的“武術進校園”相一致。
[1]程南.武術健身操的創編與推廣策略研究[J].中華武術(研究),2012(1):35-39.
[2]張明庭,武冬,呂韶鈞.全國武術健身操《功夫青春》創編思路與實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108-112.
[3]蘇紹會,王建,金仁祥.武術健身操進校園的價值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3):103-105.
[4]王建,蘇紹會.文化戰略視閾下武術健身操在學校推廣的價值研究[J].蚌埠學院學報,2013(2):35-37,76.
[5]徐峰,郭仁龍.武術健身操進校園的價值探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182-185.
[6]楊光,和慧超.武術健身操在中小學開展的價值和意義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4(9):60-63.
[7]閆文,梁小娟.武術健身操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作用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5(8):50-51.
G812
:A
:2095-2813(2017)03(b)-0233-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233
遼寧省社科基金項目(L14DTY018)。
康冶(1974,3—),男,漢,遼寧沈陽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社會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