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國內動態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 據了解,2017年,廣西水果產業將著力推進產業綠色發展,融合發展。為了實現總面積109萬hm2、產量1620萬t的目標,廣西將以7項舉措推進水果產業全面發展:一是大力推進特色果業優勢區建設;二是創新果園生產技術,打造綠色果品;三是推進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四是加強果樹重大疫病防控;五是強化水果采后處理和品牌打造工作;六是持續推進水果產業扶貧工作;七是在水果項目管理和工作落實中加強廉政建設。據悉,廣西是全國五大水果千萬噸產區之一,香蕉、荔枝、龍眼、杧果、火龍果、百香果、沙糖桔、沙田柚、甜橙、柿、葡萄等種類具有顯著優勢。近年來,廣西大力推廣綠色生態栽培技術、簡易設施栽培技術、采后商品化處理技術,使廣西水果品質得到顯著提升。廣西還利用東盟博覽會的優勢,大力推進優果工程,加強水果保鮮與深加工,完善水果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提升國際水果市場競爭力。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 河池市天峨縣通過政府扶持、示范帶動、科技支撐和資金整合,突出品牌優勢,大力推進 “三特”(特早熟、特晚熟、特優質)水果產業發展,使之成為當地山區扶貧攻堅和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支柱產業。目前,該縣已建成特色水果村6個,建立“三特”示范區153個,成立水果公司和水果專業合作社9家,發展“三特”水果生產面積3萬hm2。其中,2萬hm2獲得廣西無公害水果生產示范基地認證,有17個品種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品種主要有龍灘珍珠李、秋蜜桃、龍灘脆柿、茂谷柑、板栗、沙田柚、大果山楂、油桃、三月李、布朗李、墨李、大果枇杷等,多個水果品牌完成了商標注冊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其中,龍灘珍珠李先后被評為“消費者最喜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廣西優質農產品”。 該縣為了確保“三特”水果發展,一是建立了資金保障機制和以獎代補機制,促進和激發果農發展 “三特”水果的積極性;二是建立技術保障機制,先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廣西農業科學研究院、廣西農業科學研究所等區內外科研院所進行科研合作,邀請相關專家開展 “三特”水果專題培訓;三是建立銷售保障機制,每年組織到北京、上海、廣州、貴陽等10多個大中城市開拓市場,舉辦“三特”水果推介會,拓寬銷售渠道,助推了“三特”水果產業化進程。
本刊訊 靈芝鄉位于平涼市靜寧縣西北部,海拔高,土地面積大,人口少,農村主導產業發展緩慢,群眾生活比較困難。近年來,靈芝鄉黨委、政府立足當地蘋果產業沒有發展優勢的實際,認真調研,科學謀劃,調整發展思路,將耐粗放管理的核桃確定為主導產業,加以培育,今春一次性完成栽植666.67hm2,實現了農村種植業結構的大調整。
長期以來,由于產業定位不準,靈芝鄉先后發展過蘋果、早酥梨,由于沒有區位優勢,加之水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靈芝鄉土地面積大,人口少,很難進行精品化管理,產業效益不明顯,群眾種植蘋果、早酥梨的積極性不高,蘋果和梨產業一直沒有發展起來,沒有規模,多零星種植,客商少,商品率不高,果樹產業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率較低。
雖然蘋果、梨產業沒有發展優勢,但群眾仍有種植果樹發家致富的迫切愿望,當地有部分村民自發地種植核桃,楊岔村目前零星核桃種植面積已達6.67hm2,私營企業老板閆省洲在靈芝境內集中連片建有33.33hm2的核桃園,這些核桃園目前均已掛果。靈芝鄉黨委、政府在調研后認為,靈芝鄉種植核桃有土地資源豐富、核桃耐粗放管理且在當地適應性強的優勢,提出了“發展特色產業,打造萬畝核桃基地”的發展目標和“戶栽核桃七八畝,農民腰包鼓起來”的發展口號,在全鄉層層發動,形成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核桃產業,加快致富步伐的合力,經過20多天的努力,已完成核桃栽植任務。
在創建核桃基地的同時,借鑒靜寧南部蘋果產業發展的經驗,利用“精準扶貧”勞動力免費培訓的平臺已在長塬、楊岔、張堡等村培訓果農500多人次,普及了核桃栽植、定干、幼樹管護等知識,實現了栽培技術普及的同步跟進,為產業的科學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王田利)
本刊訊 (特約通訊員盧勝進) 據調查,2014年至今江永縣果農到縣外拓展果業大戶約100戶,其中2016年約50戶,主要在廣東韶關市,廣西南寧市和賀州市,湖南永州市(除江永縣外)等地,承租沙田柚、臍橙、沙糖柑等柑桔面積約133.33hm2,承租土地新種沙糖柑、沃柑、夏橙、W·默科特等柑桔面積約200hm2,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成效:一是助力土地流轉。為了引導果農積極清除無栽培價值柑桔園和暫緩再植柑桔,縣政府出臺了無栽培價值柑桔園流轉優惠政策,發展特色蔬菜大戶和現代家庭農場,如引進廣東客商李柏聰承租源口瑤族鄉七工嶺村毀園改種雷公角大頂苦瓜8.33hm2。二是助力果農增收。江永果農具有豐富的柑桔種植經驗,抓住廣東、廣西部分水果種植基地經營機制大調整的機遇,將他們經營相對效益低下的沙田柚、沙糖桔等果園承租下來,2016年增收20%以上。三是助力產業調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果農不斷深化“退果還糧、退果還菜”的認識,駐地柑桔“上地進山”有限,則到縣外承租土地發展柑桔業,以擴大適宜區域、適宜品種的發展規模。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葛德光) 筆者從安徽省農業委員會獲悉,近期省農業委員會印發《安徽省2017年農業品牌推進年工作》,提出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美譽度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農業品牌,以此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方案》提出,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構建合作共贏的發展機制和充分依靠市場手段動員要素,激發市場的主體活力,提高社會參與度。今年,全省農業要新增“三品一標”達到400個。新增農業類中國馳名商標、安徽省著名商標、安徽省名牌產品100個以上。為此提出農業品牌推進的多項舉措:全力推進“綠色皖農”品牌培育計劃實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勢特色為依托,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為重點,加快培育和創建一批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知名皖字號農業品牌。
開展特色農產品優勢建設。充分發揮水果、蔬菜、茶葉等特色農產品區域優勢,積極參加農業部首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認定工作,推動水果、蔬菜、茶葉等特色產區提檔升級,推進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辦好2017年中國安徽名優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積極組織參加各類農業行業展會,突出安徽農產品品牌培育,加大農產品品牌營銷促銷力度。組織參加農業部召開的全國農業品牌推進大會及農業品牌發展論壇等活動,積極申報國家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國家級農業企業品牌。
本刊訊 近期,臨汾市圍繞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兼顧國內市場,建立完善果品生產、加工等全產業鏈的標準體系,引導果農規范果園生產管理,提高果品質量,加快果業平臺建設步伐。一是組織相關人員著手制訂“吉縣蘋果”等地方標準,申報書已經由臨汾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于3月10日上報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二是為深入挖掘該市“吉縣蘋果”“隰縣玉露香梨”等比較知名的果品品牌價值,整體打造體現更大區域性品牌,做好品牌策劃、建設和宣傳等系統性工作。4月8日,隰縣聯合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在太原召開隰縣玉露香梨品牌戰略發布會,隆重推出“隰縣玉露香梨”區域公用品牌。三是為加強與國內外大型果品進出口企業的聯系,交流學習水果營銷和出口工作經驗,3月18日,該市組織了吉縣果業總公司、吉縣蘋果產業協會、大寧、翼城果業發展服務中心、曲沃果業蔬菜發展中心、洪洞縣果桑站、曲沃縣里豐葡萄專業生產合作社、汾西縣高寒水果生產專業合作社代表、市果樹蠶桑站部分人員等一行14人,赴西安參加了 “2017年西部五省區水果產業供應鏈服務懇談會”。近一個月來,該市還邀請商務部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首批特聘講師、知名三農研究專家魏延安、北京天下星農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胡海卿等知名營銷專家,在隰縣對果農及果品營銷戶進行培訓。四是走出去參觀學習陜西發展經驗。3月29—31日,隰縣組織考察團,先后考察學習了楊凌匯承果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標準化果園基地,眉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站,武功縣電子商務園區和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洛川舊縣鎮洛陽村示范果園,蘋果城、蘋果博覽園,農業信息中心等地。
(王秋萍)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葛德光) 近期,筆者在碭山縣百思農西瓜育苗基地采訪時看到,一座座日光大棚內工人正忙著移苗、包裝,裝車將西瓜苗運往銷售地區。近年來,該縣積極推進西瓜營養缽育苗工廠化、專業化、商品化,提高優質種苗供應能力,助推高效農業快速發展。據介紹,該基地年育苗規模可達1.5億株,除滿足當地瓜苗供應,產品還遠銷老撾、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本刊訊 2017年春季,臨汾市在果樹生產上,全面抓好春季栽植和春季管護工作。一是抓住退耕還果機遇,在優勢區域擴大果樹生產面積,截至目前全市新栽水果面積972hm2,其中蘋果 255hm2,梨 285hm2,葡萄 57hm2,桃93hm2,櫻桃282hm2。同時注意對上年新發展果園進行排查,死苗缺株的及時補植補栽。二是加強肥水管理,萌芽前抓緊追施萌芽肥,澆萌芽水。追肥時注重速效性磷肥和鈣肥的施入,促進早期有效吸收根快速生成,提高中短枝萌芽率,追肥后澆透水。三是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春季是果樹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搞好春季病蟲害預防和防治工作,對全年的病蟲害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去年冬季是暖冬,病蟲害基數大,預計今年果樹病蟲害呈偏重發生趨勢。驚蟄后根據果園萌芽狀況進行清園,重點防治介殼蟲、螨類、蚜蟲和果樹腐爛病、枝干輪紋病、白粉病等。有腐爛病的果園要及時刮治,嚴格控制果樹腐爛病大發生。近兩年臨汾市果樹白粉病普遍發生嚴重,應抓住芽鱗片開裂和開花前后的防治關鍵時期做好預防工作。四是重視花期防凍,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做好預防晚霜危害的準備工作,防患于未然。
(趙玉山)
本刊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精準扶貧”戰略,臨汾市人民醫院對口扶貧單位隰縣坪城村村委會和山西瑞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精準扶貧”梨樹認養活動,為山區農民的脫貧致富,搭起一座扶貧獻愛心的金橋。認養時間從2017年4月15日開始到 2017年 10月1日,在該時間段內認養者擁有所認養梨樹的“命名權”“采摘權”。認養權益:一是凡成功認養者即授予“坪城村榮譽村民”證書,并獲得所認領梨樹的命名權、采摘權;二是認領者通過“瑞恒文化傳媒”微信公眾號動態獲得梨樹種植、管理資訊;三是2017年中秋之際,根據不同的認養價格認養者將獲得15箱或5箱無公害優質玉露香梨、“榮譽村民”證書。領取方法:在指定時間內前往隰縣坪城村進行采摘,超出認養所限制的數量,另行付費。認養規格:500元“認養”將獲得15箱玉露香梨,80mm以上果,一盒12個。200元“認養”將獲得5箱玉露香梨,直徑80mm以上果實,一盒12個。 (趙玉山)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謝合平) 宜昌市夷陵區小溪塔街道辦事處現有柑桔種植面積3400hm2,總產量達到19萬t。近年來通過狠抓柑桔品改,小溪塔的柑桔形成了從8月開始上市到11月結束,蜜桔的上市時間前后延長,蜜桔供應時間由過去的2個月拉長到現在的4個月。小溪塔街道辦事處8個村有7個村生產柑桔,以往柑桔上市時間全部集中在10—11月上市,銷售時間短,價格低,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為了解決柑桔上市時間集中的問題,小溪塔街道辦事處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大力實施柑桔品改工程。先后引進并發展了大分4號、日南一號等特早熟品種,龜井、國慶一號等早熟品種,尾張中熟品種,以及椪柑、世紀紅等晚熟品種。使小溪塔的柑桔形成了從8月下旬開始到12月分階段上市的4個月周期,大幅度提升了柑桔的增值能力。目前通過優化結構調整,小溪塔街道辦特早熟柑桔達到了467hm2;早熟品種達到了2000hm2;中熟品種達700hm2;晚熟品種達233hm2。四熟制模式有效拉長了柑桔銷售周期。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 據桂林市農業局統計,截至3月中旬,桂林市今年新種各類水果7400hm2。由于去年以來,當地生產的沙糖桔、馬水桔、獼猴桃、百香果等水果價格上揚,果農信心提振。今年全市水果產業可望繼續保持快速擴種的態勢,全年新種水果可望達到1.33萬hm2。2016年桂林市水果總產量475.9萬t,產值124.6億元,已經成為廣西首個水果業產值超百億元的地級市。數據顯示,2016年該市柑桔種植面積13.07萬hm2,產量277.9萬t,其中,沙糖桔種植面積接近半數。當地農業部門表示,要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將柑桔產業打造成三百億元的特色產業。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桂林市將繼續通過推廣配方施肥,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建立示范基地培訓,提高新技術的推廣普及率和實效,加大水果采后商品化處理,確保水果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 今年春季以來,富川瑤族自治縣為了加強柑桔苗木管理,打擊非法苗木生產,做好柑桔黃龍病的防控工作,已銷毀非法生產的各類柑桔苗木近3萬株,規范了果樹種苗市場。據悉,這次所銷毀的柑桔苗木主要是無生產許可證和植物檢疫證等來源不明的非法苗木。該縣在柑桔苗木市場整頓過程中,加大了對柑桔苗木生產基地、苗木商經營資質、苗木品種來源以及苗木檢驗檢疫等情況的核查。富川是廣西柑桔產業重要的生產基地,也是第八批國家臍橙綜合標準化示范區,擁有臍橙果場1600多家,面積超過1.8萬hm2。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柑桔黃龍病擴展情勢,該縣有關部門采取多種措施加大果園防控力度,特別是統防統治中力求徹底到位,2016年僅該縣城北鎮就砍除柑桔黃龍病病株12萬株。
本刊訊 據對靈川、興安、永福、平樂縣數個鄉鎮、村及其幾個較具規模的水果生產經營組織、果場或果農(戶)走訪與調查獲悉,2017年春季桂林市桃、李、柑桔生產情勢呈現令人欣喜的良好景象。其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一是果樹擴種工作起步較早,水果生產所需的人、財、物條件準備充足,水果擴種面積較大,尤其是遲熟雜柑類水果如沃柑以及沙糖桔、埃及糖橙(蜜香橙)擴種面積明顯增大,種植質量明顯提高;種植的規模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程度提高;單位面積果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加幅度明顯。二是果業從業者新種、擴種優、特名品水果(品種)如沃柑、蜜香橙的熱情高漲。三是新種或改種所用柑桔苗木中四成以上為1年生嫁接大苗,為早結早收益打下了良好物質基礎;酸桔砧或香橙砧沃柑嫁接無病苗得到大力而廣泛推廣使用。四是以市場為導向,緊跟果市行情風向,堅決繼續發展適銷對路而又適宜桂林市本地水土和氣候的優、特、新品種,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適地適栽。五是堅持走種植與管護并舉之路,種植成活率高,明顯縮短了新種植果樹的緩苗期。果樹種植與果園管護的科技含量與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六是去年秋季雨水、雨量基本正常,而水果生產管理措施實施較為到位,雖然去冬偏暖,而今春桃、李等冬季落葉果樹花量仍較為適中、花芽質量較飽滿,具備豐產的物質基礎。柑桔類花芽狀況亦令人欣喜。七是桃李花期天氣較好,桃李開花著果率較高,著果情況較好,生理落果狀況正常。
(趙清剛)
本刊訊 順昌縣植保站近日在仁壽、洋墩等鄉鎮柑桔園調查,春梢已萌動,是防治柑桔木虱,防控黃龍病樹的關鍵時期,由于去年為暖冬,預計今春柑桔木虱越冬蟲量大,發生期早,氣溫升高和春雨天氣的影響,極有利柑桔木虱的發生。為此,順昌縣植保站編印了《病蟲情報》發分給果農,指導果農應在春梢抽發期先全面防治柑桔木虱,后徹底砍除病樹,阻斷黃龍病傳播,同時做好柑桔春梢瘡痂病、砂皮病、紅蜘蛛等病蟲害防治。桔桔木虱防治:在春芽萌動至2~5mm時噴藥一次,隔7~10天再噴一次。防治藥劑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和40%毒死蜱乳油800倍液。
(陳國仁)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陳世平) 近日,在平和縣山格、坂仔、小溪等鄉鎮,不少柚農一改往年慣例,不種果樹改種“草”。據介紹,這是平和縣當前推行的一種新做法,柚農種的可不是普通的“野草”,而是以藿香薊、三葉草等為主的益草。據悉,為推廣果園生草覆蓋技術、建設生態柚園、進一步提高 琯溪蜜柚品質,平和縣今年著力實施柚園生草覆蓋項目 “千百十生草覆蓋示范工程”,采取縣、鄉(鎮)、村三級聯動,打造柚園生草覆蓋示范基地。其中,縣級生草覆蓋示范基地2個,每個66.67hm2;鄉(鎮)級生草覆蓋示范基地16個,每個13.33hm2以上;村級生草覆蓋示范基地240個,每個3.33hm2以上。同時,通過示范基地的輻射,帶動全縣柚園生草覆蓋面積達2萬hm2。目前,平和縣已落實各類草籽的簽約采購工作,已累計投資450萬元。
本刊訊 3月26日,山西省果品流通協會在太原市成立,43萬果商將抱團發展,解決果農銷售難的問題,打通果品流通環節,拓寬干鮮果銷路,打造山西果業航母,為山西省果業發展闖出一條良性循環發展的新路子。山西省水果產業規模大,涉及人口多,各種水果種植總面積達193萬hm2。一半以上種植區域處于山西省貧困地區,產業經營人口約1600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44%,水果產業的經營狀況直接影響農民增收和貧困地區脫貧工作的成效。山西省果商大致分為干果和鮮果兩類果商,主要包括原平籍果商和呂梁籍果商。原平市有2.6萬人從事水果行業,已形成40萬從業人員的銷售隊伍。經營范圍包括國產干鮮水果和熱帶進口水果的種植和批發。業務占據了長江以北的各大城市(北京、沈陽、哈爾濱、鄭州、西安等)及南方部分城市的一級批發市場,年營業額達2300億元,占全國水果批發行業總營業額的70%。呂梁籍果商,從業人員有3萬多人,主要以種植、加工、銷售紅棗和核桃等干果為主。加工企業500多家(僅呂梁市大小加工企業就400多家),累計投資20億元。在全國形成了龐大的銷售網絡,年營業額約190億元,占全國水果零售額的35%左右。
面對果品流通市場發展的新形勢,為破解“果農賣果難,市民買果貴”難題,拓寬山西果品銷路。成立山西省果品流通協會,將各自為政的果商組織起來,充分發揮現有優勢,形成信息、資源、服務和市場的新平臺。建立果品流通協會能夠把握產業發展趨勢,有利于政府制定產業發展政策;能夠研判市場需求,引導和帶動農戶和企業的經營活動,有利于增加農民和企業利潤;能夠打通產業鏈,提升產品質量,培育特色品牌,壯大本土企業,有利于提升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信息化水平。協會成立后,計劃每年舉辦一次山西果品交流會,每月開展一次果品產地文化行,定期組織果品相關培訓,建立全省果品產業倉儲物流集散中心,拓寬果品銷路。協會將把各自為政的果商組織起來,研判市場需求,引導和帶動農戶、企業的經營活動。協會將在推進項目的同時,推進果品可追溯系統與電子商務平臺相結合。
(趙玉山)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盧勝進) 3月29日召開的永州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傳出喜訊,江永縣通過全縣干群共同努力,基本遏制柑桔黃龍病的發生蔓延,被評為2016年度柑桔黃龍病防控工作先進縣。其主要經驗:一是樹立“種柑桔必防黃龍病”和“防控黃龍病要打持久戰”的理念,扎實打好綜合防控柑桔黃龍病這場“政治仗、戰略仗、搶奪仗、技術仗、民生仗”。二是確定“保香柚、保新區、調結構”戰略,建立“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人員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形成“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工作格局,將防控目標納入年終績效考核范疇。三是豐富柑桔黃龍病綜合防控“三板斧”經驗,即種植柑桔無病毒苗、及時防治傳病蟲媒、堅決清除病樹“三板斧”。豐富為堵住病源、清除黃龍病病樹、控治傳播媒介、優化柑桔生態環境“四板斧”。認真抓好“五同步”推進,即原柑桔戶防控技術鞏固與提高和新柑桔戶防控技術普及與強化同步推進,縣級辦班培訓骨干3期,鄉(鎮、場)辦班培訓骨干5期,村級辦班培訓60期,編印發放資料5萬份;依法依規毀掉攜帶黃龍病原的種苗與創建江永香柚無病毒種苗繁育基地同步推進,繁育第一批江永香柚無病毒苗木10萬株,無償供應大戶種植;科學清除無栽培價值柑桔園與合理規劃利用毀園土地同步推進,清除無栽培價值柑桔園2266.7hm2,合理規劃利用毀園土地1913.3hm2,休閑土地353.3hm2;統防統治與聯防聯治同步推進,全縣統一采購發放柑桔木虱對口農藥實施統防統治2次、采取 “政府購買公益服務+專業公司服務+果農主體作為”模式實施聯防聯治一次;項目實施與果農應用 《綠色食品 江永香柚生產技術規程》(HNZ073—2014)等標準同步推進。以香柚種植為主的粗石江鎮被評為永州市2016年度農業標準化建設工作先進示范鄉鎮,香柚標準化生產基地被評為永州市2016年度農業標準化建設工作優秀示范基地。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 日前,據北海日報消息,由北海市昌盛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和北海市銀海區興友瓜果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承擔的 “甜瓜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及應用”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該項目共引進甜瓜(哈密瓜)新品種17個進行試驗示范,項目示范推廣面積累計1333hm2,項目實施期間,申請專利2項并獲得受理,編制了《大棚甜瓜栽培技術規程》。項目篩選出 “西州蜜25號”(審定編號:桂審瓜2012001)和“華蜜”系作為適合當地推廣的甜瓜(哈密瓜)優良新品種。據悉,該項目篩選出的兩個品種果實均為橢圓形,果肉桔紅色、松脆味美,中熟,長勢旺,極易著果,產量高,耐熱,抗病蟲能力強,適宜廣西南部甜瓜種植區大棚避雨設施栽培。促進書峰鄉枇杷營銷品牌化,助農增收。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陳世平) 日前,三明市永安市(縣級市)申報的“永安洪田臍橙”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成功注冊,這是永安市獲得的第8件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據悉,臍橙是永安市洪田鎮的主栽果樹品種之一, 全鎮種植面積達800hm2,因其區域獨特自然優勢,并以科技為支撐,該鎮所產臍橙有著鮮、靚、甜、香的品質特色,表現果大無核、味道香甜、質量安全(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近幾年來,洪田鎮積極做大做強臍橙產業,在擴大栽培規模和開展標準化生產的同時,著力品牌創建和“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提升洪田臍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目前,洪田鎮臍橙年產值達3000萬元,成為當地果農的重要經濟來源。此次“永安洪田臍橙”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成功注冊,將進一步提高洪田鎮臍橙的美譽度和品牌化營銷水平,增加果農收入,促進臍橙產業更規范、更科學發展。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陳世平) 近日,仙游縣申報的“仙游書峰枇杷”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通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審查,成功注冊,這是該縣繼“度尾文旦柚”之后獲得的第2件水果類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據悉,枇杷產業是仙游縣書峰鄉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全鄉枇杷種植面積達1300hm2,年產量達1萬t。近幾年來,該鄉通過推廣種植早鐘六號等優良品種,建成枇杷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使枇杷產業走上了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之路,不僅所產枇杷皮薄、汁甜、肉嫩、味美,而且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果品暢銷北京、上海、武漢、南京等大中城市,還遠銷新加坡等國家。此次“仙游書峰枇杷”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成功注冊,將
本刊訊 4月5—7日,“2017柑桔風味與加工新技術國際研討會”在重慶市北碚區成功召開。這次會議的發起人為現任職于國家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利用“國家外專千人計劃”引進的Rouseff教授。本次會議由西南大學主辦,國家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忠縣柑桔國際協同創新中心承辦,忠縣果業局、重慶市園藝學會協辦。據了解,本次研討會旨在讓我國柑桔研究人員與從業者深入了解國際柑桔風味與加工新技術相關領域最新研究動態,提升我國在此領域的整體研究水平,為我國柑桔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推動國內外高校與科研機構的深入交流。來自美國、德國、西班牙、巴基斯坦與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1位柑桔領域的知名專家在會上進行了交流發言,國內相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柑桔加工與設備制造企業的1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西南大學副校長周常勇參加會議并致開幕詞。
會上,與會專家深入交流和討論了柑桔風味及副產物的深度研究與利用前景,包括新鮮及加工柑桔的預防控制過程、柑桔副產物對肥胖癥的效果、冷藏貯存期間NFC橙汁的關鍵芳香化合物的變化機制、柑桔黃龍病感染的柑桔果汁加工和精油利用、微生物引起橙汁異味的研究進展等;并展示了利用新技術提高果汁的質量和產量、柑桔加工副產物的回收與利用、減少對環境影響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參會廠商提供的臺式柑桔榨汁機現場榨汁供品嘗,獲得與會代表一致好評。國際果汁工業保護協會(SGF)項目經理Rieth博士就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合作項目情況、對中國果汁的真實性和安全性進行了介紹;國家柑桔工程技術中心吳厚玖研究員對近年來中國果汁加工業的發展情況作了介紹和分析,并與世界果汁加工業進行對比,指出中國果汁加工業將迎來新的發展里程碑。研討會結束后,與會代表還前往忠縣考察調研了重慶橙汁加工現狀。
(譚 祥)
本刊訊 3月30日,順昌縣植保站在仁壽鎮塘后村舉辦 “2017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項目柑桔黃龍病防控技術培訓班”。縣植保站陳傳培站長給廣大果農講授了 《柑桔黃龍病防控技術》,30多位果農參加了學習。順昌縣植保站的陳傳培站長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多媒體課件對參加培訓的學員講授了柑桔黃龍病的嚴重危害性、識別特征、傳播途徑和發生規律、綜合治理對策措施等內容。培訓內容緊貼生產實際,注重實效實用,大家對黃龍病有了深刻的認識,使學員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掌握了柑桔黃龍病生產管理的關鍵技術,提高了學員柑桔生產管理水平,達到了預期的培訓效果。
(陳國仁)
本刊訊(文中華,特約通訊員謝合平) 4月16日,宜昌市新型職業農民柑桔培訓班一行41人來到浙江省柑桔研究所,現場聽取了3位專家的精彩專題講座。浙江省柑桔研究所栽培室主任石學根研究員,以《柑桔設施栽培技術》為題,為大家講述優質高效生產,加溫大棚栽培、延后完熟栽培、大棚避雨栽培等設施栽培技術。通過完熟栽培,大棚避雨防凍,使早熟溫州蜜柑在1月下旬至2月的春節前采收,形成糖度高、極易化渣、口感特佳、色澤鮮艷的果實。對于大棚避雨栽培,必須選擇適宜的品種,在浙江主要是早熟宮川溫州蜜柑,不宜選擇化渣性能差的中晚熟品種、含酸量高的品種。單棚面積不低于1000m2,要具備精細的栽培管理技術,要進行嚴格的分級包裝,要有成熟的高端、高價市場。
浙江省柑桔研究所植保室主任黃振東副研究員,全面講述了病害、蟲害防治措施及各地經驗。特別是對目前全國各地發生嚴重的黑點病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講解。黃振東老師對宜昌產區目前沒有遭遇黃龍病侵害非常欣慰,希望大家一定要守住這片凈土,讓宜昌柑桔產業持續健康向前發展。
在浙江省柑桔研究所內的品種園,品種室主任柯甫志副研究員帶領大家邊看邊講,并不時回答大家的提問。對每一個品種都認真地講解其優缺點,由良、上野、愛媛28(紅美人)、甘平、晴姬、不知火、春見、沃柑、春香、甜桔柚、雞尾葡萄柚、瀨戶香等如數家珍。談到引種問題,他建議“各地千萬不要隨意引種。特別是當前比較火熱的品種,各地不要輕易引進,一定要結合當地實際,全面評估氣候條件、管理水平、銷售渠道、投資能力等。”
本刊訊(鄭文艷,特約通訊員謝合平) 4月14日,宜昌市夷陵區農業部門在星翔柑桔專業合作社基地舉行柑桔病蟲害無人機防治現場會。來自小溪塔街道辦事處柑桔專業村、柑桔總場、星翔柑桔合作社服務公司的60余名代表現場觀摩、咨詢。柑桔作為夷陵區農業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來源。近年來,隨著勞力老齡化嚴重、噴藥勞動強度大,導致管理粗放,果實品質、效益明顯受限。為了緩解勞動力供求矛盾,夷陵區農業部門聯合示范推廣了無人機飛防柑桔病蟲害技術。無人機飛防具有提高效率、節省用工、減少用藥量的優勢,能夠有效緩解目前農村勞力不足問題,還能做到病蟲害統防統治,壓低病蟲基數,減輕為害,有助于提升果實品質和效益。經過現場示范,無人機工作兩小時飛防面積達到1.33hm2,而傳統人工防治2小時僅能施藥0.07hm2,效率明顯提升,大大降低安全隱患,受到現場農戶的一致好評。
本刊訊 3月24日,四川晚熟血橙現場觀摩與發展推進會在資中縣騮馬鎮三柏村召開。四川省農業廳、省農業科學院、國家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四川柑桔試驗站、四川水果創新團隊、省社會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省內血橙主產區相關專家、學者、種植大戶70余名代表和資中縣1000余名種植大戶參加大會。內江市委副秘書長李尚平、資中縣副縣長吳小平參會現場觀摩。會上,四川省農科院副院長劉建軍傳達了全國政協會議習總書記在四川團的重要講話精神。省農業廳等相關領導對四川晚熟血橙的發展作了重要講話,并提出要求。會前,參會人員還參觀了資中縣騮馬鎮華隆塔羅科血橙農民專業合作社晚熟血橙種植現場。會議取得圓滿成功,群情振奮,氣氛熱烈。資中參會農戶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指示精神,按 “四統一”標準種植晚熟血橙,為鞏固提升資中血橙之鄉重要地位和引領作用而努力。
(李 平)
本刊訊 4月8日,隰縣人民政府聯合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在山西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玉露香梨品牌戰略發布會,此次發布會將面向全國推出“隰縣玉露香梨”區域公用品牌,促使玉露香梨從產品流通向品牌流通跨越。玉露香梨是我國自主培育的優良梨種之一,是國家梨產業體系專家公認的“中國大美梨”。隰縣玉露香梨種植面積、產量位居全國第一。當前好的水果品種多出自海外,而玉露香梨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果品,這是全國少有。隰縣一個縣級電商僅通過一個玉露香梨一個單品就創產值上億元,這也是全國少有。當今,品牌指引消費已成趨勢,未來3~5年,隰縣玉露香梨發展空間大,前景廣闊。隰縣實現玉露香梨品牌化有利于該縣農村電商快速發展,推動玉露香梨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而助力該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布會上,隰縣與中果協、長沙紅星農副產品大市場、上海亞果會、鮮豐水果等多家機構舉行了簽約儀式。
隰縣2010年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一縣一業”玉露香梨生產示范基地縣;2012年以來,確立了“主攻玉露香,率先達小康”的戰略目標;截至 2016年,玉露香梨的種植面積達 1.33萬hm2,總產量 達1.5萬 t,產值 1.2億元,種植面積、產量位居全國第一,成為“玉露香梨第一縣”。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深入推進玉露香梨標準化、品牌化建設,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縣80%的耕地種植果樹,80%的農民從事果業生產,80%的農業收入來源于果樹,玉露香梨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達小康的支柱產業,進一步加快了全縣脫貧攻堅步伐,推動了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隰縣將以品牌發布會為起點,大力實施玉露香梨品牌戰略,全面加快標準化建設步伐,著力構建價值清晰、形象統一、資源整合的區域公用品牌,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隰縣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新路徑。
(王秋萍)
本刊訊 近日,山西省農業廳在太原市召開了 “2017年全省退耕還水果基地建設培訓會議”。全省各市農委分管副主任、果業站站長、相關縣農委(果業)分管副主任10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省果業站閆和健站長主持,省農產品加工局局長李岳峰、省農業廳副巡視員張紅星出席會議并講話。培訓會上李岳峰局長就退耕還水果基地建設提出了要求,一是各市要高度重視。二是要厘清思路,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三是要圍繞水果全產業鏈的開發,精心謀劃好項目。四是準確把握政策,做到平等互利,合作共贏。五是要有的放矢,精準對接。六是省市要協調配合,相互協作。七是要搞好宣傳。八是要搞好跟蹤服務,確保項目落地。省果業站廉國武副站長就退耕還水果的相關問題作了說明。按照省領導指示,經過農、林兩廳反復協商,在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中,建設3.4萬hm2還水果經濟林,2017年在 10市 71縣安排 1.25萬hm2,其中安排臨汾市14縣346.7hm2,占全省41.4%。省農業廳要求:迅速行動與林業部門搞好對接,搞好年度的作業設計,組織好工程實施,進行好自查自驗,確保任務順利完成。
(王秋萍)
本刊訊 3月28—29日,2017年中國櫻桃大會在洛陽市隆重召開,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櫻桃分會會員代表以及來自全國櫻桃主產區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櫻桃生產、加工企業、櫻桃果品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水果批發市場、采購配送企業、櫻桃經銷商、電商、微商以及櫻桃生產資料服務商、櫻桃包裝制品供應商等3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主要總結2016年櫻桃市場流通情況,分析2017年櫻桃產銷形勢,研判市場發展趨勢和價格走勢,會商2017年櫻桃經營策略。
3月28日,櫻桃大會正式拉開帷幕。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魯芳校,河南省供銷合作社黨組成員、監事會主任王國鎖,洛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世敏,洛陽市供銷合作社理事會主任蔣智濤,煙臺市福山區政府副區長周紅梅,煙臺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副主任孫乃因等有關領導出席大會開幕式。張世敏副市長、魯芳校常務副會長分別向大會致辭,熱烈歡迎全國各地的櫻桃人匯聚洛陽,共謀櫻桃產業發展,并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大會為“洛陽市櫻桃果品流通協會”和“洛陽市供銷合作社櫻桃產業綜合服務中心”揭牌,由魯芳校副會長代表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洛陽大櫻桃 “中國櫻桃第一枝”稱號。最后,為獲得2017年中國櫻商大會推薦品牌企業進行了授牌儀式。隨后進行的洛陽櫻桃產業高峰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和種植企業、經銷商、物流企業等櫻桃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負責人就櫻桃產、供、銷,物流等多個環節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題分析,令全體參會代表受益匪淺。
3月29日,與會代表一起參觀了洛陽千年櫻桃古樹,櫻桃溝產區,對櫻桃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參會代表還參觀了洛陽春華秋實農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櫻桃示范基地,大櫻桃水預冷生產線,果園機械設備演示等。讓與會代表對當前我國現代果業發展有了切身體會。本次大會深入貫徹落實2017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實用、實際、實效”原則,重點推廣新品種、新技能、新設備、新裝備、新肥料、新農藥、新包裝、新產品,讓全體與會代表分享現代櫻桃產業發展成功經驗,對提高櫻桃產業整體經營水平,提質增效具有深遠的影響。
(趙玉山)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葛德光) 3月28日上午,碭山縣梨花節開幕式在碭山汔博城隆重舉辦。據悉,2017年碭山梨花節以“以花為媒,推動招商,促進發展,惠及群眾”為主題,采取“企業舉辦,政府支持,單位配合,景區景點和群眾間搭臺共唱戲”的辦法。梨花節期間舉辦民俗文化展演等10項活動,實現農村樂、農民樂、農家樂。近年來,該縣以“發展轉型、提速增收、加快崛起、富民強縣”為主線,全面深化改革、銳意進取、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經濟社會得到又好又快發展。通過舉辦梨花節,增進了與外界交流和合作,唱響酥梨品牌,做大酥梨產業,進一步提高酥梨效益。如今,梨花節已成為提升碭山形象和品位的靚麗名片和加強溝通交流,實現合作共贏的良好平臺。
